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第一次也不算太准确,在攻打科尔沁部勒尔根城时,明军就使用了类似的战术。01bz.cc
但那一次只是一座相当于堡寨的小城,要轰海城、辽阳、沈阳等规模的坚城,显然只用外部
是不够的。
外部不够猛,那就来内部的,坑道
对于皇帝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太平天国时的“掀城如片纸”,抗战争中让鬼子坐“土飞机”,他不过是提前几百年让坑道
绽放异彩罢了。
经过了不断的演习训练,明军中,或者说是世界上的第一支部队诞生了。
第一个,第一次,皇帝已经数不清自己创造了多少个第一了。
熊廷弼写完密奏,吹墨迹,小心地叠好放进密奏匣子锁好,命专
送往京城。
轻轻长舒了一气,熊廷弼端起茶杯喝着,猛然又想起了一件事
,赶忙命
召王徽前来。
孙元化主动请缨赴辽,皇帝没有允许,让他另选信得过的带火箭去辽东助战。
王徽应时而出,成为大明火箭部队的第一任指挥官。
要说这个王徽也不简单,与孙元化是好友,也了教,对西学甚有研究,著有《远西器图说》。
火箭的研制和演习,王徽全程参与,对如何作,并不比孙元化差。
时间不大,王徽便奉命赶来,内拜见熊廷弼。
“王大不必多礼。”熊廷弼伸手虚扶了一下,命亲兵上茶。
王徽谢座之后,礼貌地喝了一
,便静待熊廷弼询问。
“王大初来时,曾与本经略谈过这个,这个火箭的事
。”熊廷弼摸着胡子,不太确定地问道:“你当时说火箭的
程,最远能达到五里地?”
王徽拱了拱手,笃定地说道:“最远程当在五里,若是定在四至五里,则更加准确。”
熊廷弼眸光一闪,用力点了点,说道:“王大
请详述这火箭的威力,此番与建虏大战,或许要借火箭之威。”
王徽也是一振,来辽东
嘛,就是将火箭用于实战,争取立个大功。所以,他是生怕熊廷弼不重视这新建的火箭部队。
但看熊廷弼是越听眼越亮,王徽的心也放了下来,讲得更加来劲儿。
“好,极好。”熊廷弼忍不住一拍手,起身在室内踱了数步,紧盯着王徽说道:“王大请做好准备,火箭部队此战必用。大败建虏,可要多多倚重。”
王徽赶忙起立躬身应喏,也不多话,告退而去。
哼,哼,老啊,老
。在宁远被某用红夷大炮轰营,此次,做梦也想不到会再挨一遭吧!
五百枝火箭,足够了。虽然准儿差,但偌大的建虏营寨,总不会打偏吧?
熊廷弼捋着胡子望向窗外,秋风萧瑟,已显寒意。初冬将至,这个冬天,建虏怕是要在冰天雪里狼狈亡命了。
………………….
秋风萧瑟,已显寒意。
数万马从沈阳开出,旌旗招展,蹄声杂沓。努尔哈赤在将领的围护下,随着中军向南而行。
此次动,不用别去说,努尔哈赤自己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压抑,与以往的大军出动完全是不一样的心态和
。
以往动对明国的作战时,真
固然欢天喜地,他们的家
也推着大小车辆跟随,都想赚得盆满钵满、胜利而回。
当然,这样的欢欣鼓舞而出,换来的也并不是满载而回。比如宁远之战,非但没抢到,反而是损兵折将,黯然而返。
但这一次却迥然不同,没有思战的热
,反倒笼罩着沉重,甚至有些一去不返的悲壮。
尽管老为了稳定
心,坐镇沈阳,既不迁民,还封锁了不少消息。
但现实的窘迫却是遮掩不住的,“斗米价银五两,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
有钱也很难在市面上买到粮食,还有“良马,银百五十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两。布匹一,银七两。”
后金虽然打仗很强悍,但在生产力上,却只相当于封建社会的初期,甚至是原始社会阶段。
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后金能够壮大,全靠的“以战养战”的方式。
数年来,后金是真的没抢到什么东西,反倒是损失不小。
而明国的经济封锁却是越来越严密,并且打掉了后金的盟友科尔沁部,后金脆弱的经济陷于崩溃,并不意外。
当然,努尔哈赤等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危机”,却知道此时再不动,并夺取一场胜利,形势的恶化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抚顺额驸李永芳面无表地骑马缓行,已经不再是努尔哈赤的心腹亲信,也远离了努尔哈赤的左右。
范文程缀在李永芳侧后,脸色沉重,心不属。
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永芳放慢了马,与范文程拉近了距离,突然缓缓说道:“宪斗,四贝勒那边——”
范文程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下周围,才压低声音说道:“额驸放心,已派通知了。”
李永芳点了点,不再说话。好半晌,才一声叹息,低声说道:“明国真庞然大物也,纵是此战获胜,亦不[新笔趣阁 .bqu1e.co]过是稍加缓和。欲扭转形势,太难太难。”
范文程有同感地叹了
气,说道:“或是气数未尽,数百年来出一明君,却恰在此时。”
李永芳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确可称为明君。天意,天意呀……”
老叛明,建虏猖獗一时;明军屡战屡败,辽东几乎尽皆陷落。
出现这样的势,建虏悍勇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明朝的**,朝堂的党争,官僚的贪渎,皇帝的昏庸。
在封建社会,皇帝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不言而喻。明君可兴国,昏君亦能败国,甚至是亡国。
从万历到短命的泰昌,再到木匠皇帝刚登基的一两年。虽有重用熊廷弼而压制住建虏崛起势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党争不断,主政辽东者换个不停。
混,混
!用
不专,用
不当,粮饷不敷,兵无战心……
这些内部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明国虽大,却大而弱、大而散,越大越难诚团结,一致对外。
可以说,建虏的不断胜利和逐渐强大,是成就在明国自己失误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