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的信息中,所无法显现出来的。
不是暗卫做事不尽心尽责,而是因为那些在他们看来,都是可以简单的用一笔代过的常见现象。
何殊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实在有些太过理想主义,就像这次提出的税改方案,真要说起来,其实有些
之过急。
可她明知如此,还是选择抓住机会将这件事提前上马,说到底,还是因为从本质上讲,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她想为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老百姓多做一些事的心
,实在太过迫切。
因为她曾生活在那种百姓衣食无忧,政府不仅不收基层老百姓的税,还会给贫困百姓提供生活补助的社会。
既然无法闭上眼睛安享尊荣,做个不关心百姓死活,能问出‘何不食
糜’这种蠢话的昏庸太子,就只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看看眼前这些村民的房子,大多房子都是泥土墙,顶上盖的也大多都不是瓦,有些墙体已裂出一条条缝隙,完全称得上是危房。
只有少数
家是土坯瓦屋,那些应该都是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
家。
像里正家主屋的三间青砖泥瓦房,在这个村子里算是独一份。
这些都是何殊若非亲眼所见,不管是她前世住在高楼大厦中,还是今生生活在富丽堂皇的
宫中,都想像不出的场景。
也正因亲眼看到这些大安基层百姓的生活环境,让何殊更加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并且还想为这些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第十五章
何殊所展现出的‘读书
’本事,让这位里正十分佩服,所以对方很重视她所说得那些。
不仅在商队离开后,就按照何殊的建议,组织村民共商给学堂请先生的事,并开始筹划着要给村里修路。
对于何殊遇上任何难题,都能迅速给出最现实的解决办法的本事,崔景怀是真心佩服。
两天后的晚上,崔景怀难掩担忧的说道。
“谨恒,若无意外,明天下午应该就能抵达青山州府城,你真要去那青山书院中借读吗?”
这是何殊早就为自己安排好的行程。
“嗯,教育很重要,想要了解当下真正的教育形势,只有融
其中,才能得到更真实的答案。”
“可是青山书院中的师生规模多达上千
,身份来历复杂难辨,只有冯立与邱颜同样以借读生的跟着您,恐怕难以保障您的安全啊。”
要求所有书院为学生安排统一食宿,都不得带
伺候,是何殊亲自制定的规则。
依何殊自己的想法,并不愿带
坏这个规则,只是她这身份确实事关重大,安全方面不容有任何闪失,让她没有任
的权力,只得答应带两
进去。
“我们此行还算隐秘,无缘无故的,书院里应当不会有
针对我,有他们两
在,应当可以应付所有意外。”
冯立的身手非凡,邱颜也是
扮男装,极其
通药理,再加上她自己的身手也还不错,所以何殊对自己此行的安全并不担心。
崔景怀虽然知道这些道理,只是现在出了宫,他一直不敢让何殊离开自己的视线。
“我们还是再多安排几个
吧?”
何殊有些无语,“安排的
越多,越容易引起旁
的注意,舅舅实在不必这般如临大敌,平常心,打心里只将我当成一个家世不错,出来游学的小辈就对了。”
听得出何殊的坚持,崔景怀只得放弃继续劝说的打算。
崔景怀早年曾顺手救过青山书院中的一位吴教谕,前两年他随商队外出时,两
意外重逢,那位吴教谕十分感念他当年的救命之恩。
知道何殊这趟以游学的名义出行,打算在此期间找间书院借读一段时间,
了解大安的教育环境,以及年轻学子对大安目前社会环境与政策的看法。
崔景怀便主动说出自己与那位吴教谕的缘分,征得何殊的同意后,提前去信联系吴教谕,提前在青山书院预定下几个借读名额。
吴教谕是青山州府学的学官之一,以监学的身份常驻青山学院中,
常也会为书院学子授课。
以其身份地位,就算是青山书院的山长也会以礼相待。
虽然无权直接
涉青山书院的事务,但他想在书院中安排几个借读生,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吴教谕已在回信中给出肯定答复。
无论崔景怀心中再怎么担忧,商队还是在次
顺利进
青山州境内,距离青山书院所在的青山府城越来越近。
商队走的这条前往青山州府城的官道,是在近几年重新规划并整修过的一条官道。
不仅路面较宽,大多路段都可让三辆马车并行,而且路面整修得十分平坦,因为上面铺了一层水泥。
受限于目前的水泥产量,大安境内目前只有几条通往京城的主要
通
道,全程都被修成水泥路。
工部下属的作坊生产的水泥,目前主要应用于各地在建的水利与桥梁工程。
随着路况变好,太阳也变得越来越炽热,何殊才没有继续坚持骑马,答应坐到马车内。
掀开车帘与车窗帘,马车内变得通风透气的同时,也不影响何殊想要观看沿途环境的视线。
“舅舅,前边那辆骡车好像出了意外,我们安排个
过去看看
况,问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吧。”
为了尽量避免节外生枝,本不想多事的崔景怀闻言,只得无声的叹了
气,微笑着点
应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