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一二二
清代皇帝自乾隆开始,无一不是戏曲好者。更多小说 ltxsba.me
最醉心于演戏活动,并把看戏当作一种消遣和享受的,就是慈禧太后。
这几出戏,是宫里经常上演的戏目,从乾隆到嘉庆到清末,长演不衰:
《九九大庆》,供万寿节上演,表演群仙道添筹赐禧,黄童白叟含脯鼓腹;
《劝善金科》,在岁暮上演,内容为佛教传说目连救母故事;
《升平宝筏》,在上元节前后上演,内容是唐玄奘西域取经故事;
《百花献寿》,花朝节前后上演,内容是百花祝寿,恭贺长命百岁。
由民间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京剧,在慈禧太后统治期间得到了皇家的承认,京剧艺得以
宫表演。
清代的皇帝、后妃们都喜看戏,对于宫中的演戏行
、砌末的制作,也要求
美、完备,以使演戏
真而
彩。
行、砌末,是南府、升平署对演戏所用戏装、道具之总称,通常是按照戏班分类装箱,分成四类:盔箱、衣箱、靠箱,统称为行
;杂箱,称为砌末。
慈禧太后时期,由于演戏活动太过频繁,行、砌末的添置竟然成为宫中的一个引
注目的消费项目。为了让太后高兴,有些太后特别关注的东西,就要高价添置,甚至于备用两三套。
据记载,慈禧太后5o大寿之时,就大量添置行砌末,糜费奢侈,竟然耗银达11万两之多!到她7o大寿时,其所添置的行
砌末,无论种类、数量,还是奢侈程度,都令
惊叹和啧舌,达到5o多万两银之巨!
慈禧太后的一生,作为来说,确实是不容易的一生。
她26岁的时候,就成为寡,开始在政治的权力角逐之中拼杀,并一步步获得成功,成为世
瞩目的
皇。
白天的时光很充实,也很短暂,因为,有众多大臣的簇拥,有堆积如山的奏章。
一到夜晚,宫廷之中,万籁俱寂,只有寂寞的清风在宫院之间游。高悬在天边的月亮,将如水的月辉,尽
地倾泻在宫殿
处,天阶夜色,冰凉如水,一
难言的苦痛和寂寞,在胸中膨胀,如同有无数个小虫子,在不停地蠕动,在心底最软弱的地方,轻轻地撕咬。
曾经是御前小太监的信修明,回忆说:
如果有问:慈禧何如
也?
答曰:天地间最痛苦之也!
慈禧太后好看戏,这是宫里的太监、宫们都心知肚明的;慈禧西太后
看
戏,则只有她宠
的心腹内侍们清楚地知道,其他的
则即使是知道,也不敢妄自揣测,只能装作不知道。
信修明回忆说:
太后五十大寿时,各王大臣进戏,于四大徽班,选其名角进内承应。
有程长庚、小叫天、谭鑫培、老杨猴(杨月楼)、汪大(汪桂芬)、老乡亲(孙菊仙)、龙长胜、余三胜、黄胖儿,皆为一时之名老生。
青衣则史小福、陈得霖、孙逸云;花旦则杨桂云、桂云之子小朵儿;刀马旦则余庄儿、朱四十儿;小生则王桂官、6华云等等,都是梨园中一时盛者!
慈禧太后一生,就好戏,特别
看杨雄之妻潘巧云偷
的《翠屏山》,以及男欢
纵
寻乐的《思凡》、《捉
》、《合欢图》、《狐狸缘》等。
慈禧太后太看
戏了,看得不能自拔。已经长大成
的同治皇帝,对此感到十分羞愧,也
以为耻,可是,皇帝又无法阻止母后观看
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