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疚,我这段时间冷落妈妈了。在妈妈面前我还是儿子啊,虽然现在也是丈夫,但永远没有妈妈那么勇敢……
对不起……妈妈,我甚至从来没有对着你认真地说一句:我你。
朝阳已经升起,阳光穿透了车窗。我揉了揉眼睛,一夜未眠却毫无倦意。十二年前的今天,我上了妈妈,都过去那么久了啊?才说出第一句我
你?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白色的小教堂,圣洁的景象驱散了我心里所有的乌云。坚定而沉着地发动汽车,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那里不只是家,还是我的伊甸园,那里有和永生。
把车停在院门,我下了车。
车的引擎真响……这大清早的,幸好没什么邻居。
坪上的每一株小
都挂着露珠,在朝阳的照
下闪烁出一片灿烂的光芒。
两只蝴蝶蹁跹着飞过我面前,我踏着自己的影子走向家门,朝阳就在我的背后冉冉升起。
这时家门忽然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前,还是那么窈窕动,穿着十二年前的那条黑纱裙。
我微笑着走向妈妈,两只小鸟飞鸣着掠过屋顶。清凉的晨风吹拂着妈妈的裙角,随着黑亮的秀发一起飘扬起来。
走近了。金色的朝阳为妈妈的脸上镀上了一层光芒,那么的庄严和美丽。
轻轻地踏上台阶,我站了在妈妈面前。那双明亮美丽的大眼睛扬起来,温柔地看着我,似乎有点奇怪我今天的轻松和快乐,小巧红润的樱唇微张着,却没有说什么。
阳光一直照进妈妈眸子的处,我看到妈妈的心灵也和眼波一样泛起粼粼的霞光。妈妈肯定是发现了我已经抛开心结,不再痛苦。妈妈……
我温柔地看着她,我的。微笑着张开手臂,轻声道:「我
你。」
(全文完)
***********************************
附上拙诗一首,献丑了。
乐园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就像靠着你柔软的胸膛。
你永远都会是我的妈妈,抱着我仰望那满天星光。
午夜梦回时我放声大哭,却听到耳边你轻声吟唱。
痛苦纠结时我心灵无依,却因为你的吻不再迷惘。
乐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像嗅着你芬芳的体香。
如今你已经是我的妻,曾挽着你的手步
教堂。
甜蜜旖旎时我低声喘息,温柔轻探你娇艳的花房。
温馨安宁时我轻轻吻你,感恩我今生有你在身旁。
乐园是一个永恒的地方,你的让我再也不悲伤。
愿和你携手到地老天荒,偎依着去看那落
涨。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执着,是你给了我光明和希望。
不要问我们要去到哪里,有的地方,就是天堂。
***********************************
说明:本文多处引用《圣经》并且用『』标出。比如:「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
。」
出自新约哥林多前书。「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打她」出自新约约翰福音。在此不再一一注明,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翻阅。
另外,瑞士讨论伦合法化议案的确是我看到过的新闻。
后记
有一篇后记忘了发……
01:像大多数男一样,我也恋母。也像大多数男
一样,这只是个
结。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在一个春夏之的下午,看见我的母亲正在拖地。弯着腰,穿着一件连衣裙,微微地露出白皙的胸部。
那一瞬间我的意识觉醒了,自我意识也随之觉醒。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男
和
的区别。
只是我生活在一个正常的家庭,这成为了一个结。但我一直记得……
大约十年前,我在色海岸线担任超级。那时我看了很多
文,每次看,我都会想起那个
景,那幅温暖的
画面。
后来我有了负罪感,因为我总是在看着母子文时才最亢奋,慢慢地,这
结成了我的一个心理枷锁。
再后来,我遇到了我的妻子。她的温柔和热治愈了我的心理
影。
但是……十年过去了,不久前,我在新闻里看到了那则瑞士新闻,突然间我少年时那幅金色的画面在我脑海里绽放,二十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褪色。
我决定写文章,一边构思,一边写作,然后又有朋友告诉我色城以此为题材进行征文。
好吧,这篇倾注我心血的文章就此发出。
02:这篇文章,是有原型的。
我初中时,有一位同学,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僻而内向。
他一直都只会学习,学习。念书,念书。我甚至没见过他笑过。
他一直是第一名,我那时还嘲笑他是个书呆子。
有一天,他的妈妈来为他送伞,我终于见到他的微笑。
他和他妈妈并肩打着一把小伞,笑得那么灿烂……
我忘了他妈妈的模样,只记得白皙丰满,有一些动的风韵。
现在想想,他是不是和他妈妈……有一点什么呢?
我上大学时,得知他已经考到国外留学了,他妈妈也跟着去了。
他和他妈妈……会有伦关系吗?
我不知道,也不敢妄自猜度。但是,我祝他们幸福。
写这篇文章时,我经常想到他。
03:村上春树说:这世界如果有高墙和蛋,我永远站在
蛋这边。
我也想这样,所以,我要为我自己的负罪感,为我那个同学……说点什么。
我仅仅是个结,却一直有很重的心理
影,那些真正有
伦关系的
呢?
我希望……我能为他们说点什么。
因为他们真的是无声的蛋,面对着这世界冷漠的高墙。
我想告诉你们:不要害怕,是无罪的。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了血亲伦后代健康几率比我们想象的高,我咨询过当医生的妹妹,得知了PGD技术可以保证后代没有遗传缺陷。圣经我看了三遍,写这篇文时,圣经就在我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