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秋手持长剑,右足跨出,身形一矮,使了一个骑马式,左手剑诀一扬,斜指眉梢,右手长剑朝前方点出,就在此时,果然又有一股热气从肩头传来,顺着手臂,直贯掌心,再由掌心传入剑尖,剑尖突然朝上一扬,正好斜指凌空下扑的盛世民,但听「嗤」然有声,一缕劲气从剑尖射出去。
这一声「嗤」,所有在场的人全听到了,每一个人心头都不期为之一怔,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剑尖居然射出剑气来。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想像,也无法相信之事,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嗤」声堪堪入耳,九道经天长虹般的剑光刹时尽失,南天一雕盛世民一个人却从半空中垂直摔下,「啪哒」一声,跌坐在地。
姬夫人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大哥,你伤到那里没有?”
丁少秋不待盛世民回答,抢着说:“既然说好了点到为止,我自然没伤他了。”这话当然也是枯瘦老道教他的了。
盛世民就像斗败了的公**,雄风尽失,站起身,返剑入鞘,废然道:“妹子,我们走。”姬夫人没有作声,辰州言凤姑和岳麓观主常清风自然更不会作声,一行人迅快的转身往外就走。
丁老爷子眼看两拔人都败在小孙子手下,就匆匆退走,心头这份高兴,自不待言,一面急忙叫道:“三师弟,你代我送客。”况南强答应一声,随着盛世民、姬夫人等人身后走去。
姬夫人突然回头道:“丁老庄主莫忘了方才的承诺,如果找不回镖,半年之后……”
丁老爷子没待她说完,就提高声音,接口道:“如数赔偿。”
“好。”姬夫人应了声「好」,人已走出二门,朝前行去。
丁老爷子目送他们走出二门,只见小孙子少秋还站在阶前,这就叫道:“少秋,你快过来。”一面朝大天井抱抱拳道:“今晚多蒙老道长赐予援手,不知可否请仙驾莅止,俾可一瞻道范。”
只听一个苍老声音呵呵一笑道:“丁施主不用客气,令孙和贫道有缘,贫道要带他去一个地方,三年之后,自会回来。”接着又道:“松阳,他是你的徒弟,还是你的徒弟,老道不会抢走你的徒儿的,老道只是为了要指点他正宗内功而已。”
松阳子听出这位老道的口气,似是自己的前辈,急忙向空稽首道:“前辈说得是,少秋得蒙前辈指点,真是求之不得之事。”
那苍老声音又道:“好了,小施主,咱们走吧。”丁少秋站着的人,突觉一股大力,把自己平空托起,「嘶」的一声朝墙外飞去。
邵南山一手捋须,笑道:“二师弟,你可曾想起这位老道长的来历吗?”
丁老爷子一楞道:“莫非大师兄想到了?”
邵南山微微颔首道:“据愚兄猜想,大概只有这位前辈了……”
松阳子矍然道:“道兄是说这位前辈是乙清道长?”
邵南山道:“除了这位道长,谁还有这么大的神通?而且此老和贵观老观主、先师、丁师叔(丁老爷子之父)结为方外至交,号称武功四友,兄弟记得先师曾经说过:乙清子一身所学,胜过为师三人何止百倍?”
丁老爷子道:“三十年前,先师等人先后谢世,这位前辈从此失去踪影,没想到此老还在人间。”
松阳子连连点头道:“不错,贫道想起来了,这位前辈,从前就十分清瘦,难怪方才他老人家直呼贫道道号。”
况南强道:“可惜小弟没有见过这位道长。”
邵南山含笑道:“三师弟那时候还只有十来岁,就是见过,也不记得了。”
丁老爷子笑道:“也只有这位前辈,和白鹤、武功二门有极深交谊,少秋能蒙此老垂青,可谓福缘不浅。”
松阳子大笑道:“老施主现在可以放心了。”
※※※※※※※※※※※※※※※※※※※※※※※※※※※※※※※※※※※※※※三年时光,说长当然不算长,说短也不短了,但在丁少秋来说,三年却有如一日。那是因为枯瘦老道把他带到这座石窟里来之后,教他修习内功,规定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打坐练功之外,练功完毕,就得练习「武功剑法」和「白鹤剑掌」,另外只传了他九式「避剑身法」。这一来,每天除了吃饭休,息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天天都是如此,三年岂不就和一日一样?
这是三年后的四月中旬,午餐过后,枯瘦老道忽然叫道:“少秋,你知道随我到这里来,已经有多少时间了?”
丁少秋道:“弟子不知道。”
枯瘦老道蔼然一笑,说道:“到今天正好三年,三年前老道答应你师父,答应你爷爷,三年后就让你回去的这三年来,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总算练成了「乾天真气」,虽然还只有三成火候,但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此后只要勤加练习,不难大成,下午你就可以回家去了。”
丁少秋直到此时,才知道自己练的叫「乾天真气」,听说自己可以回家去了,心头自是十分高兴。但一想马上就要和三年来晨夕相从的老道长分别,不觉也感到依依不舍,双膝一屈,扑的跪了下去,连连叩头道:“老道长,三年来,弟子多蒙你老教诲,如今就要和你老拜别,弟子连你老的道号都不知道,你老总该告诉弟子了吧?”
枯瘦老道呵呵一笑道:“孩子,起来。”丁少秋依言站起。枯瘦老道续道:“老道道号乙清子,和你师祖、曾祖父、以及武功门上一代掌门人裴宗元,是方外至交,号称武功四友……”
丁少秋喜道:“原来你老也是武功门的。”
“非也。”老道笑道:“武功山横亘数百里,为大江西南三巨镇,武功门只是在武功山上而已,不能说整个武功山上的人,都是武功门的人。老道昔年云游至此,深爱此山奇石万状,洞窟幽静,就住了下来。”
丁少秋问道:“那么你老是那一门派的呢?”
乙清子笑了笑道:“除了当年三友之外,没有第四个人知道老道来历,但你学了「乾天真气」,总不能不让你知道此种玄门真气的来历,老道应该算是崆峒派的人。这话你也许听不懂,崆峒派的人,就是崆峒派的人,老道怎么会说应该算是崆峒派的人呢?”丁少秋点着头,他没有问,但点头就是要问的意思。
乙清子笑道:“因为崆峒派已有两三百年没有人在江湖上走动了,也许仍有传人隐迹深山亦未可知,老道只是在崆峒一处岩穴中得到几页练气行功的真诀,就是传你的「乾天真气」,并没拜师,但老道心中却一直把自己看作崆峒派的传人,如此而已。”
丁少秋道:“那弟子也可以算是崆峒派的人了。”
乙清子大笑道:“算是可以,但不能说是正式的。因为你爷爷是武功门的人,你也练了武功门的武学,可以说是武功门的人;但你是正式拜在白鹤观松阳门下,照理说,你应该是白鹤门的门下弟子。”说到这里,站起身道:“走,老道陪你出去,没有老道指点,你只怕还找不到出路呢。”丁少秋随手取起长剑,跟在老道长身后,走出石窟。
乙清子领着他走到一处较为平坦的石崖上,站停下来,伸手朝东北方指了指,说道:“翻过前面这座山岭,可以看到一座高竣的山峰,那就是大行山了。”
丁少秋突然跪了下去,含泪道:“弟子就在这里和老道长叩别,弟子有空会再来看老道长的。”
乙清子从大袖中取出一个蓝布小包,递到丁少秋的手中,说道:“孩子,快起来,这包东西,你好好收着,老道云游四海,你再来也未必会碰得上,有缘,自会有后会之期,现在已是午刻,你该下山去了。”
丁少秋接过布包,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