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父亲尚未罹患肺疾,励治国,颇为器重一位翟姓的学生,据闻是个极年轻的举
,常拿那位学生的判状给她观摩,说此
是个千载难逢的栋梁之才,不仅律义律策写得好,判状更是
彩绝伦,勒令她时时抄写,承袭此
之墨笔文风,今后大有裨益。原主只陆陆续续抄了半年,往后没了耐心,以手疼为由,就此搁笔。
温善晋算是在那个时候,知晓儿对律学毫无兴致,造诣也不够,才彻底死了训导她的心思。
不过,抄写判状这段经历,錾刻在温廷安心,一看盗葬案,过往抄写判状所缔造的思路,在她心中融会贯通,加之前世有长达七年的治法管政的经验,故此,写起律论,可谓是信手拈来。
温廷安开始简明扼要地阐述案始末,再捻出两位嫌犯所犯之事,逐一凝炼剖析罪行该与何种判法相配,话辞可谓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纵使是市井
孺,也能听懂。
渐渐地,所有看向她的眼,从质疑变成了惊叹,再从惊叹变成了敬仰。
吕祖迁是听得最为认真的。
待她说完,关乎盗葬案的判状,便是被众争相疯狂传阅,他焦灼地等待着,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到那一张判状,过了不知多久,终于等到了,他急切地拿起墨纸端视,一边看,一边冷汗潸潸,心绪动
不安,这三道大题,温廷安都写得比他要好得多,那他岂不是惨败而归?
还要答应温廷安一个条件,万一,万一温廷安勒令他,穿儿衣去三舍苑游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