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刘喜把从鼠
挖到的碎玉米扔到屋地上,急忙去了何守道家,向他打听去清河矿该坐哪趟车,正赶上何守道也要出门儿,便答应和刘喜一块儿走。
刘喜提出当天走,何守道问他为啥这样急,刘喜觉得何守道不是坏
,便把打马向伟的事
说出来。何守道把屋里屋外看了一遍,然后说:“还是光棍好,丢了没
找,当天走就当天走,
走家搬,没有挂牵。”他让刘喜回家收拾一下,两个
在南甸子上会齐,抓点紧,能赶上去清河市的火车。
何守道最近没往外跑,原因是受了伤,胳膊同绷带吊着,腿也瘸。他说是从火车上摔的,村里的孩子们都相信,但成年
产生怀疑,吴有金说得更直截:“什么摔的,胡说八道,我看是偷东西失了手,被
抓住打的。”
要说何守道是小偷,很多
说他冤枉。他搬到刘屯,没动过别
一针一线,也没动过队里的一
一木,和羊羔子、孙胜才不一样,村里没
防备他。
自从羊羔子和孙胜才偷了马荣的芦花
,这两
也从此被村里
印上污点,虽然这种污点和政治上的污点不一样,不剥夺
身权利,但一些
也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俩。孙胜才进了城,脱了
系,哪家丢
丢鸭都怀疑羊羔子,有
丢了
蛋,也以串门儿的方式到他家看看。羊羔子也看出这一点,但他不在乎,仍然
着顺手牵羊的把戏。后来,羊羔子以烈士后代的身份扛起造反大旗,成了文化大革命的骨
,地位的提升也带动觉悟的提高,他暗暗发誓:“对那些不值钱的东西假装看不见!”但是,在大的利益面前,羊羔子还是不能手软。
今年雨季,队里的猪圈被浇倒,羊羔子以给队里往回找猪的名义把猪崽抱回家,被大胖子看见,用取笑的方式对他说:“你这个刘永烈也是空有其名,革命这么些年,还改不掉老毛病。”羊羔子瞪起眼,怒斥大胖子:“是不是你爹一摘帽你就阳
?要那样,还给他戴上!以后你对革命者说话要注点儿意,不能随
咧咧。我是从队里拿回个猪崽,那不是偷,只能说是盗,你懂不懂?”
羊羔子不识字,也不完全懂得“盗”的含义,只知道小偷是小
,而“大盗”形象很高大。评书上讲,那些行侠仗义的英雄多数是江洋大盗,值得崇拜。就眼前的事来说,马荣就抱回两个小猪崽,谁敢问?你大胖子说句风凉话试试?马荣虽然谈不上侠客,最起码比你大胖子强。
刘屯
仍然继承古朴的民风,外地
在此路过,会向村民讨
水喝,村民们不但把水烧开,甚至用热汤热饭招待,贪黑走不开,村民们会把土炕烧热,让素不相识的过路
留宿。由于以后的诸多原因,
员变得复杂起来,但是,生产队的大坑上,还常常睡着去火车站的过路
。
刘屯的房屋都很简陋,很少有
家上锁,就是有锁也是摆摆样子。夏天热,睡觉时都是开门开窗,没发生行窃,没

七八糟的事。如果年景不是很坏,几乎家家养
,
架设在柴垛旁,不加防护,
可以随意出
,只要看住黄鼠狼,就不会丢
。母
把蛋下到别处,邻居会主动送回。羊羔子和孙胜才偷马荣家的芦花
,是村里罕见的事,怪不得马荣大动
戈。在刘屯,有两种
最叫
看不起,一个是小偷,一个是搞
鞋,被文化
总结起来叫男盗
娼,谁家出了这样的事,几辈子都被
讲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视野开阔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的认识也在悄悄变化,便产生偷猫偷狗不算贼的说法,继而发展到偷瓜偷果也是很平常的事
,偷
之事,也常有发生,都习以为然,谁也顾不得耻笑谁。
刘屯
曾经恨过大鼻子,不但是恨,而且怕,特别是
,把大鼻子看得比瘟还可恶。后来有
考证,说恨大鼻子是源于沙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最严重的是那次俄
