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你五姐当年嫁给我哥,我就气不过。更多小说 LTXSFB.cOm”任四郎也走了过来,道:“现在想明白了,再瞎混下去,只会被你五姐继续瞧不起。带我一起走吧,非得混出个样来,我可以帮你打理民政,当年学的都没忘呢。”
邵慎立哈哈大笑。
一群“狐朋狗友”,心中的热忱终究没散尽么?
“七郎!”远处又奔来数骑。
邵慎立看过去,都是当年京中“著名”的纨绔子弟啊。
有手里拿着弓,有
扛着马槊,有
带了一驮马的书籍……
“走!”他毫不废话,一拨马首,向西而去。
“纨绔子弟”们纷纷跟上,大声谈笑。
未知的前路上,有太多艰难险阻,有会退缩,有
会再度迷茫,甚至有
会死。
但在这一刻,他们都不想瞎混了,他们想建功立业。
没受得了无休止的轻视,即便是纨绔子弟,也有尊严。
第044章 二月
进二月之后,满街
窜的读书
渐渐消失了。
他们窝在临时租住的民宅内,温习功课,准备考试。
今年的科举定在二月末,最迟三月初就会放榜,届时所有的命运就将揭晓了。
考完之后,因为圣在京,很可能还会加个殿试,时间大概在三月初。
进士、农科、算科、明法一共90个名额,将由数千来竞争。而这所谓的几千
,也都是各州杀出来的
英了,没点本事,县、州这两个级别的考核都过不了,更无可能来到京城。
这是一条千军万马争先恐后的独木桥,桥下就是汹涌的怒涛,不知道埋葬了多少的青春梦想以及悲欢离合。
五老榜的迹,可一不可再。白胡子一大把的还来参加科考,为的只是心中那一
执念罢了。从十几岁的翩翩少年一直考到老态龙钟的杖翁,沉没成本太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经历了唐末那么久的战后,科举已经没那么招
喜欢了。这一点,直到大夏开国后才慢慢恢复,科举再度变得热门。但经过圣
这么一改革,大伙都很迷茫,热
又有所降低——主要是瞄准进士科的学子们。
但考还是要考的。除了考试,他们还会什么呢?不会种地、不会打仗、不会做买卖,他们已经因为科举而特化了啊,除了儒家经典,其他方面的能力已经无限退化。
呃,好吧,其实就连他们擅长的经典,现在也被改了……
二月二十七的考试中,帖经、墨义大量出现《致治》三篇的内容。「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致治》只是中经,但出的题目,简直和大经有的一拼,甚至尤有过之。
这让许多哀叹不已。
是的,他们已经有所准备,知道今年的这次考试必考《致治》,但前半生的力都花在九本正经上了,一时半会转不过弯来很正常。更何况,有些
的内心其实还是有点隐隐约约的抵触。
这就是作死了。
都告诉你要考《致治》三篇了,你还心中带有抵触,却又可笑地还来参加科举,你不死谁死?时代大,浩浩
,有
当了弄
儿,有
被卷
水底,本就寻常。
持续数的科考很快过去了,三月初四,礼部张榜公布名单。
所有都挤了过去,上上下下扫视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韩昭胤被簇拥着,喜气洋洋地走了出来。
他——高中了!
“恭喜!恭喜!”
“韩兄一步登天,让好生羡慕。”
“韩郎君可已娶妻?”
“娶了妻也不要紧,可以休妻再娶嘛。”
“如果殿试再弄个好名次,起步就可以六七品官啦。”
“韩兄,莫忘贫贱之。”
吵吵嚷嚷之中,韩昭胤回到了租住的小院,感慨万千。
三年前,也是在这座院字里,他与耶律全忠、吕琦三,把酒言欢。
那一次,耶律全忠考中了农科,出外做官去了。
吕琦没考中,前往庭州当了个九品经学博士。
只有自己两手空空,黯然回乡,什么都没捞到。
他忘不了族老们失望的眼,妻子强颜欢笑的照顾。巨大的压力,得他差一点就放弃科举,去衙门当个小吏算了。
还好,一切都过去了。
三年后的考试,他一扫霾,金榜题名。
一起租住的士子失魂落魄地前来告别。
韩昭胤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两坐在一起,就着黄芽菜炖春笋,喝了两盅酒,然后便散了。
时天色将暗,韩昭胤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懒得收拾狼藉的杯盘。
三年前,他吃了一整个冬天的黄芽菜。
这一次的冬天,他又是与黄芽菜、芜菁作伴,偶尔去集市上买点或鰟
回来下酒,改善生活。
几年下来,他倒是愈发中意黄芽菜了。
不仅仅因为它是冬中难得的新鲜蔬菜,更因为它是新朝雅政的象征之一。
韩昭胤很清楚,这次能考中进士,与他疯狂苦读《致治》有莫大关系。
出题量实在太大了!
从金银谈到法币,从贸易谈到商税,从谈到土地,还从气候谈到收成……无所不包,涉及方方面面,让他心花怒放,直呼妙哉。
最绝的是,今年诗赋都没考,也不知道没抽到还是怎么回事。但无所谓了,他作诗的水平也不差,考不考都不怕。
毫无疑问,他今年能成功,就因为搏对了。所以,他对新朝雅政有相当的好感。
其他考中的,应该也有同样的感觉吧?
圣可真是厉害,不动色间,不但巩固了杂科的地位,扩大了招录的
数,就连进士科都慢慢渗透了。
再这么考几届,很多事就面目全非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韩昭胤否定新学,事实上,他是支持他。
整整三年的夜诵读之下,你别说,他还真鬼使差地认可了书中的理论。其实想想也正常,千余
,从早到晚,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读《致治》,感觉
都读魔怔了……
这就是圣要的结果吧?唉,只能说他老
家成功了。年复一年地培养认可他理论的读书
,再通过科举批量制造拥护新政的官员。
管他呢!韩昭胤端起酒盅,喝完最后一残酒,砸吧了两下。
美,真美!
今后的子要想继续美,一直美下去,在做官一道上,还得继续向新朝雅政靠拢。
这是韩昭胤的感悟。
对抗圣,没有好处的。
※※※※※※
孔光嗣匆匆来到了洛阳,住进了馆驿。
吃罢午饭之后,他打开了临街的窗户,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群。
他知道,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坏了,有点臭。因为他写了几篇赞扬新朝雅政的文章,虽然没被指着鼻子骂,但
阳怪气是少不了的,这些他都知道。
但世如此,他有什么办法?
今上这个,
到暮年,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