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识仍旧无法离体,只是听着外
下雨的声音,心神渐渐进另一个奇妙的境界当中。
在那个世界里,李雪清不再是李雪清,而是一滴雨水,从覆盖苍天的乌云中
落下,因为风的吹拂而和其他雨滴互相撞击、结合或者分裂,同时不断往下掉。
李雪清没有抗拒风与大地的曳引,和其他水滴一样飞舞在空中,看着越来越
近的地面,在一突如其来的横风吹袭下冲
山崖上某个山
当中。
啪雨水落在内,在最后的瞬间,她看到了被无数水蓝灵气包裹着的
自己。
啪意识回到身体的瞬间,原本完全无法驾驭的真元像是撞了什幺桎
梏般沿着阳炉鼎诀第三层功法经脉飞速运行,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就完成了一个
周天。
就在此时,突阳炉鼎诀第三层的李雪清,成为了
界唯一的顺修
顺修,古籍称之为上古顺修,是最早的修仙者,他们创立了这个世界最
早的修仙宗门天道圣宗,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修仙技艺、功法、法宝、丹药但
盛极一时的顺修却湮灭于历史洪流当中,只留下一样样众争抢的宝贝。
在顺修的遗产中,阳炉鼎诀是一大异类,它从古至今都被当成双修炉
鼎功法,却没有认知到它曾经是上古顺修的主修功法,而且还是最初三大功法
之一。
倒也不是没有想拿它当主修功法,毕竟它是修仙界中最便宜、流传最广而
且可以从炼气期修炼到元婴期的功法,甚至传说中还有化神期功法,但无数试图
修炼它的最后都放弃了这个念
。
原因就在于它有几个几乎无法踰越的瓶颈,而第一个瓶颈就出现在炼气二层
到三层之间,突它的难度几乎等于结丹,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有一些散修中的
天之骄子想挑战,真正让它沦落为炉鼎功法的是结丹瓶颈,难度匹敌化神
修仙者无数,化神者几希,连天灵根修士都没几个能碰触那个门槛,何况是
普通修仙者
一个天灵根修士修炼阳炉鼎诀,还搞不好会卡死在结丹,一辈子就是个筑
基后期修士,但修炼别的功法,结丹期、元婴期都指可待,哪个傻子会去修炼
阳炉鼎诀
而且这功法还有个特殊之处,就是可以跳着练,因此虽然有许多身为炉鼎的
修修炼
阳炉鼎诀,但几乎所有
遇到这两个槛都是以其他功法取代,之后再
转回阳炉鼎诀,以致于坊市商店中卖
阳炉鼎诀时都是拆分成炼气期、筑基期
、结丹期来卖的,至于元婴期功法,那只有化神修士会买,因此根本就没拿出
来赔钱卖──上架还佔位置呢
丝丝清凉的水灵气沿着第三层功法的经脉运行,洗涤着少原本就极佳的
体,让她从里到外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还透出一淡雅清灵的气息,若黄鬍子
在场,他就会发现这气息正是当时小清身上令他惊豔并且死命祈祷别消失的奇
妙魅力。
当时创造出河水幻影的她,就已经半只脚踏进修仙世界了,堪称为炼气半
层修士。之后的坐缸训练又让她累积了扎实无比的冥想基础,加上真天灵根的
优异质,使得她跨过了连上古顺修时代都极困难的瓶颈:
感应
感应指的是感应天地灵气脉络,这项工作在现今的修仙界得等到筑基后
期试图结丹时才会遭遇,但阳炉鼎诀却早在炼气第二层,这也是为什幺瓶颈突
如此艰难的缘故。
但突的好处也是无比巨大的,李雪清只觉得身外一
水灵气清晰得像伸
手就能摸到一般,眼耳六识也比第二层时强化许多,只要把真元灌注到眼中,甚
至可以看停外的雨滴。
令她欣喜的是自己终于有神识了
神识对修仙者而言,是比眼耳值得信赖的感觉,无论是玄水诀还是阳炉
鼎诀都对它有所描述,但李雪清第二层的修为太低,神识不仅无法离体,连内视
都很有问题,现在提升到第三层之后,她终于能勉强让神识笼罩身外半尺的範围
了
李雪清开心地用神识检查身边半尺内的一切,浑然不觉黑暗的降临,等到她
终于玩够了之后,才发现整个山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啊李雪清心脏大跳了一下,若非神识还在,她搞不好以为自己已经瞎
了。
晚晚上了炼气第三层的真元灌注双眼,却只勉强看得到自己挥舞着
的白小手。
睡睡觉好了晚上该睡觉的好黑李雪清催眠着自己,但心中
的恐惧却只有越来越重,在这荒山野岭悬崖上的山里,谁睡得着啊
好想回去爹娘大牛二牛凌波李雪清在角缩成一团,紧
闭着双眼像鸵鸟一般把埋进双腿间,双手紧抓着男
丢给她的衣服盖住自己,
身子微微颤抖着。
以她炼气三层的功力,已经能够初步无视寒暑,但这是内心的寒意,不是修
为可以去除的。
好不容易捱到出,
孩站在
激动地看着旭
,她从未如此感谢太阳的
存在,一强烈的激动让她流下了泪来,也因为太过激动,她未能发现自己的真
元自顾自地运转了起来,还有一细微的水灵气主动挤进她的体内。
但即使发现了,李雪清也不会有什幺奇怪的,毕竟她的修仙底子实在太薄弱
。
对修仙者来说,除非身处灵脉等灵气浓厚的地点上,否则灵气是不会主动渗
体内的,因为修仙者体内的灵气量大而周遭的灵气稀薄,能让体内的灵气不往
外流失就已经很好了。
但就是有这幺一群,他们无论修为高低、所处位置灵气多寡,外界的灵气
都会主动流体内,因此他们从来不必担心灵力累积不起来──
这群,就是上古顺修。
顺便解说一下这个世界的度量衡。
重量方面:
1斤=16两=500公克所以1两=32.25公克
30斤=1钧=15公斤
4钧=1石=60公斤
斤钧石的转换採取的是古制,不过1斤500公克用的是现在中国的斤而不
是清朝以前的中国斤或现在台湾的台斤600公克。
两底下还有钱和分,都是10进位,10分=1钱,10钱=1两。
长度方面:
1尺=10寸=30公分1寸=3公分
1丈=10尺=300公分
1里=500公尺
里尺之间除不尽是因为古代中国似乎不会拿这两个来相提并论。
比较罕见的引=10丈。
体积方面:
1升=10合=1公升
1斗=10升
1斛=10斗
升与公升的换算用的还是现在中国的尺度,古代的尺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