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和糯米和在一块,加点糖,揪成小块蒸或者煎都好吃,撒上一层芝麻就更香了。”
何慧芳连连说好,这南瓜糍粑她可听都没听说过呢。等安宁煎出一盘夹了一块给她尝的时候,何慧芳吃得连连点,这油煎出来的糍粑外壳酥脆内里软糯,味道真香!不仅是味道好,样子也好看,这东西拿出去招待
,体面!
过了会子沈家大嫂二嫂也来了。
“安宁,这是大伯娘二伯娘。”
安宁有些害羞,但也没出错,竭力大方的叫了。来之前沈家大嫂和二嫂就在一起嘀咕过,她们家泽秋又高又俊,
格又好,放在十里八乡的后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可惜在家里穷,还是根独苗,没有亲兄弟相互帮衬,这才一直没说上亲。
那个姑娘还是镇上的,怎么会嫁到乡下来呢?两个
都隐隐的猜测,莫不是还有什么隐
何慧芳没说吧?
可等她们见到安宁的,这所有的猜测就都烟消云散,姑娘文文静静,说话做事都很体面,除了脸上有伤外,挑不出一点错。
安宁还在灶房里做南瓜饼,何慧芳和两个嫂子门前忙后的收拾起院子来,还从两位嫂子家借来几张桌子板凳摆在房前屋后,等会儿堂屋里坐不下,院里也要摆上两桌哩。
何慧芳擦了擦额上渗出的汗,给嫂子倒了两碗凉茶:“别的我不担心,就怕有些嘴上不积德的,拿安宁的伤开涮,这个可伤。”
她还真的说对了!吴凤英一早上知道何慧芳家下午“叫茶”,立刻就在心里盘算要怎么借这机会整一整何慧芳。
沈家大嫂喝了一大凉茶,擦了擦嘴:“慧芳你放心,谁要是嘴贱,咱俩帮你一起骂,敢在这时候捣
的,咱们三个活撕了她!”
沈家大嫂平里不
和
吵架,发作起来拿句句也是往
心
捅刀的,沈家二嫂那嘴没个把门,说话也常能把
噎死,何慧芳自己就更不用说了,有她俩帮忙,更是啥也不怵。
一家把家里收拾的亮亮堂堂,中午何慧芳又留两
吃了顿午饭,午后睡了会子觉,等
斜了些,村里
就提着竹篮子,带着小孩往沈泽秋家来了。
叫茶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说明一下:本文是架空哒~文中婚前“叫茶”这个风俗是我编的
但历史上有叫茶这个说法,是古时候被压迫的们会以喝茶为名义互相倾诉痛苦
也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会好好更新码字滴
么么哒
第9章
按照亲疏远近不同,有备两种茶点和四种的,亲戚们则是备六种,一般都是花生瓜子或油炸的一些炸物,也有的拿红薯
或者蒸的小芋
。
其实拿啥吃的都不讲究,主要是热闹,但看到吴凤英拿的东西后,大家都暗自笑话起来,吴凤英家两个儿子加上她男,一共三个壮劳力咧,
子过得比村里大部分
都轻松,怎么做
像跳蚤放
,小气的很。
吴凤英准备了两样茶点,一篮子在山上采的余甘果,那玩意又酸又苦,另外一篮子还是野果,叫做刺梨,这东西不仅酸,还难吃,拿着这些东西去叫茶,真不知道是磕碜自己还是瞧不起何慧芳。
果然,何慧芳站在院子门照顾客
,一见吴凤英就拉下了脸,这
脸皮快赶上城墙喽,要是吴凤英家叫茶,她是打死都不会去,这个吴凤英倒好,不请自来!
何慧芳没接吴凤英的篮子,站在她身边的大嫂笑着接了过去,也算没给吴凤英难堪,禾宝拽着她的手,低着
一起走进院子,一进来他的眼就四处
瞟,好多好吃的啊,他馋的流
水。
都差不多到齐了,房前屋后都坐满
,何慧芳和嫂子穿梭在
群里给大家倒茶,禾宝抓着瓜子花生就往荷包里塞,还和一个男娃为抢糖块打起来,呜里哇啦吵个不停。
何慧芳拍了拍手,喜庆子懒得计较了,“今儿家里叫茶,多谢大家伙捧场啦,姑娘呢叫做安宁,是个文静懂事的好姑娘,脸上受了些伤还没好,大夫说不能吹风,所以拿帕子遮着呢。”
话音刚落,沈家大嫂接过话茬:“安宁伤了脸,孩子心里难过,咱不兴戳
伤
哈,待会也别缠着
家问东问西。”
“不会有这么没眼力见的,要真有,我就用扫把轰这种扫兴玩意儿出去,哈哈哈……”沈家二嫂也接过了话。
家都这么直说了,村里的
虽然好,但也都跟着搭腔。
“是啊,咱谁都不提。”
“姑娘自己心里也不痛快哩。”
吴凤英瘪了瘪嘴,她正想借这个机会拿那病秧子的脸做文章,没成想还没开腔,就被这三妯娌截住了话,她看了看附和的
,又想了想沈家三位能噎死
的嘴,这回心里有了点谱,没有哪壶不开提哪壶,上赶着讨骂。
安宁拿着自己做的南瓜饼出来了,脸上蒙着一块绢帕,说话做事果真真是讨喜欢的模样。
“这东西好吃咧,安宁你咋做的?”
“慧芳啊,这下你要高兴的睡不着觉了吧?”
“哟,这姑娘真不赖。”
众都夸安宁好,吴凤英就不乐意了,她儿媳
叫茶的时候,怎么没见她们这样拍马
?一群墙
。
吴凤英磕着瓜子,斜眼瞅了瞅安宁,拔高音量:“前两我瞅你病得都下不了地,现在病好了?什么病?会传染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