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一二八
惟李莲英,能翻新出,或如天上云霞,或如水中波影,或百卉异态,或虫鸟殊名,随手拈来,都成妙谛,信编出,即成佳名。01bz.cc
太后名知其无所依据,变幻取笑,而其心窍之玲珑大可激赏。
复善言语,每太后忧虑之际,彼出一语,辄为解颐,有如黍谷春回,赤地雨降,无不立沛生机。于是,不独太后怜,即宫中上下
等,非彼不欢矣!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钦命七王爷视察北洋海军,李莲英为副使——太监任钦差大臣,这恐怕是大清历史上的第一次,更何况是视察军队。但一生谨慎的李莲英,将太后赏赐的二品顶戴换成了清制规定的四品,不住特地为他预备的副使船舍,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站在七王爷身边侍候,恭敬地侍候七王爷和大臣李鸿章,晚上还要侍候七王爷洗脚。他是副使身份,这样恭敬,感动得七王爷连连摆手。
一趟差事回来,七王爷、李鸿章争相向慈禧太后夸奖李莲英。
慈禧太后乐不可支,喜滋滋地说:没白心疼他!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是53岁,李莲英4o岁。这年秋天李莲英钦差回京,完满地完成了任务,太后十分高兴。太后过完了生之后,就记着给心疼的李莲英过4o岁生
。她特地赏赐御膳,叫来李莲英对他说:让寿膳房预备,多少桌子都行。但李莲英只请了一桌,是老太监、同辈好友和几个徒弟,悄悄地过了这个重要的生
。
李莲英的乖巧和太后的宠,从一次赏鸟活动中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漫长的夏天,李莲英带着一个小太监,担两笼子鸟,来供太后赏玩。
这鸟名叫蓝靛,是鸟类之中最灵巧、也是最叫的一种。担鸟的时候,鸟笼子上要用布罩好,以免鸟
动
飞,保持鸟的
。到达以后,把罩布拿开,鸟就开始叫了:学说学唱,学蝈蝈叫,学纺织娘叫,学油葫芦叫,学什么像什么。这种鸟还有一种本事,就是别的鸟在太阳下山以后两眼迷糊,没有
,唯独这种鸟,黄昏和夜晚也都
十足,又称为叫灯花鸟。
旗下达官贵族养这种鸟,特别是腰缠万贯的内务府高官们喜
这种鸟,不仅因为这种鸟好玩,还因为它也是身份、身价的标志之一:只说一项,这种鸟在大叫的时候,要喝饱比黄金还贵的燕窝汤,谁
能够供得起?
慈禧太后得宠的官何荣儿描述当时的
景时说:
竹子骨,带节对缝的一对京笼,淡黄色,透着雅气。大白刷的底布,三道架,架底下雪白透青的糞兜肚。笼子边,带一枝极
致的四寸长铲糞的象牙铲子,看着就
净利落。
再看鸟,眉亮姹,九道蓝,葫芦纹,一对翅膀上有鲜明的膀花——眼上边的白毛叫眉,眼下边的白毛叫姹;鸟的胸脯下边,有九道蓝色,称为九道蓝;蓝色中,有葫芦形状的纹饰,叫葫芦纹;鸟的翅膀上,有圆有黄点,称为膀花。鸟的年龄,就是通过膀花来鉴别,一年的新鸟,有膀花,
叫,一年以后,膀花就没了,不
叫。
老太后是非常识货的,用眼一溜,就知道是货,笑逐颜开。
这是一对十全十美的新鸟,不知道从几千几万只鸟中才能选出这两只来,真是绝了!
慈禧太后舒适地靠在矮榻的椅枕上,细听着鸟叫。两只鸟,好像是竞赛一样,你一段我一段地唱。
一会儿后,侍小娟子、小翠儿来了,双脚跪安,对老太后说:启禀老祖宗,我们请李总管给看着大白、二白!
这是慈禧太后喜的两个侍
,专会嬉闹撒娇。太后慈祥地笑了,知道这两个丫
,在给李大总管出难题。
李莲英这个,很知趣,无论在储秀宫,还是在乐寿堂,从来不使威风。
李莲英经常对太后身边的侍说:你们是老太后的
,受老太后的教导,都是通
知礼的。不用说是你们,就是老太后屋里、院里的一只狗、一只猫、一棵
、一棵树,也都应该受到尊重。
太后的屋里,真有两只猫,缅甸的,纯白色,鼻子、眼睛、嘴都挤在一起,扁扁的脸,对着时,眼和嘴
动,非常滑稽,老太后一见到它们,就会开心大笑,
称它们为大白、二白。
这个时候,捉鸟的猫看见了这两笼子的鸟,立即两眼放光,兴奋起来。猫和鸟,都是太后之所
。
李莲英听小娟子、小翠儿如此一说,赶紧请跪安:启禀老佛爷,才可没这个本事!
慈禧太后疼地看一眼李莲英,微笑着说:娟子、翠儿,看好大白、二白,回
我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