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春,原奉军收编之积匪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东陵旁的马兰峪,蓄意长期挖坟盗宝。当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已进河北地区,奉军北撤,而冀东一带散匪非常多,异常肆虐。在这种
况下,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部前往剿抚。路途中,孙殿英屡见东陵殿宇富丽堂皇,为了筹措剿匪资金,起了盗墓的想法。接着,他得知马福田进驻马兰峪准备掘陵的消息,马上命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连夜率兵前
看守陵寝的末代翼长阿和轩
往,赶跑了马福田。同时,为遮耳目,他们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开始计划盗墓行动。
1928年夏,军阀孙殿英在河北省遵化县成功的完成了盗陵。所盗的两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然而,当时的动年代中,照旧领兵当官,而且
后步步高升,直至升到先遣总司令;所捕获的重犯谭温江也被保释出狱,继续当他的师长……这种反常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孙殿英是河南省永城
,本名孙魁元,号殿英,
们大都叫他孙老殿。
民国初年,军阀连年混战,割据为王者比比皆是。孙殿英也乘势而起,纠集队伍,称雄一方。为谋取更大的势力,孙殿英先后投奔过豫西镇守使丁香玲、国民军长叶荃等,后又转投胡匪出身的张宗昌,
受张的赏识,被任命为师长。孙殿英摇身一变,通过种种手段,将自己的部队发展成为一个军事集团。后来,孙殿英率部与国民党作战,开始很有利,后来见形势不妙,便投降蒋介石,被任命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在河北遵化一带驻防。1928年夏,孙殿英率部驻扎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
垂涎
对于孙殿英来说,清室皇陵无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块大肥。清室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是满清
关后在河北省遵化县和易县的东西二陵,这是清陵的主要部分。乾隆时期是满清最鼎盛的时期,慈禧太后则是满清掌权者中穷奢极欲者之一,所以,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最为奢侈,里面放置了无数稀世珍宝。
当年清室让位时,东陵不仅设有护陵员,机构仍然承袭清制,而且还有旗兵、绿营兵驻陵守护,宗
府、礼工部等机构分别承担陵寝一切事务。但是随着世事的变迁,东陵渐渐脱离清室的掌握,落
北洋军阀手中。护陵大臣名存实亡,常不在官署,不仅不能有效保护陵墓,反而串通他
,倒卖财物。于是,对东陵的
坏与
俱增,直至有
企图全面挖掘偷盗,大发横财。
准备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时,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此地离清东陵仅一山之隔。当时有个惯匪马福田,探知东陵地区无看守,
乾隆棺椁
就伙同其他匪徒窜到东陵盗宝。孙殿英闻讯,抓住这个时机,调动一团兵力,开到马兰峪,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马兰峪东陵,打跨了马匪后,把东陵三十里内戒严,顺势掘东陵。
7月上旬,孙殿英部以军事演习施放地雷为名,驱走全部守陵员,封锁关隘,实行戒严,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由于封锁严密,所以外界虽有传闻,却不明真相。在动手盗陵的第三天,谭温江前往北平晋谒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打探风
,一见风平
静,次
马上返回东陵,放手盗掘。盗墓之前,孙殿英先致函遵化县知事,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由,要求遵化县代雇骡马车30多辆,以便从其他地方装运军粮。就这样,孙殿英便为转运盗墓财宝铺好道路。
盗掘
当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1928年7月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
。原来
,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
,以防止工
泄露工程的机密。
在哑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
。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
,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
地宫。能找到这个捷径的
,恐怕熟知内
。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
院。在明楼底下进
古
门,过道尽
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
就在这金刚墙下。东陵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们盗宝心切,便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再向下
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
,露出一个黑森森的
。一进宫门,匪兵们便被宫中金碧辉煌的建筑迷住了,他们疯狂地抢掠
孙殿英夜盗东陵
着,从脚下的金砖到天花板上的金龙,无不被他们夺走。而谭温江此行的最大目标是要找到慈禧的地宫。地宫的路径非常隐秘,匪兵们一时无法找到。一位曾在这里建陵的老
,说出了地宫的门路。地宫的
找到了,但十分坚固,普通器械根本无法打开,最后,他们搬来炸药,这才打开
。
孙殿英炸开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得慈禧叶赫那拉氏之尸,虽历经十数年而不腐。孙部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但他仍不满足,再掘乾隆皇帝弘历的裕陵,他亲自进墓点视宝物,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无数。装了四五十箱,加封盖章后拉回军营。后来他回忆说:“乾隆的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发辫子。陪葬宝物不少,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从清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