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
士们先生们,今天是1986年7月2
,欢迎收看今
新闻。昨晚,有一家私
博物馆被盗,警方今天早上已经赶往现场处理。据悉,被盗的是一批来自中国的文物……”
“盗窃案?”柯琛揉了揉朦胧的睡眼,掀开被子,从
仄的单
床上直起身来。
整个房间不超过十五平方米,狭小空间里装下了书桌和床。
如果是在
本,这种屋子被称为“麻雀”,妥妥的穷
住处。
书桌上只有放着一堆书和一大罐麦片,旁边的小茶几上还放着一台西德最新的19寸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德国一台的《今
新闻》节目。
柯琛用酸
泡了一碗水果麦片,拉开椅子,坐在书桌前,边吃边看新闻节目。
“据悉,本次盗窃案的目标并不是具体的某样文物,博物馆里约百分之六十的文物都被掠走,文物的时间跨度是从唐朝到清朝……”
主持
的声音似乎有气无力,像是被
揍了一顿。
哈哈哈,这是几天前世界杯上联邦德国输给阿根廷的后遗症么。柯琛笑了笑。
但回到新闻的本身,这似乎不是什么很大的新闻,读遍野史的柯琛也没法记起来八十年代有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柯琛简单地洗漱穿搭了一番后,把餐厅的制服塞进背包里,便轻手轻脚地出门,以免打扰到隔壁房间的伊达。
最后下楼搭乘电车,前往他打工的中餐馆去了。
距离柯琛刚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连电车上的检票员查完他的月票,也会和他微笑着打招呼了。
“三个月了啊。”柯琛看了看手腕上带
期显示的
本电子表。
在这三个月里,穿越者柯琛不仅什么外挂、系统都没得到,还穷得不得不在一家越南
开的中餐厅里打工。
幸运的是,学欧洲史的柯琛有着不错的德语水平。
更关键的是,一肚子的历史知识是他目前最大的金手指。
在中餐馆打工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柯琛一直在琢磨接下来的计划。
现在的他,可以说是十足的穷光蛋,本质上算是一个偷渡难民,连一个合法的打工身份都没有。
但作为一个智商不算低的现代大学生,这难不倒柯琛。
可以先攒下一些本钱,用丰富的历史和经济学知识进行投资。
八十年代虽然算不上欧洲发展最黄金的时代,但在这里赚上一大笔绝对不是难事。
柯琛
不得抱着几百万欧元,去投资那几个新兴的科技企业。
可惜,他暂时还没有,光是解决住房和生存的问题就消耗了他很多时间,只能先一步一步来积攒本金。
接下来的几年,是欧洲剧变的几年。
柯琛没有像《回到未来》中堪称无敌的体育年鉴,但八十年代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结果他还是知道的。
他虽然不屑于拿这个作为走上成功之路的主要手段,但餐馆打工的那点钱他也不会再看得上了。
按照计划,这个月打工的钱姑且付了公寓租金,下一步必须得有些别的行动。
比如,在空闲的时间就去找街
的混混散烟,摸清了柏林街
的几个帮派。在给了边境士兵足够的好处以后,甚至还偷偷去了一次东柏林,用西德马克下馆子好好美餐了一顿。
电车到站了,正在瞎想的柯琛随着
流下了车。柏林的几个大型车站大多不止一层,各个线路
错而复杂。
虽然西德的首都是波恩,但西柏林仍然是无比的繁华。柯琛走在
群中,能感受到西德
在这个年代的朝气。
此时,柏林墙还未被推倒,西德刚同几个新兴强国与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德国
的自信心也不断上升。
整个德国,虽然
员冗杂,东欧西欧的
员
汇,十分混
,但也是百废待兴,每一天的模样都完全不同。
冷战也没有结束,柏林也是间谍、杀手齐聚的谍战天堂,这让柯琛更感到自己站在的历史的最前沿。
大街上,来往着土耳其
,东欧
,越南
,
本
,甚至也有不少中国
。
土耳其
开的烤
店在德国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开来,东欧
偷渡来德国寻找工作,早年就出国的中国
在这里开着餐馆和超市,也有一小部分是读书的学生和前来洽谈的公务
员。
真是一片欣欣向荣!
简直到处都是机遇啊!
在出站前,车站里的商店老板探出身子,招手喊住了柯琛:“喂,小子,你个乌鸦嘴,上次你怎么知道阿根廷世界杯能得冠军,赚了不少吧?”
柯琛回过
微笑一下,用手指比了一个三,并不多言。
“什么?三百,三千,不会是三万吧?你个混球,竟然不早点告诉我……”
出站以后,车站距离库达姆大街也有一小段距离。
柯琛百无聊赖地等着红绿灯,看着
来
往通行过马路。
八月是德国最炎热的季节,西德的
孩此时已经十分开放,但雪白的大腿和露脐的腰肢并没有吸引到柯琛,他的脑子里现在想的全都是各种宏图伟业。
东西方向的绿灯亮了,
群开始来往。
柯琛瞟向
群。
上学的小孩,提着公文包的白领,步伐缓慢的老年
,背着滑板的青年,青春靓丽的
孩……
一个亚洲
的脸庞映
了柯琛的眼帘。
他感到时间被停止了一般,即使是刚穿越来的时候也没有此时的震惊。
这张脸如此熟悉,熟悉到柯琛完全不适应。
姐姐?
她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柯琛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挤进
群中,跑到每一个
的面前看了一遍,却没有一个是姐姐。被打扰的
孩都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他。
等到
散去,彻底无法再发现姐姐的一点踪影了。
他不得不走回上班方向的那条斑马线。
是我看错了吧?现在德国的亚洲
也挺多,长得像很正常……
柯琛惺惺地把衬衫重新整理了一下,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毕竟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德国。况且姐姐连德语都一点不会,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他迫使自己把思绪收回来,重新挺起胸膛。
因为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需要去完成。
柯琛打工的欢喜中餐馆在库达姆大街。
餐厅的门面不大,于是阮老板在隔了七八个店面的地方又买下一间,这就导致对服务员的要求十分之高,上一次菜要来回跑一百多米。
柯琛虽然算是吃苦耐劳,但也是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了。
五十多岁的老板阮离是越战时移民到德国的北越
,有一点中国血统,会讲一点中文。话是这么说,然而他对柯琛仍然是十分严苛。
柯琛把所有桌子用抹布擦了一遍,地上也泼了水,清洗
净。
老板阮离此时从后厨走出来。
“怎么来得这么迟?”阮离用手指抹了一把桌面,看有没有灰尘。
“我就是按照您规定好的时间到的啊。”
柯琛心里倒也好笑,餐馆里的活累得要死,工资却只有法定时薪的二分之一。
“哪里有员工比老板还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