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帝这才想起来,他的母妃也是赵家,抬手打了自己的嘴
。
“嗯,是朕失言、是朕失言,皇后提醒得是。”
嘴上虽然认错,但是正宁帝内心里并不认自己说得有错。
因为他与自己母妃的感不
,固然有对方早逝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对方给他留下的那些母子相处记忆,实在不怎么美好。
何殊知道对方的那些不宜宣之于的心结,笑着转移话题道。
“看来康郡王急了啊,他肯定是因猜测到水师大营那边有好差事,打着让父皇换上他的主意,才会如此急躁,先是怂恿赵秀容联系赵晋仁无果,又赵秀容回娘家请老侯爷出面,结果老侯爷这次学了乖,知道孙子不听他的,没敢出面,又被
进宫。”
想到赵氏脸上那个用厚都遮掩不住的
掌印,皇后忍不住皱眉。
“这么说来,那康郡王才是最该训诫的一个,结果她进宫后,只知道反复跟我抱怨娘家,给康郡王表功,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在何殊看来,自私自利成的凉薄之
,脑子还拎不清,会将好好的一把牌打成这样,实在不足为。
正宁帝则好地问道,“康郡王用这种方式将赵氏进宫,能有什么用意?”
没等何殊开,皇后就已明白过来。
“不进宫,你们爷俩怎么知道他已经急了,对定海水师大营那边的事很感兴趣?”
正宁帝仍觉费解,“那他也不用打赵氏吧,那赵氏毕竟是朕的表妹,他就不怕朕生气?就算朕知道了,也不会成全他。”
“您没听到母后说,赵秀容就算挨了打,也没提他的半个‘不’字,还为他表功?很显然,他自信已将赵秀容拿捏得死死的,你若在意这个表妹,只会成全他,你若不在意,打了也就打了。”
正宁帝一拍掌道,“所以说,这就是一个试探。”
何殊点,她没说的是,正宁帝若摆出不在意的态度,可能最多不出三年,康郡王府就会传出郡王妃薨了的消息。
她对这夫妻二都没有好感,也不会关心赵秀容的死活。
赵家内部,都知道赵晋仁的母亲胡氏死于刘氏之手的事,赵秀容肯定也知道,可她后来却与那刘氏走得十分亲近。
至于刘氏借她之手给胡氏下药的事,她当时知不知道,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但是何殊可以肯定,对方后来肯定知道,凭她能够活得如此没心没肺,对当初关照她的胡氏没有任何愧疚,还与害死胡氏的刘氏‘姑嫂’,就让她配得上这世上的一切恶报。
第九十七章
正宁帝后来才找机会问道, “对于康郡王,你打算怎么处置?”
他知道何殊虽然对那赵氏没什么好感,但是康郡王的举动,绝对膈应到了她。
对于这类, 何殊从来都是即便没有当时处置, 迟早也会找机会处理掉对方。
“儿臣记得庆王的母妃与这康郡王的母妃, 似乎是亲戚关系?”
正宁帝实在记不清这些七八糟的亲戚关系,毕竟京城中的
家,但凡是祖上曾显赫过的, 仔细往上多查几代,基本都能攀得上亲。
皇族更是几乎与那家家都能攀得上亲, 毕竟仅先帝一朝, 曾先后纳过的后妃就多达数百。
只有特意去翻看相关案卷,或是叫来熟悉先帝后宫况的宫
内侍,才能确定,反正正宁帝对此没有丝毫印象。
何殊也没指望对方能给她一个准确答案, 虽因事务太多, 她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记混,但她可以肯定, 确实有位被废的王爷与这康郡王的母妃是近亲。
“待儿臣回确定一下后,将这两
分到一处,也算是父皇您成全他一场。”
康郡王最不服的就是他因出生晚,既没赶上到夺嫡大战, 又没赶上先帝最后挑继位的机会。
既看不上那些在夺嫡中败落的兄长们,也看不上正宁帝这个靠运气当上皇帝的兄长。
何殊打算将他与某位废王安排在一起, 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在其成长历程中, 缺失的一部分教育, 例如来自哥哥们的绝对实力压制与毒打。
正宁帝瞬间领会到何殊做这个安排的用意,同时也忍不住回想起先帝朝时,他只是偶尔被迫围观一下,就被他那些兄长们的争斗与手段给吓得不轻的经历。
“皇儿待你康郡王叔,真是‘用心良苦’!”
何殊毫不心虚地直接应下,“这是应该的,儿臣只是让他求仁得仁而已。”
考虑到康郡王手中的势力已被去了七七八八,何殊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算上康郡王,毕竟这个除了有些碍眼,已经不具备什么威胁。
却没料到对方不依不饶地主动送上门来,除了满足对方,何殊实在不知该以什么方式成全这份叔侄。
只是她虽已在心里做好安排,却没打算提前给对方透信。
天气越来越冷,进大雪纷飞的腊月天后,何殊坐在温暖的室内,看着室外那下个不停的大雪,不仅没有半点欣赏雪景的心思,心
还无比沉重。
宫里有内侍与护卫时常清理,仍是一会的工夫就能积上厚厚的一层雪,那些手不足普通百姓家,遇到这种天气,又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