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把她泼出去,而是不放心她目前的状态。
毕业四年了,她一次恋没谈,自从
了写作行业,更连起码的社
也几乎杜绝,长此以往,家里担心她心理状态出岔子。
毕竟这年,社恐也不是什么稀的病症了。
所以说是相亲,其实是为了叫她出去朋友,如果碰巧看对眼,能够落实终身大事,当然更好。
阮喻推脱不掉,就当出来采风。
考虑到初次见面,狭小静谧的包厢容易加剧尴尬,双方都选择了大厅。
对方姓刘,比阮喻大三岁,眉目净,被餐厅金碧辉煌的顶灯一衬,看着柔和又顺眼,不过好像也是个没经验的,全程拘束,紧张异常。
上菜前,两喝着茶水,大眼瞪小眼“尬聊”,等上菜,似乎都松了一
气,开始专注于吃。
这么一来,气氛反倒融洽一些。
餐厅的风格是“大盘小食”,都是吃起来斯斯文文的致款。阮喻吃了几
主食,低
喝
茸汤的时候,听见刘茂问她兴趣
好。
她搁下勺子抬,齐肩的中长发随这番动作漾出一道弧度,答了几句,本着有来有往的态度,随
问及他的职业:“我听说刘先生目前是一家律所的合伙
,当得起‘年轻有为’四字。”
刘茂说起这个来倒放开了,谦虚道:“谈不上年轻有为,我们那儿四个合伙,我只是初级,底下做实事的,有个长年定居国外的高伙,那才是真厉害。”
阮喻对法律行业不了解,说到这里已经不知道讲什么,为避免冷场,只好硬着皮顺他的话问:“定居国外,不做实事,那做什么?”
刘茂腼腆一笑:“资金支持嘛。”
这下倒叫阮喻也笑了笑。
刘茂的目光掠过她笑盈盈的一双月牙眼,还有颊边一对陷的梨涡,忽然一呆。
“怎么了?”她问。
他忙摇示意没什么,总不好说是她长得太甜,把他看傻了吧,正是局促时刻,手机响了,救他一命。
他说声“抱歉”,拿起手机出去,穿过半个餐厅,到安静的角落接通:“淮颂?”
电话那传来个男声:“嗯。”
刘茂看一眼腕表:“你那儿快凌晨四点了吧,有急事?”
“要份资料,看你没回。”
“啊,对不住你了,我今晚在外面相亲。我现在找处理。”
刘茂正准备挂电话,忽然听见那迟疑道:“……相亲?”
“对,怎么了?”
“国内都兴这套?”
他笑起来:“是啊,你在加州清净吧?”
对方也笑了一声:“跟地域没关系,主要是年纪。”
“……”
那的
一本正经毒舌完,叫他继续相亲吧,很快挂了电话。
刘茂抽抽嘴角,打电话给底下,
代完工作,搁下手机往回走,本想再给阮喻道声歉,不料她也在接电话,看
像是出了什么事。
看他回来,她打个手势示歉,压低声问电话那:“有这种事?”片刻后又说,“我这就回去。”
等她搁下:“发生了什么事吗,阮小姐?”
“不好意思,工作上出了点岔子,我得先回公寓了。”
“没关系,工作要紧,我送你。”
阮喻说“不用”,但刘茂坚持,她也就没再拒绝。
晚上这个点,市区堵得一发不可收拾,她只得在车后座先一步打开手机,登录晋江账号。
刚才沈明樱打电话来,火急火燎讲了一通,说有在晋江匿名论坛“碧水江汀”发表了一则帖子,称《好想和你咬耳朵》与站内另一篇连载中的短篇小说《她眼睛会笑》即视感极强,光目前双方已发表内容的前半,就统计出了十一处撞梗。
楼主贴出的调色盘像打翻了颜料,一片触目惊心。结论是:温香的《好想》一文涉嫌融梗抄袭。
一小时不到,该帖回复量已两千。
撞梗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环撞梗。更可怕的是,对方的小说发表在她之前。乍一听,真有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意思。
何况这位“楼主”似乎有备而来,发帖前就在网站的举报中心备了案,并且仅对外张贴一半调色盘,留了后手。
阮喻身正不怕影子斜,起初还算镇定,说相亲结束回家看看。
但沈明樱却说:“你最好赶紧处理这事,我刚看了,十一个细节梗撞得结结实实,就连校园背景都如出一辙,不少对话也很相似。”
“最直观的区别,你这文是主视角,而对方……采用了男主视角。”
第3章
阮喻听到这里,才又疑又急往回赶。
趁堵车,她点开那篇《她眼睛会笑》看起来。不过随手挑了几页,就发现好几处雷同。
比如元旦烟火那段,对方笔下的节、对话,甚至男主内心戏,都跟她撰写的完全契合。
再比如更叫大跌眼镜的,对方描写了一段某次周末,
主捧着盆“小花农罐
花”离校的场景。
那是当年苏市一中流行的一种自种盆栽,一个罐长一种植物,菊花西瓜什么都能种,不过阮喻的有点特别,改造后同时长了向
葵和薰衣
。
她在记里看到这段,为增强年代感就当素材用了,没想到对方也写了这茬,也是向
葵和薰衣
。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短篇节奏快,梗又密集,这些内容都比她更早发表,不过对方是没什么曝光度的新,她之前没关注到而已。
见鬼了。
刘茂从后视镜观察到她脸色越来越难看,趁红灯时间,扭问:“阮小姐,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阮喻抬眼,立刻摇。
刘茂大概知道她的职业,但她在这方面一直很低调,连向爸妈都没透露笔名,当然也不可能随便讲给一个初次见面的相亲对象听。
更何况,事也没到需要律师协助的地步。
所以她说:“我自己暂时能处理,谢谢。”
阮喻在公寓楼下下了车,与刘茂再次道谢,然后匆匆上楼。
就那么一个多小时车程,继论坛腥风血雨后,她的书评区,以及二十来万的工作博也接连沦陷。
谩骂、指责声迭起,她的读者在“硬”成这样的调色盘面前丝毫说不上话,甚至不少也在要求说法。
倒有个铁杆提出了对她有利的看法:对方作者至今没现身,说不定那就是温香的马甲呢?
网文圈有个“试梗”作,开文前先拿小号发表,收效不行就“弃梗”。可阮喻显然没有。
事件持续发酵,所有都在等她发声。
她在漫天流言里仔细看过一遍对方作品,抓着发冷静片刻,决定先联系作者。
对方笔名“写诗”,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