“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辣文肉文 >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 > 第六章 稷下学宫(318B.C.—312B.C.)

第六章 稷下学宫(318B.C.—312B.C.)(4 / 8)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极品人生(山村情事) 色间道 现代艳帝传奇 艳修之天地不容 色狼传说 神封英雄坛 源界之牵情 猎 艳 江 湖 梦 邪鼎 欲望江湖

拥戴领导人,于是自己也乐意仁义。这是建立在孟子的“性本善”的前提下了,如果下属官僚和民众是性本恶的,看到领导行仁义,不但不拥戴,反倒乘机占领导便宜(比如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占那个行仁义的领导的便宜),你硬去推广仁义,搞品德教化,最后只能出现假仁假义,大家作出仁义的样子骗你,实际则把黑手伸向你占你和国家的便宜。

只有解决了上述两个要求,在此之前,孟子的理论是行不通的。

而这两个要求能解决吗?我们听听康德的观。

康德认为,人的私欲永不可免(私欲不可克服,不论领导还是下属),道德完人永不求(很难找到或教化出来)。那么,按这种理论,康德就认为,以道德教化(推广仁义,“以德治国”)来提高大家从而建立一个幸福发达社会,是不可能的。

但是,当以民主宪政(或其它一些相对合理的社会体制——潇水)使人们彼此互为制衡时,在这个制度之下,就算是魔鬼,也只能空有无限坏心却做不了多少坏事了。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的普遍素质哪怕再低,也不会妨碍到民主制度的运作,进而也不会妨碍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升。

看来,康德的观和《吕氏春秋》的观是一样的,行仁义这种道德教化——所谓以德治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除了假仁假义以外,并不能真正提高社会能力。有效的办法,是从体制和机制的手段上下功夫。

“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道德教化、仁义推广、以德治国、推行仁政,这些骨子里相同的概念,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它的可行性已经有了认识了。

看来康德也是个承认“性本恶”的法家类型的思想者啊。他认为,机制和体制,不怕人性恶,哪怕你恶得像魔鬼。而道德教化,则要求每个人潜力上都能成为圣人。

不知怎么搞得,“大贤”孟子一顿胡咧咧,居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礼遇。齐宣王授与孟子“客卿”的高位(客座教授),重用孟子了好几年,事事请教。这对齐国算是好事还是坏事,真很难说。

由于齐宣王也学着讲起了道德仁义,而不关心治国和驾驭群臣所必须的“法”,他长期任用庶弟、大贵族“田婴”为相。田婴把持朝政,嚣张一时。

田婴死后,其子田文继承封地,号“孟尝君”。此人仰仗乃父遗留下来的封地、党羽和数不尽的资财,接连把持朝政达30年之久,以致“闻齐之有田文,不闻齐有王也”。稷下学士议论纷纷,荀子斥田文为“篡臣”。在军事上,田文采取远攻近交之策,徒耗国力而一无所得。

田婴、田文父子长期把持朝政,使齐国齐威王时代的朝气和加速度变成夕阳西下,后来齐国被五国联军合击而一败涂地,不复能与秦国抗衡。

孟子建议齐宣王行仁政,对大臣们宣讲仁义,这样大臣们就不会向上欺负国君了(“未见有义的人会把国君的利益放在后面”,孟子说,这也是孟子认为行仁政的第一个好处,巩固国君地位,大臣讲仁义就不上犯君权)。可是田婴、田文却不讲什么仁义,向上忽悠国君、抢权,毫不客气。宣讲了半天仁义,只是落得臣子口上装着一个假仁假义罢了,骨子里则作奸犯科。

如果是用法家的学说的话,首先,田婴作为宗族亲戚没有足够大的功,就不能上岗。上岗以后,又有一套法令、考核和赏罚约束着他,上述田婴专权的事情就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

一旦国家遭殃、衰败,对民众还有什么仁可言。行肤浅的仁义,只能导致最后的大不仁,全民跟着受罪。孟子把人性定义为本善,却得到了恶的结果;法家把人性定义为本恶,却得到了善的结果。

我们换一个搞仁政的企业来看看。这样的企业,通常“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下班去”就是他们的座右铭,上一天班,毫发无损——所以叫平平安安。多干少干、干到什么标准都可以,因为领导仁义,不计较。不该奖励的也给他吧,该处罚的高抬贵手算啦,仁嘛。

