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发展和演变(转)
华夏族是个逐步融合化扩大化的概念。『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gmail.com』公元前4ooo年,青藏高原居住着古藏缅族,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居住着夏族(首都今宝市),晋南关中洛阳一带居住着华族(首都今淮阳县),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先
。公元前27oo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华族领袖炎帝,并在今新郑县定都,后来二族将汉江和淮河的领袖蚩尤灭掉,占据整个中原,华夏二族逐渐融合成华夏族。禹的儿子启
坏禅让制,建立了联邦制的夏王朝,定都登封县,这是华夏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国所直属的领土只包括中原和晋南,夏族老家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经被藏缅族和吐火罗
占据,遗留在当地的夏族接受异族的殖民统治。
公元前155o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带的商部落(当时称东夷)灭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领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东西部。东夷在血缘上介于华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间,外貌上与华夏族区别不太大,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文化上,可称为华夏别支。经过5oo年统治,商部落完全华夏化。
公元前1o5o年,周部落灭商中央,建立了强大的周朝,周的领土比商朝多了关中和燕国。至于周的说法有两个,一说周部落是华夏族的一支,居住今太康县,后来迁到关中,经常与藏缅族的羌族和吐火罗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子,文化理念与中原华夏开始有所差别,但作为华夏族在关中的移民,血缘上文化他们仍然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二说周部落是公元前2oo6年逃难来到甘肃的苏美尔。不过有
说苏美尔
是公元前31oo年由河西走廊移民到两河流域的夏族的一支。秦也是东夷一支,战国时期也彻底华夏化。楚国(统治阶级是黄帝系祝融氏后代,国民则属于蚩尤后代)与华夏族则有浓厚的血缘亲属关系,但文明落后(与东夷相似),不过也于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
秦灭六国,华夏族与楚相融合,秦始皇将大量华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所以后来的匈
、西部鲜卑的国民中都很多华夏族血缘者。西汉时期,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的新民族(汉族)产生了。汉代汉族是由华夏族与东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
。
据史料记载,东汉全国有72oo万,后因战
锐减至原来的1/3,即24oo万,三国末期
为25oo万;曹魏、吴、汉休战后都在恢复生产建设,到西晋中期(公元3oo年)
增长到3379万;西晋八王之
死亡过半,到317年西晋灭亡时汉族
甚至不到15oo万。陕西一带羌、氐、匈
有8o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
因战
、逃亡也只有8o万;至于山西则是匈
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o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oo万
;河北的鲜卑
应该有8o万,而当地汉族
不过15o万
;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
,
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
则主要靠汉
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敦煌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后来3o万羯
被冉闵基本杀绝;4o万氐族随前秦从关中前往各地驻防,氐族由于分布太过于分散,不过5o年就被淹没在汉族的汪洋中,苻坚被西燕和后秦消灭,苻丕被后燕灭,苻登为西秦灭。西秦又被匈
胡夏灭,后秦被东晋灭,胡夏被吐谷浑灭。鲜卑慕容部、乞伏部在混战中被北魏、高云-冯跋、东晋消灭。到东西魏并立北方时,中国北方只剩下两个大的民族————汉族与鲜卑族拓拔部。(拓跋部鲜卑族4世纪初全部
不逾百万,甚且远低于此数。)由于在秦燕争雄的间隙,民间汉
恢复增长,368-4o7年的汉族
全国恢复到3ooo万,东晋
有15oo万,所以北方民间汉族
有15oo万。52o年中国
增长到524o万,其中南朝2ooo万,北朝汉族235o万,混血儿4oo万,鲜卑杂胡49o万。由于尔朱荣之
而被屠杀的鲜卑羯和534年开始的东西鲜卑魏的互相攻伐,鲜卑族
已经枯竭。由于周齐拒绝汉化,所以鲜卑族很少溶
汉族
血
,最后以大部分自相残杀同归于尽和小部分溶
汉族而结束了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由于胡
以打仗为职业,所以胡
在2oo年的北方混战中大都战死,(尔朱羯族被斛斯椿杀光,侯莫陈悦又杀一遍,鲜卑族所剩无几)以至于西魏宇文泰不得不从汉族民间补充兵源,搞府兵,用当地汉族豪强带兵。八柱国中只有宇文泰和元欣是鲜卑族,其它的李弼(李陵后裔)、李虎、李远,赵贵,杨忠,王雄都是汉
。总的来说北朝后期胡将大大减少,汉族大将先后涌现,如西魏大将韦孝宽、杨忠的爸爸武川镇司马杨元寿、辽东汉族高欢、秦琼的爸爸北齐大将秦彝等等。从此,汉族
不仅在民间而且在军方也占压倒
优势,周齐隋唐的汉族将士及先祖大都崛起与东西魏并立时期。到了隋朝初年,关中、山西一带由于胡
战死,民间汉族增长和外地汉族重新回归,汉族已经占压倒优势。到公元581年,中国
剩下443o万,其中南朝18oo万,北朝汉族2ooo万,混血儿3oo万,鲜卑杂胡33o万。所以隋唐北方汉族血统大概(2ooo+15o)/263o=82%。
说一下南朝汉族,在秦岭淮河和扬州-镇江-溧阳-宣州-黄山-九江-武汉-常德-怀化-百色一线之间,自秦汉以来都有大量汉族移民。比如楚国在战国时期完全华夏化,四川被秦国占领后也逐步华夏化,成为汉族的一部分。还有南京一带自永嘉之”衣冠南渡”、安史之
、靖康之难,中原南迁的汉族移民逐渐超过了超过了当地吴蛮。(云南汉族最初是明朝穆英率领下的南京移民,后来清朝实行”改土归流”,大量四川汉
涌
)所以这一区域汉族血统有9o%,超过了北方汉族。
至于苏南-浙江-江西-湖南则最多有6o%的汉族血统,所以吴语、赣语、湘语难懂。上海-苏南自泰伯苏州以来就是华夏族-吴蛮杂处,后来北方战
南逃至此的汉族
逐渐增多,超过了当地吴蛮。浙江以前属于越国,后来被华夏化的楚国灭掉,越
南溃,汉族涌
与山越(不属于百越而属于苗瑶语系的民族,畲族的祖先)杂居。湖南、江西则是汉族与大量武陵蛮(苗瑶族的祖先)、少量云梦闽越族杂居。不过咱们说句题外话,在血缘上和体表特征上南蛮比百越更接近汉族,这也是闽粤汉族与其它汉族显着不同的根据。
闽粤则可能有大量的百越族血统。福建无疑具有闽越族血统,虽然汉武帝灭闽越后很多闽越土著和贵族被强制迁移到江淮和云梦,但是当时的汉族
仍然少于闽越族土著;直到后来大量固始汉族南迁,汉族才与土著
相等。所以福建
的汉族血统充其量不超过6o%,这注定了福建
有更多的百越特征。而两广可能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统,这一点从他们跟越南
相似可以看的出来。两广至多有5o%的汉族血统。粤语、壮语、闽南话-闽北话难懂,可见一斑。
金建国初期真族有6o万
,后来
主中原的
真族有4o万
,而金国治下的汉族
有43oo万。金灭亡后,汉族
怀着对金
满腔仇恨,将残留在华北的
真
无论男
老幼统统杀死。很难想象当时对
真恨之
骨的汉族杀之惟恐不及,居然会跟
真通婚!
蒙古帝国全国蒙古族不到15o万,散布于亚欧大6,而进
中原地区不会超过5o万。而元朝的汉族
有973o万,完全是压倒优势。元亡后,朱元璋对留在中国土地上的蒙古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云南的蒙古
吓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属
,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