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黄大
碰上这样的婆婆,也是倒霉!
处处给自己拖后腿的婆婆啊,还是长辈,简直是很无力。
这样一比较起来,杜榆不幸福多了?
长辈们从来不给自己拖后腿,还全力支持自己。
那么这在京城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杜榆在这天没有见到楚姑太太,见到了,估计两个
也看着不对付。要是她知道她所说的那种好海参是自己送的,不知道她是什么表
?
初二没有娘家可回,他们就呆在家里。毕竟别
也都是要回娘家的,他们也不可能这个时候上门给
家拜年。
初三京城的习惯是去舅舅家,但是杜榆和胡鑫他们两个同样没有,所以这一比较起来,京城的年真的没有在乡下过着热闹了,不说别的,
都比他们多多了。
初四的时候,两个
才又开始去别处拜年,因为初一很多
大早上都去宫里去拜年了,所以这一天,胡鑫带着杜榆去了翰林院几位上官的家里拜年,像王翰林,张翰林等等。
这些
的家里,也是很简单,房子当然比他们家大了,不过摆设就很简朴。
王翰林的夫
王夫
也是陪着夫婿一路读书读下来的,王翰林家里并不怎么富裕,当时王翰林赶考,还是王夫
做针线赚得钱。
可以说,王翰林夫妻两个是一路扶持过来的。
如今王夫
也夫贵妻荣,能够被
成为夫
了。
对于自己的夫婿一直在翰林院,而没有去什么实权的衙门,王夫
倒是一点儿意见也没有。
总之,王夫
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
她孙子都有了,而且也在读书了,见到杜榆这样的小媳
,也很喜欢。
又知道杜榆和胡鑫的经历,对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
,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
所以没有说了一会儿,王夫
就跟杜榆说起了乡下收稻谷的事儿。
王夫
怀念的说道:“那时候啊,家里就几亩地,还不能免税,在春天的时候,我就到外面挖野菜,想一想,那时候的
子过的多艰难,现在要是再让我回去,我指定就撑不住了。”
王夫
的儿媳
看自己接不上话,就去准备午饭了,因为王夫
要留杜榆他们两
子吃饭。
知道杜榆以前也挖过野菜,就和杜榆说了好几种野菜的名字,还说道:“别小看了这些野菜,好多都是能治病的,你看我现在这个岁数了,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就是吃野菜吃的,可惜啊,现在我这些儿子孙子,都不喜欢吃,就是喜欢吃些大鱼大
。”
杜榆笑道:“大鱼大
也是能补身子,这说明夫
您家的
子越过越好了。”
王夫
倒不是真的要抱怨自己的儿子孙子,只不过是有
陪着她唠嗑,以前这些儿媳听自己说这些乡下的话,就是没有认真听,现在来了一个胡大
,刚好能和自己说得到一块儿去,她心里高兴着呢。
所以吃完了饭,杜榆要告辞的时候,王夫
还叮嘱她以后有空就过来。
王大
笑着说道:“终于有
陪着母亲说话了,这下子我们都轻松了。”
不是她们不想陪着婆婆说这些话,只是她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些事儿,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
所以听不懂,听不明白,婆婆看他们的
形,就没有了说下去的欲望了。
如今这位胡大
别看
不大,还真是有耐
陪着婆婆说呢。
王大
一点儿也不嫉妒杜榆,还觉得杜榆帮着自己的忙了呢,给自己空出了时间,所以她也希望这位胡大
能经常过来,陪着自己的婆婆。
婆婆心
好了,他们这些当儿媳
的才能过的好啊。
杜榆把今天陪着王夫
说话的事儿,告诉了胡鑫,她倒是一点儿也不介意陪着王夫
说话的,反而觉得王夫
挺可
的。
而且王夫
的几个儿媳
也很不错,不像是瞧不起
的样子。
有的
家家里就是这样,虽然公公婆婆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她本
也嫁到了这样的
家,可是却瞧不起这种
,而且是从骨子里瞧不起的。既然瞧不起,当初为什么要嫁过来呢?
可能她要说,不是我要嫁过来的,是我父母要我嫁过来的。
那么你父母都没有看不起
家,你一个靠父母养活的
凭什么瞧不起
呢?
之后几天,也是拜年,空闲了,杜榆和大表哥就写写字,大表哥还给杜榆画了好多花样子,然后杜榆见识到了表哥画画的功力,真是很不错。
“我这画的是一般,和别
比起来,就差远了。”他没有专门学绘画,只不过是读书的时候,有先生教过,但是也没有系统的教,他们这些学子不像是大户
家专门请
教这方面的,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己去琢磨。
“我看着却是很好。”杜榆说道,真的很不错,难怪大表哥能够捡漏呢,要是再细细的下功夫,说不定自己的大表哥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家呢。
胡鑫听了笑了,这还真是自家
夸自家
,他的绘画水平就一般,有时候能看画,并不代表就能画画,鉴赏画需要多百~万\小!说,他自幼读的书多,画方面也研究过,有一段时间,对那些名画家的画也很痴迷,所以就更
的了解了的。
在游历的时候,去了很多书院,那些书院别的不多,书是尤其的多,所以他很是看了个
细。
不过,在自家
眼里,自己一切都是好的,这感觉怎么那么好呢?
正月十五一过,各个衙门就开始运作,胡鑫也去翰林院报道了。
这次因为他们翰林院要把前几朝的史料都给整理出来,所以就特别的忙,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杜榆这个时候,就会让
给大表哥送中午饭,也算是补充营养。
正月底的时候,爹娘那边来信了,杜榆二嫂有喜了,这真是好事儿!
杜榆正忙着给自己的侄儿或者侄
儿准备东西,云阳县大哥也来信了,原来杜榆的大嫂又有了。
这还是赶趟了,真是喜上加喜,杜榆欢喜的不成,这下子爹娘肯定更高兴了,孙子辈一下子就要多出两个了。
而她娘让二嫂给自己写的信里也问了杜榆,要是有喜了,就要告诉她,不能瞒着,不然她就要生气了。
杜榆心道,她现在还没有动静呢,也不是她不想要平时和大表哥也挺勤快的,但是目前就是还没有动静。
不过她也不着急,今年她才十七岁呢,再大一点生孩子,也是对自己身体有好处。
而眼看着孙子辈都出来了,陈氏着急了,她现在也已经看了好多大夫,也吃了不少药,但是都没有用,虽然婆家
不计较,但是她总觉得对不起杜榆五叔。
所以也来了信,让杜榆在京城找找,有没有好一点的大夫,不管花多少钱,她都要把病给治好,也好给杜榆五叔留个后。
这事儿杜榆也觉得着急,五婶没有孩子,这也是一个遗憾,现在他们在京城了,京城里的大夫可以说是最好的,能不能找一个这方面的能手呢,说不定就把五婶的病给看好了。
到时候五叔也有个孩子。
杜榆为了这个事儿,也跟黄大
打听过,黄大
倒是知道有这方面的能手,以前他们家还是有爵位的时候,能请牌子看太医,太医院的
中间,就有
科能手,治疗不孕不育的也很拿手。
“只是我们现在也没有了爵位,是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