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吃水问题肯定还要解决。
工部的被折磨得恨不得去跳海,可惜他们跳不了,只能卑微继续兢兢业业造船。
丁勇康这段时,每天过得比工部更
水火热。
他没有想到小小年纪,要一边活一边上学。每天早上起床,就被容将军抓着去看看新征召来的兵,带着这群
按照军营中大家平
练的先练起来。
练了一身汗后吃早饭,吃完和开完朝会的兵部一起忙。
中午别午间休憩,他要跟着请来的先生学四书五经。不然到时候去学堂跟不上。
午后忙的中途还要探听一下兵部过往的事,翻找资料时,询问各种与三十年前相关的际关系。
丁勇康很聪明。
他知道容将军一直过来,必然除了练兵之外是有别的目的。这目的必然和要他探听的消息有关。于是他忙完工作后,要学习的这段时间,就和先生詹大聊天,也和兵部偶尔留下多忙碌的几个官员聊天。
容将军不可能一直留在兵部,要知道消息,最好还是他来了解。
每次知道一点事,时间久了,关于三十年前的事自此一点点铺开。就连詹大
以及年长一些的兵部官员,都能和他聊起过往隐秘。
丁勇康一点点整了消息,趁着时和容宁总结起来。小家伙板着小脸,在小小年纪感受到了官场水
:“三十多年前,当时发生了庞太师一案,又被称为庞氏冤案。”
庞氏冤案,是官员之间的说法。毕竟没有胆敢对着皇家
说你们当年断错了案子。
“蒲先生本来有心仕途,受其影响后再也没打算官场。他当初念书,一是师从庞太师,常常去庞太师家中听课。另是在京流书院。”
“京流书院里大多数是寒门子弟。有身份的多去了国子监。”丁勇康说了一下,“当时京城中蒲先生与冯大,名气都不小。不过蒲先生重文治,冯大
重武治。两
的观点截然不同。”
十几岁的,很多少年还在家里苦苦陷在四书五经中。他们两
则已经有了自我的观点,且对此有所看法,写的文章也在京城中被
反复拎出来说。
朝堂之上一些官员也有所耳闻。
“冯大当初是比较冒
且激进的
子。在经历了那一案之后,蒲先生身边一下子空了。冯大
也因此
子低调起来,按部就班科考
翰林,再
了兵部。”
一切听上去都极为顺畅。
容宁听着只说冯大
:“你觉得他和蒲先生以及钟如霜有关?”
丁勇康点:“嗯,直觉。”
第25章
小小年纪的丁勇康知道说直觉不好。
但他经历过的事很多, 见过各种复杂眼色。为了读书的事,他到处走动,见过很多不当他一回事的。也见过很多想帮他, 可惜无能为力的。
因此他一向来很是敏锐, 察言观色的本事比常更厉害些:“兵部的大
都是好
。冯大
一样如此。他看上去有些不假辞色,实际上也会照拂我。”
丁勇康只是说:“冯大或许和他们有关,但不是容将军想的那种往来关系。就好像若是京城中有一个
子,与容将军名气并齐。容将军会好吧?要是对方
生波折,容将军必然也会做点什么。”
容宁想想京中子。
文采出众者里, 比她嫂嫂出众的不多,武学出众者里,和她齐名的更没有。她挠了挠脸颊,只想着要是嫂嫂没嫁她家, 要是林家出什么事
, 京中互助会肯定会去帮忙。
很多京中文, 其实年少时多满腔热
, 算得上是有抱负有理想, 只是踏
官场后不少被世俗揉搓成团。
冯大和蒲先生之间的关系。容宁想, 当年站在冯大
的位置来看, 他该是对蒲先生遭遇感到惋惜的。一惋惜, 说不定是会做点什么。
至于冯大是否和钟如霜有关,或者说钟如霜是否利用冯大
达成了什么目的, 那就是另外一码事。
容宁对冯大上心:“你说得有点道理。不全是直觉,有合理推测在里面。”
她和丁勇康再多说了两句:“麻烦你这段时候再多上上心。我也有点直觉,总感觉有事要发生。”
丁勇康点应声:“我知道。”
两就此告别。
身为武将的容宁, 对危机有种敏锐。她知道潜伏在暗处有很多危难,她兄长容轩现在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况。
可她又说不好到底是会什么事。就像山西的事, 一旦发生时,百姓都已冲到京城。容宁担心危机潜伏在和平之下,一个没注意转发现危机已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