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定下来的试贴诗是一副图画:一个农民在种地,一个儒士在旁边埋读书,一个商
拉货从旁边路过。「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这幅图有多种理解,全看考生们诗句是否紧扣自己理解的主题并进行加,许清元并不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
第二场的题目最终拟定的是诏、告、表各一篇,没有判语。
经过所有考官番考量,几次推翻重选,十几天后,最终选定的五道策论题分别为:
第一题:“岁终,各地赋籍上汇户部,以定税银。”
第二题:“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
忘其劳。”[注]
第三题:“寒冬,某地地动,、物皆损,何以应对。”
第四题:“汀州百姓数万,何以建一相若之府?”
第五题:“丞相,古官职,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注2]
五道题出完,前面四道虽然涉及各个方面,但特征明显就是重实践轻理论,对于整埋
苦读圣贤书的考生们来说算是偏、难题。而最后这道题就让其他
不得不猜疑许清元是否有所藏私了。
孙翰林隐晦地向她提醒过这样影时事不太好,许清元却反问:“既考时事,为何避而不谈大事?”
“如果上面责怪下来也有我担着,”许清元复低下继续核审乡试考题,“孙大
若实在担心,我便把查舞弊那档子事给你,到时候你只管说不曾接触考试出题,也能挡挡灾。”
孙大憋得脸通红:“下官是一片好心!”
“我也是。”许清元答完不再言语,孙翰林一甩手气呼呼走了出去。
与此同时,在城中客栈住宿的张闻庭没有一天不出去,但却不是每次都带着曲介两。
因为锁院之前许清元嘱咐过面子上一切都要听张闻庭的,但也要保证他的安全,两个护卫也就没有非得跟着,而是选择了暗中保护。
城中学子们已经收到了主、副考官的消息,书店中许清元和孙翰林两的书被抢购一空,他们认为许清元出版过两部律法书全国闻名,这样的考官出题范围总是会更加明确一点,接下来这段时间他们必须要转移学习重点到律法和判语上才能取得好成绩。
茶馆内,一桌四个男秀才正在品茶聊天。
“许大当初一本商论天下识,朝廷为此设立法
司,我看这次策论题目一定不少跟法
有关。”
“再怎么说那也是许郎中和许翰林合著的,哪赶得上后来许翰林自己讲的知识产权呢?”
“你们有所不知,除了这两本之外,我还听在京中的亲戚说,她当初讲的民间借贷可是革新了各地官衙关于借贷的审法,这一块也不能忽视。”
“这到底是考儒学还是考律法啊,之前谁能猜到是她来监考,我律法学的最烂了。”
张闻庭静默地坐在一角茶桌边,露出一个不以为然的笑容。他放下茶杯,准备起身走,在等小二结账的时候,却听见旁边桌子有个身穿墨兰衫裙的
秀才出言否定道:“不是这样的。”
那桌男考生看向她后,她断然地说:“许大看似注重律法,实则其提出的律法皆是为民生考虑,所以依我之见,这次乡试所考题目不会囿于书本,考生应当多注重实际才对路。”
“此话不通,律法不就是用的吗,当然贴近实百姓,但其中蕴藏的律法逻辑却不是一般能轻易掌握的,这才是许大
考察的重点。”
子淡淡看了他们一眼,在桌上留下几枚铜钱:“不必多费
舌争辩,到时候上了考场一看便知。”
“你!”男考生站起来想要追着走出茶馆的子理论,却被朋友拽住了手臂,只得气道,“
发长见识短。『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 gmail.com』”
结过帐,张闻庭出来追上那名子,搭话:“姑娘留步,在下姓张,去年刚通过的院试,对于您方才的话很有感触,不止可否赏光一叙。”
子挺直着背转过来,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虽然觉得他说的是真心的,但还是摇
道:“我不便与男考生过从甚密,抱歉。”
张闻庭看着她的背影,浅笑一下,转身回了客栈。
曲介见到他回来后松了气,目送张闻庭上楼回了房间,半刻钟后,葛高池才从外面进来,两
互通完消息,觉得没有什么异常,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葛高池起来,去敲了敲张闻庭的房门想要叫他起床,可无论怎么敲都没有回应,他慢慢推开门发现里面已经空无一
。
他忙去找曲介,却发现同伴也已经没了身影。
作者有话说:
中秋快乐!!~~
[注]:出自《齐民要术》
[注2]:出自《汉书》有改动。
第22章
乡试正式开考。
第一场题目除了试贴诗有些难度之外还算中规中矩, 学生对于试贴诗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也有提出或许这道题目的答案并不唯一, 可这样就更能分出好坏优劣。有些时候立意选的好, 确实事半功倍。
好在第一场考试没有作弊,这也是题目类型的缘故,要是连帖经墨义和试贴诗都写不出个大概来, 实在没必要铤而走险。
许清元虽然不必监考,也不能外出,但却牢牢关心着每个流程, 她自己也是乡试监督的一环。
到第二场考试完毕后,考生们就没这么轻松了, 因为主考官是许清元,所以他们这段时间基本都在集中复习律法和判语, 谁知道考试中一个判语题目都没出。众失望的同时, 也有
揣测是不是许清元太过软弱,所以她的考题没有得到其他考官的认同, 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稳妥不出错的题目。
这些自觉得已经窥见天机, 连忙调整复习策略, 把第三场考试策论的重点放在四书五经中的理论上。其他
就算没有想到这种可能
,也满以为这位许翰林会出很多律例题目,一
扎进相关书籍中复习的昏天黑地。
然而等到上了考场,众考生一见那五道策论题目,绝大多数都傻了眼。虽然考试过程中不允许考生
接耳, 可是众
的叹息却此起彼伏,从
中一直落到心上。
考察丁银的第一题还算好答, 毕竟是今年的“热点”问题, 之前就有许多预测会考到, 汀州也绝对不是唯一一个考到的府。
第二题的题倒是无
不知无
不晓,毕竟有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的成语在,出处大部分
也答得上来,就是不知道把此句话作为题目的话应该如何作答。这位许翰林究竟是考表面意思还是要拔高立意,这是一个问题。好在如今许清元自己倒是不用再受这个罪了。
其实有心的考生很容易发现,第三、第四道题目考察的完全是实务问题,在第二题的判断上自然也会倾向于从改良农业甚至其他手工业的工具方向解答。只不过这部分知识真的非常冷僻,学生们都是十年寒窗不事生产的文弱学子,除了农家子外很少有真的关注农业,更不用说被他们视为“贱业”的手工行业。
许清元此举就是想影响考生们原本的固有思想,放下对行业的偏见,让他们知道技艺、技术改革的重要。
后面的第三、四道题目是考察考生们作为一个管理者的素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