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技术和能力,有些技术好的老师傅拿到三四千的都有,一点都不比一些经理副总什么的差。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国内一些高级技工工资级别比厂长还高的也不是没有,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了秦正国的解释,众微微点
,这话的确有道理。同时也为香江
的高收
而由衷的羡慕和感慨。
目前港币对民币的汇率大概是5:,一就是五元港币兑换一元
民币,一千港币就是二百
民币,普通工
以二千元的月收
来计算就是足足四百元
民币。
这几乎是一个香江月收
顶得上内地十个普通工
的月收
了。而且别忘了这个可是官方汇率,如按照黑市汇率来计算的话是4:甚至更高,这样算下来普通工
的收
折算
民币起码达到五百元左右。
五百元,这个收是不折不扣的高收
,内地没有一个企业职工哪怕是厂长、总工程师这样高级别的
都拿不到,却仅仅只是香江普通工
和白领的收
标准而已。
假如按照主管经理甚至副总、总经理级别的,这个收就更吓
了,怪不得有那么多
拼了老命想往香江跑,要知道在香江
三四年的收
等于在内地
一辈子的收
啊,这样的差距谁不眼红?
“可是你们知道六十年代香江的工收
是多少么?”这时候,秦正国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见众
摇
表示不知,秦正国这才揭开了谜底:“那时候香江普通文员的月工资收
最多不超过三百,一般的新
再一百左右,工
月收
差不多也这个程度,而到七十年代开始,随着香江的不断发展,这个标准也不断上涨,直到现在就成了目前的这种水平。”
“收多了,对于普通
来说当然好,因为钱多了嘛,有了钱也富裕了,是不是?”秦正国笑着说道,大家同时都笑了起来,当然了,谁都希望自己收
高,都不喜欢低收
嘛,这是
之常
。
就像现在,每个单位每年为了调半级一级工资为名额闹得不可开,甚至为了这一个月两三元的工资拿着农药,怀揣菜刀登门威胁领导,嚷嚷着如果名单没有自己就喝农药或者砍
的
常有之。
等到调工资的正式通知下来后,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场面就和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差不多,看见榜上有名者当即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呼朋唤友今晚不醉不归。至于落榜者失魂落魄甚至当场嚎啕大哭者有之,拖着垂丧气的身躯如行尸走
般离开……
等大家笑了会,秦正国又道:“这听起来是件好事,可同样是一件坏事。因为们收
的增长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这样一来同样生产一件衣服如果原来的成本是五元的话,那么现在的成本就会从五元上升到二十元、三十元、甚至四十元……”
说到这,秦正国向李大琪看去,他们这些中只有李大琪是主管工厂的,对于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
李大琪默默点,秦正国说的没错,就像沪海工厂那边,目前一件衣服的成本中面料和辅料所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反而
工成本的比例反而是最小的,其他部分就是仓储、运输和流通环节的各项支出了。
如果沪海的厂子和香江的厂子那样,当工的工资从目前的每月几十元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上千元甚至更多,那么在原材料维持原价成本的
况下,产品成本中
工所占据的比例一下子就超过了其他所有成本,从而拉升了成品服装的整体成本。
至此,服装的价格必须不可能再维持原来的价格基础,涨价是一定的,要不然生产的越多亏损越多,这样下去就算家里有金山银海都不够填的。
秦正国继续介绍香江目前的产业况,随着地产经济的兴起和
力成本的上升,香江制造业已经是夕阳西下,许多商
不是转型地产就是苦苦支撑,守着厂子看不到什么未来。
如今国内的改革开放兴起,倒使得香江许多工厂打了一剂强心针,比如在国内流行的那些服装、小电子产品和百货类产品等等,但从长远来看,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看出这点的不少,许多香江工厂主趁此机会加大生产,以在香江制造业彻底结束之前捞足好处,也有些工厂主在这种
况下提前急流勇退,借着这
春风出售工厂,把工厂变现后转而投到其他行业中去。
秦正国看得很明白,他今天提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想在这时候直接收购一家合适的厂子,然后把设备从香江搬到鹏城重新设厂。
毕竟香江许多工厂的设备还是很不错,大多都是东瀛进的设备,无论从设备本身还是生产效率各方面来看远优于国内的设备。何况这些设备在国内根本就买不到,但在香江收购却又能以很便宜的价格购
。
收购工厂后,把工厂转移到内地,尤其是离香江最近的鹏城,不仅能够保留原本工厂的生产能力,从力成本方面来说也能最大利益化。
这点,从两地的收差距就能明显看出,而且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关键的就在于
力成本,
力成本的下降就能使得产品重新具有竞争力,这样一来无论从那方面来看都是划算的。
“听起来不错,可如果收购一家香江的厂子的话得花多少钱?”听完了秦正国的讲述,众一时间都没说话,似乎在消化秦正国所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