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孩子在九十年代末期留学
本时发生的故事。更多小说 LTXSDZ.COM
东京四谷(四ツ谷)1998年2月23,星期一。
坐在7号馆的一间大教室里,林欣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她很紧张。
今天是笔试,先考专业课,然后是英文。
林欣来的时候,其他的研究生差不多都到了。
那三个中国同学和几个韩国同学和她点打招呼。
林欣看得出,他们也紧张得很。
安妮竟还没有来!她可真沉得住气!八点五十五分,穿着浅灰与淡赭红格子裤的音教授拿着一沓卷子走进来,脸上还是一贯的朝气蓬勃。
他是系里最年轻的教授。
和其他教授沉闷一色的公司打扮不同,他总是衣着光鲜,配以色彩夺目的领带,什幺柠檬黄、红等等。
林欣还没有上过他的课,不过听说在生里他很有
缘。
音教授立在讲台后,看一看手表,又低理一理卷子,只等着9点。
这时安妮急匆匆地走进来。
音教授对她微笑着点了点。
林欣心里的一块石才落了地。
安妮在林欣身旁的位子上坐了下来,两相视一笑。
专业课的考试题目林欣都准备过,并不算难,只是题量大。
静悄悄的教室里一片走笔如飞的刷刷声。
林欣听见身边的安妮不时重重地呼出两气。
英文考试是翻译两大段英文报道。
有几个词林欣不认识,不过大意很明白。
只是为了找到合适的语来表达,还是费了很大的劲。
笔试完了,林欣、安妮两去学生食堂吃饭。
“我今天担心死了,以为你不来了呢!”林欣一边用勺子舀着盘子里的咖喱饭,一边对安妮说。
“为什幺?!”安妮看起来有点不高兴地说:“我起晚了,错过了一趟电车。
”林欣忙说“赶上就好。
”两都没问对方考得如何。
沉默地吃了一会儿,安妮忽然开心地对林欣说:“我帮你申请了驹场留学生会馆!申请表就在办公室里,我那天去办事看见了就顺便帮你填了上去了。
”“你太好了,安妮!”林欣忍不住叫了起来。
“myourngel!”安妮笑着说。
听了这话,林欣心里稍稍有些不快。
她以为ngel这个词用在这里和“救世主”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想着安妮对自己的好,就迅速把这点不愉快收拾起来了。
2月26星期四是笔试成绩放榜的
子,笔试过了的
同一天参加
试。
林欣和安妮在校门约齐了一起去看榜。
所有合格学生的考号都用墨笔写在一张巨大的白纸上,就贴在校园门的橱窗里。更多小说 LTXSFB.cOm
到了榜前,两紧张地各自寻找自己的考号。
谢天谢地,两都过了!她们互相抓着对方的双手,高兴地跳了起来!是真的跳了起来!嘴里还同时嚷着:“太好了!(よかった!)”她们都知道,过了笔试,就基本上是胜利在望了!
试的主考官是春原教授,他是系里最德高望重的教授。
另外两位陪考的是武市和山田,整个试过程中,两
一言未发。
春原教授并没有怎幺问专业方面的问题。
他更关心的是林欣选择大众传媒专业,特别是来本读大众传媒专业的原因。
春原教授曾经当着林欣的面批评中国学生的素质现在大不如前,不是只顾着打工赚钱,就是把本作跳板去美国。
春原教授问这个问题,林欣一点也不奇怪。
很认真地思索了一下,林欣说:“我父亲年轻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不过未能如愿。
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我就对报纸有浓厚的兴趣。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对于电视报道也开始感兴趣。
考大学的时候,本来想报考新闻专业,但是父亲认为做记者的风险太大,强烈反对,就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传媒专业的教授。
教授建议我可以做大众传媒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中国,这个领域的研究历史非常短,很多理论都是从国外引的。
其中许多资料也是从文翻译过来的。
我在大学学了四年语。
我认为与其读别翻译的东西,不如自己直接去读原文。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新闻自由方面进步了很多,但是和本相比,还差得很远。
来本以后,我每天都读《朝
新闻》、《
本経済新闻》、《毎
新闻》和《読売新闻》的
版新闻。
通过比较,我发现这些报纸在报道同一个事件的时候,视角和观点往往是不同的。
我也喜欢读一些专栏,比如《朝新闻》的“天声
语”等等。
筑紫哲也的news23和久米宏的newsstton也是我经常看的综合新闻节目。
我特别喜欢筑紫哲也的“多事総论”,他对于实事的点评总是非常刻。
我认为在本,我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新闻报导的东西。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
”春原教授认真地听完林欣的回答,说了句:“勉强してください!(请努力学习吧)”林欣知道自己过了!四月一号,星期二的大学院学仪式上,林欣和安妮都穿了套装隆重出席。
林欣见到了所有的韩国研究生,还有本学生高桥,她这才知道中国学生里只有她一个
通过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