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
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中毕业之后,男
同学才开始大大方方的在一块儿玩,一起去看看当地的名胜,一起去拜会老师,一起到某个同学家去聚会。
对男生
生之间的微妙互动,我一直是后知后觉,现在想想,之所以能有那些聚会,其中必定是有男
一方或是双方想要或是已经暗通款曲。
那个
生属于我们这个圈子的外围,聚的不多,但也是几个男生想要暗通款曲的一个热门
选,至于是否有所动作,我至今也不是很清楚。
现在还能回忆起这
生瘦弱,个子不高,鸭蛋脸,脸色苍白(大概刚经历过高考的都差不多),
发平平直直地梳到脑后,扎一个普普通通的马尾。
走在一起的那几次,偶尔闻到她的身上有一
奇异的香气,肯定不是胭脂气,就像是现在有时候有
士走过去之后,在其身后还能闻到的那种胭脂气,厚重而浓烈。
她的那种香气清凉,灵动,似有却无。
记得当时我心里想了一下,自认为一定是她把上衣在香皂水中泡了一夜才有的香味儿。
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像是No……5什么的香水的味道,没有那么「艳」。
不管是什么,还是为少
的那些小心事有些感动。
大学
学后不久,远在外地的一个高中同学过来玩,于是你找我,我找他,呼啦啦找了一群一年级的老乡同学,大家聚到一起,也就是四处走走。
那时的聚会真的简单,就是在公园坐坐也算数。
如今想起这件事,远道而来的同学目的可疑,我很有可能又在不知不觉中,当了一回电灯泡。
不管怎样,还是拜这个同学所赐,我和这个同班的
生又联系上了。
可能是一两个月之后吧,我独自一个
又去找这
生。
这一次,我的目的也不单纯,或者说是非常单纯,就是想要她做我的
朋友。
但是,如何说,怎么做,找个
朋友意味着什么,我一概懵懵懂懂。
年轻时就是这样,想到了什么马上就去做,没有那么多的筹划,没有那么多的前思后想。
我甚至对她都没什么了解,更谈不上
她,就是年轻
的一时冲动。
大概是
生第一次独自到一个新的城市,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下的一种盲目或是本能的自我调节吧。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通讯手段,就是直接去到
生楼下,拜托别的
生把她喊出来。
不记得她看到我时是怎样的表
,是吃惊还是高兴,反正我们就在他们的校园里走走。
身为之前班级中的成绩佼佼者,那时我还是有些自负,夸夸其谈,反正没有冷场,不过说的应该都是废话。
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白,现在想想,我甚至都没有需要表白的压力。
后来,我们来到一个凉亭下面,也可能是一个回廊之类的。
她坐下了,然后很突兀地说了一句:我有男朋友了。
我的记忆就到这里。
后来又说了什么,我是怎么撤退的,都不记得了。
印象中好像也没有多么尴尬。
当时心里想了一下,嗯,我来晚了,
家也不可能一直等着我。
唉,年轻时候的我呀,真不知道算是可
还是可气。
可能就像杨笠说的,这么普通,却又这么自信。
不过,别忽略了重点,之所以能突然又想起这件事,就是这
生那句突兀的话:我有男朋友了。
我觉得在时隔二十多年之后,我突然理解了当时这个
生的单纯和善良。
当时她陪着我散步,心不在焉地听着我吧啦吧啦地胡吹的时候,内心中一定特别的紧张煎熬,肯定一直在想着如何不伤我自尊地把话说明白。
这个
孩儿算是班级里比较漂亮的那一类的,应该是不乏这种经历。
当时她坐了下来,在我表白之前,突兀地说出那句话,已经体现了她最大的善意。
后来,我融
了新的大学生活,踢球,打牌,玩得不亦乐乎,和这个
生再没有什么联系。
希望她现在正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平静幸福地生活。
记述上面这一件事
,竟然断断续续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不是没有灵感,或是事
有多难做到,因为整件事就摆在那里,只需要平实地记录下来,加上我现在的感受就可以了。
更为重要的是,回忆和讲述,也让我本
感到幸福。
可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在各种平庸和无意义的事
中,在多年养成的惯
中流逝掉了。
很可悲。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
过中年,生命力减弱的那种可悲,还是一种普遍的
的可悲。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
曲,也值得记录下来。
之前,我说过是有两件很久远的事
闪回到我的脑海中。
在我讲述第一件事
的时候,猛然发现,另一件事
我又忘记掉了,说什么也想不起来是关于什么的了。
我当时的解决方案不是返回去,把两件事改成一件事,而是决定等记录完第一件事
之后,就老实
代说第二件事
又忘记了,想不起来是什么了。
因为这就是实际的
况,就是我中年之后
生的实际状况。
然后,就在前两天,那件事又回到了我的脑海中。
对于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对于自己那个迷雾缭绕的大脑到底认识有多少,真的很难说。
比如说,如果你问我现在又想起来的这件事,是不是就是当初回忆起来的那件事,我只能说,我不敢完全确定,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可能
是同一件事
。
至少,对我而言,这也是一件值得一记的事
。
这件事没有前一件那么「古早」,发生在我移民之后。
移民之后,浏览资讯没有了那么多的限制,见证了好多论坛的兴衰起伏。
这么多的论坛,只有
趣论坛一直
气不减。
里面除了炫耀贴,各种讨论帖,还有一类吐槽贴。
比如吐槽自己年轻时候的懵懂,拒绝小姐姐一同回家喝咖啡的邀请,因为太晚了,怕喝咖啡会睡不着觉,或者是特别卖力地应邀帮小姐姐修电脑,反倒惹她不高兴,不再联系自己了。
以前在国内,因为工作的关系,也经历过一些声色犬马,自认为已娴于风月。
看了这类吐槽,只觉得好笑,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修电脑已成为一个梗,用这一经典
境代指那一大类的笨拙和胆怯。
然后,就是我说的好些天前,有两件事
忽然闪过到我的脑海,其中我接下来要讲的另一件事
,还真的就是关于修电脑的。
这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是在我移民登陆的第一年。
当时租的房子,房东一家住在一楼,我们一家和另一对学生
侣住二楼。
同一街还有一对新移民夫
,住的也和我们差不多,他们年龄比我们大几岁,但是没有小孩。
大家都是初来乍到,常在一起互通信息,互相关照。
当时还在学语言,类似在哪一个LINK学校学习,还能提供免费车票这一类的都是极重要的信息资源。
那时虽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