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怜香一片恨难消,转盼秋风玉树凋;
禅院云流寂寂,空园烟锁夜迢迢。01bz.cc
生离影向天涯觅,死别魂从月下招;
寄语风流游台子,须知露水不终朝。
话说花春上岸走近庵门,偶抬见“香莲庵”三字已改了“碧梧禅院”,心甚异,走进庵中见殿上有两个老僧坐在蒲团上闲话,不觉大骇。那和尚见花春进去,遂起身迎揖接谈,花春着急问道:“此处本是一座尼庵,为甚改了僧院?”和尚答道:“贫僧们是奉县尊太爷之命,招来持住此庵的,改之故却不知
。”
花春此时几如皎齐晴天陡下一声霹雳,惊得目定呆,无从说起。没奈何别了僧
,出庵向四野搜寻一村
问他根底。徘徊半晌,见一老者持杖而来,花春上前拱手细问其故,那老者答道:“前
有县中无数县差拥进庵中,纷纷嚷
说,拘拿悟凡师尼。讵知悟凡早已知风遁去,无处寻拿,遂将众尼逐出庵中不许再住,尼僧遂走别方,几个和尚在此守祝”花春听罢,遂拱别那
,暗思:“悟凡不见,则窦满二佳
从何处措谋,以践旧约。”无心无绪下了舟船,因想:“悟凡逃避出庵,必隐在村郊僻静,游
绝迹的
庵中,谅无别处可以藏身。”因一路寻觅几乡却旷野之所,闻有尼庵无不进去探望一番。
一访到一个庵中,有乡
在内请仙舞机,花春候其舞毕,遂拈香跪拜处,心默告道:“弟子花春与半桥却香莲庵中尼僧悟凡实有隐
,相托大仙谅已鉴悉,不料悟凡避祸逃匿不知去向,或在远或在近,或自东或自西,祈大仙明示,使花春得遇悟凡以完心事,弟子收福无涯矣。”祝罢,把机舞动起来,就见砂盘中显出显出几行字迹,花春遂道:近远何须问,东西不必盘;庵名牢记者,再去香莲认。
花春看罢暗想道:“诗句明显却无的难解处,但未句谓我再去认香莲,莫非悟凡不曾远遁,仍被僧
匿在香莲庵中么?然悟凡避祸在先,招住僧
在后,岂既出庵遁奔又返庵中为僧
所匿乎?此定是别处亦有一香莲庵,故第二句谓我牢记庵名,几遇庵名香莲者,即可
去寻见也。”于是一路留心细访问:“何处有香莲庵否?”岂知访了十余
,除了半桥却之外,竟别无名香莲的庵,踏
铁鞋无可觅,只得将此间心事暂以丢开,且往前途再访水园消息如何,在路无话。
是,船到城中已是下午时分,将船泊定,遂欲上岸向水园而来,又止足道:“不可!此去若遇佳
,我虽无惧于彼,不免多一番周折,不如挨至晚间悄伏进内,径至香闺与二美一会,就可相机行事。”主意已定,只待晚间用过夜肴,然后上岸行去。
少顷挨到更次,一明月早已东升,遂令家童在船中看守,独自一
步上岸来。因时当暑夏,街上纳凉的
尚尔喧闹不绝,只听得吴歌处处闲话嘈嘈。
约行里余已到水园,门首已紧紧关上,遂纵身跳园中,见一
皓月映照当空,几如去年听琴讨约之夜,而举目细睁则园中景况非昔
之可比矣,但觉竹坞松轩,烟霞寥落,琴台酒榭,风露飘零,蛛纲
盈,处处丝悬;暗室蛙声不绝,嘈嘈响
荒池,数丛
竹犹存,几树长松青青,如旧径荒苔,满台塌阶,一院落花,谁是怜香之客。五更残月,空闻惊树之鸟,暗暗惊道:“我去岁初冬至此,见园中楼阁峥嵘,亭台环绕如
瑶池仙岛,疑世间无此华丽名园,乃未及一载而忽竟如许之尘
蔓,想此中定有变故,二美难保无恙矣。”
一路行至内园,步至水云二美所居之楼,见门窗紧闭寂无声响,停立久之,不禁怀感旧,悲从中
,没奈何一步步回身出外,月下之下望见梧桐树下有二美在彼玩月谈笑,花春一见不禁疑喜
集,上前仔细一认,知二
非别,一即是水青莲,一即是云素馨,遂欣然相见道:“我那