领导想用他的仁义来感化大家,对员工这么好,按道理员工就应该也争脸了吧。不料,员工却并不仁也不义,从主管到员工,个个都混日子,厂子越来越穷,根本没有竞争力,终于倒闭,大伙下岗。你从大仁,变成了大不仁。推行仁政的国家也是这样的。

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通水通电、卫生维修、基础设施等服务水平特别差,大街上涂涂抹抹办证广告、垃圾遍地没人管,那这些相关职能机构的领导们一定是实行仁政的:单位里的人一定是沐浴着仁风荡漾,上班打游戏看报纸来的,根本不去作为,直到某一天出了大事,被媒体爆光把他们全体解雇下岗为止。

齐宣王的府里有一个庞大的王家乐队,里边光吹竽的就有三百人,有个五音不全的“南郭先生”,也模仿大家摇头闭眼的样子,鼓着腮梆在里边“滥竽充数”。齐宣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无从发现。其实是可以发现的,你对臣子们搞监察考核,谁干得不好就立刻知道了,用法家的办法。但你是仁政,怎么能这样呢!行仁政,就是你自己做优良表率的带头作用,让大家都自愿学你(这是仁政的第二个用处,孟子说,发展国力),而不是用监察考核的办法来逼着大家。所以不做考核而用仁义教化。而且你让南郭先生下岗,让他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去?这也不像是行仁政啊。于是南郭先生啥都不会却照样白拿工资,没人管,充分体现了儒家“仁政”的好处,大锅饭吃得又甜又香。这在法家流行的国度,是绝不可能的,有绩效考核呢。

以行仁政的思想来管理一个乐队,一个乐队尚且无法管理好,那么使用仁政来管理一个国家呢?能使国家强大富有吗?呵呵。

圣人一叶而知秋,从这一个乐队,也就可以看出行“仁政”之后的齐国的政府和朝臣们的现实了吧。

齐宣王还喜欢射击,喜欢被人挑大拇指赞叹:“大王,您能拉动强弓啊!”其实他何尝拉动强弓,最多不过三石。他的左右跟班的,假装试着拉这弓,拉到一半儿,就呲牙叫唤:“不行了,不行了,拉不动了。这弓不下九石的力气,不是大王您,孰能用得了它啊!”

于是,齐宣王到死都以为自己能拉动九石强弓,岂不悲哉?

齐宣王不用法家的“术”,于是身边的人蒙蔽他,他都察觉不出来,至于朝内强权大臣“田婴父子”架空他,他就更无如其何了。仁政嘛,怎么能使用法家那一套察举监控下属的“术”呢。于是,他甘于被蒙蔽,成为一个空虚的道德壳子,高挂在春风掀动的大树上。

齐宣王的道德建设、仁政建设有声有色,终于给他自己和旁人留下了一些代价昂贵的美谈。

有一个高士颜觸,“高士”就是高高地卧在床上不上班每天睡到自然醒的人,比“坐家”还边缘的一种人。有一天,高士颜觸到齐宣王那里申报户口。齐宣王说:“谁是颜觸啊,颜觸站前边来。”

颜觸不动弹,上边又问:“颜觸在不在?上前来!”

颜觸气势凛烈,蔑视王权,说道:“大王上前来!”

一介不上班的寒士,勇于跟国君斗争啊。齐宣王心里不快活了,但是碍于孟子教他的仁政的面子,不好发作。

他左右的人受齐宣王的道德楷模影响,也很和气,对颜觸叫道:“你太不象话了吧,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你上前,你也说大王上前,不太合适吧。”

颜觸从容不迫:“我上前是慕势,大王上前是趋士。不如大王上前,更是一种美谈。”(这要换未来皇权时代,早被拖出去剥皮了。)

颜觸从容不迫:“我上前是慕势,大王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乱伦高中 裁员:57岁中年男的夏天 渴望被爸爸的大鸡吧抽插 与COSER学妹陈若璇的相识,用大肉棒抚慰受伤的闷骚少女的内 每天一个H能力 一直在你身边 冬日暖阳 禁果熟透时——血缘之下 爱你 仙宗母女同堕魔修茎下沦为母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