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
「啪、啪、啪……」
「好一首绝妙的诗,磅薄大气,自然飘逸,浑如天成。「请记住邮箱:ltxsba@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堪与诗仙李翰林一比!」
正当李襄沉浸在回忆中时,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拍手声,以及赞歎的话语。
他循声望去,说话者是从船舱中走出的一位气质优雅,发如墨漆,玉冠金簪,肤色白皙的男子,若不是颌下蓄着寸许短须表明了年龄,面貌简直宛如青年一般。
可沉稳的举止和声音,至少表明他该有三十许岁。
在其身后还跟着一位步履沉稳有力,眼神微眯,看似黯淡,开合间却摄眸光的中年男
,以及一位颇有盛气,看上去十六七岁的少年郎。
听到男子的话,李襄脸庞微微发红。
这首「早发白帝城」,原本就是李白在至德二年因牵扯永王谋反,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忽然遭遇天下大赦,幸而得以返回江陵心境激时挥笔所作,自然激昂大气又脍炙
。
不过因为如今尚且还是天宝十五载,也就是唐玄宗在位的最后一年,今年天下大后,太子李亨已在灵武即位,将他遥尊为太上皇,将天宝十五年改作了至德元年。
只不过尚未被所有知晓,官府传递的文书上,乃至民间依然用的是天宝十五年。
所以尚且还有二年的时间,这首着名于后世,脍炙的诗作方才问世。
因此李襄现在也不好说是李白所做,更不能推给他,只得拱手不答,做默认状。
待后李白作出诗来后,就说自己从太白居士那里听来的,以做澄清吧。
「先生何许也,先前过滟滪时使先生受惊,襄
表歉意。」
此男子朗声笑道:「无妨,能听到此等绝妙的诗句,领略此等风光,已然不虚此行。」
他看了一眼李襄,目露欣赏之色道:「我名为李安,长安士,因避安禄山寇据西京之
,先是阖家逃至成都,后受家父之命,南下江陵整顿祖业。」
此自称李安,而身后二
,一为长子李趟,二为家将季广琛。
有唐一代,虽然以文治国,但也十分重视武艺,贵族豪家纷纷豢养武士,统带私丁,名为家将。
据说各镇节将,动辄千万
的私丁,兵将兼有,却非为朝廷编制,只听从家主命令。
本来白身是没有资格置家丁的,但自从开元初年,朝廷开了卖官鬻爵的先河后,买官攀比便蔚然成风,只要一个从九品下位陪戎副尉的武散官衔,便可以蓄养十名带甲私兵,而不受朝廷问责。
以此类推,自开元中,鬻爵高低,私兵强弱,早已成了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李安说自己是长安,但却在蜀地,江陵各有家訾,还有一看就武艺高强的家将相随,身份只怕是非富即贵,况且在言语间还颇有招揽之意。
不过李襄倒是不在意这些,反正对他来说都是些古而已,若是听到马云、马化腾带着保镖在船上邀请自己,他早就顺杆子往上爬,混进
家的公司看有没有发财的机会……不过在古代,即便是当时天下的首富出现在眼前,李襄也毫无实感。
所以他避而不答,就和李安聊了些时事,诸如安禄山叛军如何攻陷潼关,皇帝竟仓皇出逃等等……李安也没有丝毫不耐烦,一一解答,宛如亲身经历,倒是一旁是其子李趟面色不愉起来。
天宝十五载,乃是天朝上国大唐由盛转衰最重要的转捩点。
因为在这一年里,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近二十万锐边镇大军的安禄山因自身的野心,还有与宰相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悍然起兵造反。
半年内势如竹席捲河北,击败号称天下四大名将之二的高仙芝、封常清,一举攻下洛阳,又击败最后一位大唐四大名将的哥舒翰,攻陷潼关,杀
关中,再陷西京长安。
自此两京成丘墟,二圣出游豫,赫然使得大唐失去了半壁江山。
李襄有些感歎,玄宗出逃时还发生了着名的马嵬坡兵变,花钿委地,玉颜空死……帝王为保自身,还是让一个承受了所有。
想起这段历史,李襄不由感歎道:「骊宫香暖,仙乐飘飘,美如玉,佳期如梦,谁知有朝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
霓裳羽衣曲,繁华尽去,只剩寂寥。我倒不可怜玄,开元皇帝……只是他因小败既杀高封二将,又
迫病残的哥舒出战,以至于汉家长戟三十万一败肝脑涂地,微
不次于蒋公。」
「如今国家亡被迫出巡四川,实属咎由自取。」
「只是杨玉环一介子又有何能耐祸国殃民,天下至此,其实难道不是皇帝和王公贵族们纵
恣意所为?」
听见李襄如此直白的批评大唐皇帝,纵是李安也面色微变,唐朝虽然风气开发,但议论皇家也是忌讳的……在传统的思想中,皇帝是不会犯错误的,如果天下出了问题,一般都是臣当道,后妃秽
。
连造反的,最开始也打得「清君侧」
的旗号。
如
此直指皇帝本的批评,是时
所讳忌的。
见李襄如此,李安和家将季广琛对视一眼,后者微微摇,耳语道:「大王,祸从
出。」
李安这次惋惜地摇摇,向李襄告辞,携带二
返回船舱中,而那名为李趟的少年,却带有恶意的回
看了李襄一眼,却并未被转
看望江面的李襄发现。
……虽然在李白的诗里,朝发白帝一还,但实际上从白帝城到江陵的水路,长达一千二百里,而夜里不能航行,即便顺风顺水也需要三
的历程。
夜里,舟船停泊到了长江边上的一处水驿里,就像陆路的客栈脚衙,为客船、商船提供便利。
一间客房里,菜油灯「哔剥」
轻响,出一朵火花,灯火顿时暗淡摇曳了起来。
李襄用剪刀将这段焦黑的灯芯减掉后,才恢复了稳定的豆焰光明。
这一刻,李襄才真正开始怀念起了现代的灯光,原先习以为常的东西,竟是如此便利之物,甚至有一根白蜡烛都是好的……可惜如今的大唐,蜡烛都是蜂蜡、鲸脂所制作,得来不易,价格昂贵。
即便是一般的中等之家也不是每天都用得起,这个时代只有王公贵族,富商豪家才能灯火通明。
不过即便伤眼,李襄也有些迫不及待的借助微弱之光阅览一张宣纸上的娟秀字体,其中相望思念,款款,欲透纸而出,尤其是读到最后一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后,李襄心更加难制,恨不得即刻
上翅膀,飞跃几百里水路,同翘首以盼的娇妻相会。
胸中酸酸甜甜,微微酥胀的感,是现代的李襄未曾体验过的。
谁知到了古代,竟有了这样一位令他牵肠挂肚的娇妻。
站起身,推开窗户,气流吹,使得豆焰一阵飘摇。
江上一明月,已近满月。
李襄望着这颗同现代相比,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又似乎令不认识了的明月,用手抚住胸
,感受着心腔中的跳动,轻声道:「碧梧……」
他相信,此时此刻,伊也在凝望着同一
月亮,眼中应是同样的景色,心中应是同样的思念。
「有悲欢离合,月有
晴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