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过去了。”
江进却没有急着发问,先让她喝了一些温水, 他也没有准备纸笔或笔记本电脑, 好像并不打算记录似得。
而且这次来只有江进自己,并没有其他警员配合。
江进拿出一份复印件放在戚晚面前,说:“这是余钺的笔录, 你看看。也许可以帮助你想起什么。”
戚晚没料到有这一手, 她疑惑地看了眼江进, 随即翻开笔录。
江进给了她充足的阅读时间, 前后十分钟,他就坐在对面观察戚晚,观察她每一个细微表的变化。
旁边的摄录机一直开着,他准备事后再反复观看, 以便分析。
因为江进来得突然,给戚晚看笔录的安排事先没有通知, 令她毫无心理准备, 可以说这十分钟里戚晚的每一个肢体语言和面部表都是更趋近于真实的反应, 演的成分相对降低。
这也是江进一次在她脸上看到更为清晰明确地愕然、不安、担忧、恍惚、顿悟, 等等。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个竟然有这么多丰富的微表
,而且这些表
代表的
绪并不雷同趋近。这些表
就代表了她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她的
绪起伏非常大,
绪之间地切换也非常突然、迅速,可她却能表现出大体“平和”的模样,这说明她是一个不习惯
绪外露的
,而且对起伏剧烈的
绪早已处理习惯了。
戚沨说过,的承受能力都是有上限的,有的
很钝感,大部分负面的东西都感知不到,那是这个
的幸运。但如果是一个敏感、敏锐的
,这个
的
绪原本就会比普通
要剧烈,如果他不擅长将剧烈的
绪向外发泄,都是向内输出,那这个
的心理绝对会出问题,还是大问题。
戚沨还说,通常这样的都比较聪明,智商也会偏高,但他们的聪明并不一定表现在学历上,很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或专项上有着过
的天赋,那绝不是一张考卷或是一份智商测试就能探清
浅的。
关于戚晚的聪明,江进从未怀疑,她学历不高,但学力超群,尤其是心理素质非常强悍。
若说她抗压能力弱才得了这个病也不尽然,事实上江进觉得她的抗压能力远超一般,那些造成她
分裂的压力也不能用一般衡量标准来判断,换一个正常
来,会直接“
炸”疯掉。
按照戚沨的分析就是,戚晚不仅敏锐、敏感,还将这种对世界和的共
能力运用到极致,这不是她自愿的,而是条件反
的被动技。
她是一个孤独的,但她却与这个世界、社会、
有一定的连接,外面稍有风吹
动,连接的那根弦就会波动,她就会接收到信号。她心里面的中央处理器就会开始工作,进行消化和分类。
可悲的是,那些感知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每一次信号传回,都会对她的内心造成一定损耗。而她就是在反复消耗反复修复的循环中生存着。
对于这样的,或许不该用普世价值观那一套去击
,反而要另辟蹊径。
江进的个经验是,再恶的
都有自己的弱点,有曾经流露出的一丝“善”。比如一个杀
如麻的通缉犯,令他放弃挣扎甘心被捕,可能是因为他母亲的一句话。
但对于戚晚,亲、友
并不能起到作用——如果连将她一手带大的安闲都做不到的话,郗晨、辛念与她的那点连接就更没可能了。
那么,戚晚的突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缠绕江进好几个夜,他的直觉告诉他,答案就在余钺的笔录中。
余钺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戚晚的,或许比安闲更为了解,即便余钺如何隐藏,也会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信号。
所谓说多错多,除非余钺不提供任何线索,只要他提供了,那些线索就是双刃剑。
就在江进心里的答案呼之欲出的时候,他的手机里也进来三段戚沨的信息。
戚沨:“你之前的问题我想了很久,我想我有答案了,不过还需要你去验证。你还记不记得师父曾经遇到过的一个案子,那个犯罪嫌疑怎么都不肯招认,刑警队
番上阵,反反复复讯问了十几天,就是撬不开他的嘴。他一定在想,你们这些警察只想
案,什么都不懂,我懒得跟你们说,说了也没用,我
嘛要
费唇舌在你们身上,让你们来给我定罪?”
“师父说,要打开犯的嘴就要先打开犯
的心,这就是犯罪心理学的意义所在。如果一个
心门不开,你怎么能让他说真话呢?如果这个
始终认为你们和他站在对立面,是敌对关系,他凭什么跟你说真话呢?后来还是师父去和他谈了一次,从理解、明白他的角度,去谈论他的
生他的过去,以及他曾经对
流露出比较善的那一面。那个犯罪嫌疑
这才觉得自己是被
理解的,也终于选择说出实
。他需要的不是温暖,不是共
,只要有一个能明白他就够了。”
“我想,戚晚的心门就和那个犯罪嫌疑一样。她是个孤独的
,但是再孤独的
也需要被理解。这世界上有谁曾经真正明白过她?她得到最多的反馈,是那些‘我不懂你,我不理解你’,‘你是不是有病啊’这样的声音。我不是让你去和她共
,而是尝试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待她视角中的世界,或许就能明白她在想什么了。那样,她也许会愿意和你说几句真话。”
戚沨的话与江进的判断不谋而合,他越发肯定在余钺笔录中找到的线索,就是解开最后疑点的钥匙。
而现在,他将钥匙给了戚晚,要不要拿起钥匙打开心门,就看戚晚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