作战,外国
不但在中国大地上杀戮,还祸害中国
。当时的年轻
为了避灾,都往脸上涂
木灰。后来大鼻子建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帮助中国
打败小
本,为了中国
民的革命事业,还派出专家来支援建设,中国
尊敬地称起大鼻子为老大哥。接近他们的
不涂
木灰,而是擦胭抹
,不但敢和他们握手拥抱,还以挎着外国
的胳膊为光荣。
刘屯
没见过黄皮肤
挎着白皮肤的大鼻子,这些事都是听刘占山说的,刘占山把那些
捧上天,让一些男
生出酸溜溜的感觉。
后来,大鼻子修了正,老大哥变成阶级敌
,刘屯
跟着批修,在批修的同时又在斗私。既然是捍卫
民利益的革命者,就不能存有半点儿私心杂念。把斗私批修喊得最响的当属马荣,而且有了发挥,叫做斗批私修。他这样解释:“我们都是集体的,集体的东西也是我们的,跟集体,谁也不能保留私心。妈啦
,以队为家,缺啥拿啥。”不过,不保留私心的民兵排长也不是一视同仁,缺啥拿啥的也只能是少数
。刘永烈大名鼎鼎,拿队里的东西也要以偷论处。羊羔子不服气,和马荣产生隔阂,偷着给马荣的骂名升级,由老狗变成老狼。
别
把队里的东西弄回家叫偷,羊羔子叫盗,而马荣则叫拿。马荣把队里的两个猪崽拿回家,还振振有辞:“猪圈倒了,我不拿别
也得拿,让我们贫下中农拿走,总比坏
偷走强。妈啦
,要让四类偷走,这些猪崽就成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帮凶。”这话传到邻队刘昭义的耳朵里,气得他结
半天儿才憋出一句顺溜话:“世界上有个加拿大,我们中国叫拿大家。”
阶级斗争快速
,
的思想观念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以偷为耻的刘屯
,现在也能把偷的
质明确区分。偷个
东西叫损贼,最没出息,被
看不起。偷队里的东西没
笑话,还有
追随。偷外队的东西会让
高看一眼,在村里也能扬眉吐气。但是,事
总有正反两个面,扬眉的背后是巨大的代价。偷外队风险大,被逮住要挨打,鼻青脸肿是平常事,重者被打断腿。偷本队风险小一些,和四类一起游街的滋味儿也不好受。偷个
没风险,但是很难得手,而且会遭到痛骂。同样是偷,既有光荣和羞耻之分,又有挨骂和痛打之别,互相矛盾。心里感到光荣者,往往身上受苦。
何守道身上受苦,在家眯了一个月才勉强扔掉拐棍儿。
他是在火车上作案,用手掏别
的钱包。何守道的所为,刘屯
也有所知晓,但
们也能把这种掏包的行为和被
唾弃的小偷区分开。他是偷外地
的钱,而且偷的文明,村里不但没
鄙视他,还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小捋”,孩子们看他穿得整齐,说他有能耐,包括刘喜在内的淘气包都喜欢跟着他的
转。
刘喜把挖电线杆子时母亲给他的零花钱都带在身上,在甸子上等到何守道。
何守道临出门儿特意打扮一番,
顶前进帽,身着中山装,脚上穿的是一双白色篮球鞋,刚刚用
笔涂抹过。他鼻梁上架着墨镜,挡住两只机智的黑眼睛,看上去像位绅士。只是他背的印有“为
民服务”的黄书包太土,和他这身行
搭配起来,显得不伦不类。
相比之下,刘喜的衣着可谓寒酸。母亲给他新做的对襟黑棉袄,已经开了两个纽扣,前襟和袖
被鼻涕抹得变了色,阳光一晃,映出光亮。棉裤被树枝刮出几道
子,虽经母亲缝补,还有棉花露出。棉鞋是嫂子杨秀华新做的,做得
巧,却戗不住刘喜穿,一只鞋的前脸儿开了花,另只脚的拇指钻到鞋外。天气还不算冷,可两只手在挖鼠
的过程中被冻肿,像两个发起的小馒
。
雨雪停,太阳露出笑脸,西北风不愿和昔阳做伴,跟着流云溜走,一道晚霞布上天空。
通往小南河的土道泥泞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