被石泉兄迫赶,无处逃生,向池中跳下,不料暗有仙
相拨得保残生,未知二卿何以得脱其毒手,今
仍得与小生一会,诚快事也。”
那二美俱挥泪道:“妾有痛肠欢剖,但恐言之骇君,故未敢相告。”
花春道:“卿有何言不妨明说。”
素馨泣道:“那郎君下楼,水贼追寻不见,遂厉声大喊,上楼手提三尺青锋,欲将妾斩首。小姐在旁力劝他,竟先把小姐一剑,然后将妾刺死,可怜妾与小姐以怜才一念,霎时身丧青锋,在妾不蒙怜悯,亦何足怨,只恨他不念同胞怀,亦忍肆其残毒,天良灭尽,所以有全家抄戮之报也。尤可恨者,死后不为殡殓,竟将妾与小姐同埋于梧桐树下,君倘念去年一夕绸缪,则埋土之死骸,望君留意耳。更多小说 LTXSFB.cOm”
花春闻言知二美已经遭害,此是鬼魂,然心中却毫不惧怕,唯是悲号痛恨而已,谓二美道:“尔既物化,虽仅有其灵,已无其形。然天下之所挚,则一国魂魄之灵可结而成血气之形,故古来荒丘朽骨亦自多
,香魂非无欲念,其化形骸以会风流,幻声气而成云雨者,固往必有之矣,二卿其有是意否?”
青莲素馨道:“空结冤家应悲,今世欲偿孽债,且待来生。阳有隔形魄难
,未能从命耳。”言毕倏然不见。
花春叹道:“二美玉容依然如旧,而芳魂渺渺竟不能一叙风流,恨何如也。
我忆去年在此背难,紫云仙师度我出园,曾谓予二美处,自当救援,不致丧身,可祈后怎会何以竟有如许之变,讵明知寿数已终不可挽救,固以此言抚慰予心,其谓后会有期,其即夜之会是乎,能不令怆感无已。”
行至园门仍将身纵出,步回船内,愁难成寐,想道:“石泉仗势逞凶,行为颠倒,以致全家斩戮,所以园中如此景况。从古沧桑变幻理有固,然亦无足异,只恨二美为我杀身,回忆从前令寸肠俱裂。”
是夜思恍惚,不多时城户鸣,蓬窗色曙,船家起身煮饭,用过晨餐开舟行去,路过乡,却觉井烟离舍处处成家
犬桑麻。行了一
,尔时天光渐晚,但见绿树荫浓,斜阳遮古道,青苗叶润沟水响溪田,盍
筐欲返,樵夫荷实归来,鱼网高挂泊捍边,
摇网影,牧笛闲吹驱犊返,风送笛声禅噪堤,杨拽残声兮断复续,蛙鸣池
始一唱兮和遂群。
花春在舱中悬窗倚望,甚觉风景可,正观玩间,见傍岸有一座
庵上面悬着一匾额,因年久月长外面的染漆尽皆零落脱下,只剩得中间有一个莲字尚见模糊字迹,花春想道:“现有一个莲字在上,是香莲庵也未可知。仙机上云:远祈何须问,东西不必盘。莫非悟凡远避在此乎?”遂命船家停橹系缆上岸一访。
步进庵中见殿上门窗塌损,佛像尘蒙,是一个数年不修整的荒庵。少顷出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尼僧来,花春上前问道:“此间可正是香莲庵么?”
尼僧答道:“这里是白莲庵,相公何以问及?”
花春道:“因台额上有一莲字,小生看不明白,故偶意问及,未知其庵中有几位师父在此?”
尼僧答道:“本来庵有四、五,只因此庵塌损,募化无从,她们各自散了,只剩贫尼与一个小徒孙居此。不料数
前有一个远方避难的师太来投此间,如今共有三
。”言罢,遂将募化修庵这一支园匾携过道:“恳求相公慨发慈心随缘相助。”
花春听了“远方避难”四个字,不觉吃惊着急问道:“如今那远来的师父何在?”
尼僧道:“因路途劳累,迩已病在床。”
花春闻听言道:“此是香莲庵中的悟凡师。”
尼僧道:“相公何出此言?”
花春道:“只因曾托悟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