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嘉抚摸着面前的孩童的顶,细细叮嘱着。01bz.cc
“林先生,后会有期。”孩童的父母将孩子抱上马车,又拱手向林南嘉辞别。
林南嘉倚在门扉边,轻叹了气。这孩子也算是她帮忙启智的,一直教到八九岁,去年才因着父亲的生意搬离桃源村。镇上不比小村庄,便也没有机会去学堂。
这孩童也算是天资聪慧的,自幼过目不忘。林南嘉惜才,去镇上时常会带去些她亲手抄录的书籍。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让这孩子也成了十里八乡远近知名的小童,没想到此番竟得到了举荐,上京参加童子科。
又是一年童子科的时节,林南嘉自然念起了谢玦。那年他风光回府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一恍竟已多年。
鹤别青山,不见桃花。
———————
梁允珏在陈州落了脚。
近前朝又提起立太子妃一事,他听得
疼,又不耐烦父皇戏谑的眼和母后每次欲言又止的色,索
找借
出了京,想了想还是去的陈州。
福安早就领将别院收拾得不染纤尘。
早些年他来陈州,想着谢氏毕竟是林南嘉居住了十几年的地方,若是她未死,定要回来看看,是以他每每都暂居在了谢府。却没想到谢家有几个不长脑子的,误以为他对谢氏有什么偏,竟然敢来爬他的床。
梁允珏对房事亦没有太大兴致。先前是因着他的小雀儿煞是合他的心意,才会放任自己纵声色。除了她,他再没有过任何其他
,就连自渎,在他眼中都十分无趣。
那些庸脂俗哪来的胆子上他的床?
更何况一提起谢氏,他只想到了那个谢玦。一个样样不如他的病秧子,竟然让他的雀儿挂念了这么多年,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为他报仇。
光是想想,就让梁允珏觉得意难平。
但他到底忍耐住了内心叫嚣的血腥欲,没有动手杀了那些蠢笨的谢氏,反倒是把她们
给谢家当家敲打了一番。龙腾小说 ltxsba @ gmail.com
后来他自己买了个院子,有空就过来看看,指望着何时能再遇见他那只飞走了的小雀。
梁允珏下了马车,看着小路尽的枯坟,荒凉又残
,一眼便知这些年从未有
打理过。
他有些失望。
毕竟梁允珏现在还保留着谢玦的坟,不过是盼着有朝一林南嘉会再来祭拜。他早就派
仔仔细细地搜过崖下的那条河流,没有任何她的踪迹,就连一片衣料、一块骸骨都未留给他。这些年来,那条河的下游但凡出现尸首,他都会第一时间派
前去查看,无
是她。所以他凭什么不能坚信,她还活着呢?
若是她死了,应当会第一时间他的梦来索命才对。可是这些年他从来觉少无梦。她有多恨自己,竟然连让他在梦中相见的机会都不肯施舍分毫。
所以她一定活着。
他的小雀儿,一定要活着。
————————
又到了叁年一度的童子科。
如今皇帝已经逐渐放手朝政,一副不便要退位的姿态。是以梁允珏这些时
格外忙碌。
父皇索命
将所有的奏折都送到了太子府上,自己乐得清净,优哉游哉地在大殿上看那些从各地筛选出来的童答题。
梁允珏忙到子时才歇下,倒是能够理解父皇为何这么着急放权了。那些地方官员有事无事都能写洋洋洒洒几大篇奏折,看得梁允珏心烦。
好容易处理完了今的政务向宫中走去,他才听说今年的童子科出了些状况。不知为何,温州那边竟然推举了一位
童来参加考试,这在大梁还是
一遭。大梁虽不全是“
子无才便是德”的刻板思想,但还是遵循着传统儒学,
子
学堂或是参加科举更是闻所未闻的。
梁允珏来得正巧,这名童正好在诵经作诗赋。中书后省挑选了经书四十卷,她通通对答如流,文采斐然,不比殿中的同龄男童差。可惜因着
子的身份,最后也只是赐了个童子出身而已。
出于好心,皇帝倒是多问了她几个问题。无非是关于何时开蒙、平里多读些什么书之类的话题。
殿中众久居京城,又长年沉浸在传统儒家思想之中,自然想不到这世间竟有地方不约束
子读书。他们在心中暗自发笑,不愧是山陬海澨之地,竟然如此不通规矩。
却没成想无独有偶,就连教出这位童的塾师亦是位
子。
塾师本就是稀少,也大多都是去那些乡绅商贾
家中给小姐启智,教些《
训》、《
诫》、《烈
传》等书籍,能教《诗经》、《论语》者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是教那些小姐琴棋书画、
红茶艺。
是以当众听闻这位
先生竟然让男
同堂而学,教授四书五经的时候,饶是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也来了兴致。
“如此说来,这位先生还真是个咏絮之才了?”皇帝哈哈大笑,摆了摆手示意下
带这些考生离开。
宦官正带着这群孩童向宫外走去,却被不知何时先一步走出大殿的太子殿下拦住了。
梁允珏面带微笑,表示他还想再问那位童几个问题,等会会派
送她离去。太子殿下如此发话,宦官哪里还敢再有意见,自然是留下这名
童,带着剩下的孩童先行离开。
梁允珏垂首,用温和的吻问道,“小姑娘,孤看你方才掉的帕子甚是好看,可否再给孤看一眼?”
童早得了一旁下
的暗示,猜出面前此
的身份定然不一般。因此她毫不迟疑地将袖袋中的帕子递了出去。
那帕子布料有些陈旧,却十分净,可见是所用之
的心
之物。梁允珏展开帕子,上面用竹翠的细线绣了一句诗,“自恨罗衣掩诗句,举
空羡榜中名”。诗句的尾端绣了朵
巧的桃花,栩栩如生,开得热烈。
梁允珏屏住呼吸,他解下腰间的香囊。这香囊是用霞光锦所裁,比那帕子还有些年,却保存得十分完好。绛紫色的布料上是一株翠竹,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珏”字,末尾处依旧跟着朵桃花,同那帕子上的不论是走线手法还是针脚都如出一辙。
这是当年他着林南嘉为自己所绣的,末尾的桃花也是他要求添上去的。那是他们的初遇,漫天纷飞的桃花瓣和落
他怀中的她。梁允珏希望他的小雀儿能如他一般,永远记得这一幕。
“这帕子,是哪里来的?”梁允珏装作若无其事地问道。
童小声答道,“这帕子先前是先生的,一
我手上染了墨迹,先生就将帕子给了我。”
梁允珏几乎已经确定,这位先生定然同林南嘉有着刻渊源。不提她的才学,便是这一模一样的桃花,也不可能只是巧合。
曾经林南嘉总装作一副包美
的样子,但早就从她
一次逃跑时,梁允珏就查清了她自幼会扮作谢玦的书童,一同去学堂,这么多年竟然也一直未被谢府发现。每每想到他们两
朝夕相伴了这么多年,梁允珏总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恶劣心理,让她的全身上下都染上自己的气味。难道他堂堂太子,君子六艺无一不
,便是太傅也夸赞不已的学识,还不够同她吟诗作赋吗?
罗裙掩诗句,原来她心中还有这样的抱负。
梁允珏按耐住心底的兴奋,又细细询问了童许多关于这位
先生的事
。原来她如今化名林渔,住在温州武陵镇桃源村。
梁允珏对这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