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也甚是赞赏,通与良比,那也是自愧弗如” 韩信点道“先生比张子房如萤火与皓月,韩信比汉王如同粟米与沧海,既然如此,信又何必贪图一时权势,去做那背信弃义、自取灭亡之事况且西川能
异士无数,兴汉学院
才济济,新法推广政通
和,百姓拥戴,汉王又是贤主明君,值得属下付出生死以效命,韩信又何必辜负圣意故此,在下选择忠君为主,相信以汉王的胸襟,比能容下这些开国功勋的背相之言,先生
后切莫再提了。” 蒯通微微点
,沉思半晌,忽而轻笑道“将军若这样想,那么西川必定能统一中原,天下势必再度大合,对于百姓而言,将军功德不可湮没,只要出征前后,将军懂得明哲保身之法,释去汉王所有疑虑和担心,或许将军
后能化危转安,还能随着汉王一起名垂青史” 韩信忽地谨慎起来,拱手一揖道“不知先生有何安身高见” 蒯通笑道“将军可记得秦始皇手下第一猛将王翦,在出征楚国的时候,对秦王的要求吗” 韩信目光一闪,倏然道“王翦将军出征前,向秦王要了不少封地,说是要做功成之后的奖赏,其实是王翦担心手握兵权、功高震主的保身之法,秦王听后对他的疑虑尽去,难道先生也让我效仿王翦” 蒯通摇
道“这倒不必,否则显得有些做作了,只要韩将军能保持淡薄的心态,不为君王权势心动,在
后不可拥兵自重,慢慢就会得到汉王的认可,毕竟就你所说,汉王
明得很,只要你无愧于心,相信汉王不会做出兽尽弓折、兔死狗烹的事
来。” 韩信转身望着广袤的山河,长叹道“我韩信无愧于天地足矣,只求尽忠汉室,在青史上留下我的足迹,让信的撰写兵书能流传后世,无视岁月时空,几百年后,江山社稷宏图霸业不过是一堆黄土,然则学术却能横跨时空,永无止境” 他身上白色斗篷随风飘展,剑眉星目,脸色说不出的孤傲与期待,此刻韩信的心境与往昔彻底地发生了大变化,韩信这位一代兵不久将要决战天下。
第五十八卷 逐鹿中原 第四章 一国两制
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
早春二月,春寒寥峭,但是枝桃蕾已吐,地上的小
已经冒出淡绿的新芽。 关于中原、西域、
原的各方势力
报从锦衣卫机构中源源不断收集回来,从反映的
况来看,匈
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领土,但遇到了高句丽百姓的誓死反抗,拖住了匈
骑兵,如今只剩下渤海的沿海几座城池没有攻陷,其它城邑都陷
了匈
铁骑的糟蹋之中。 而高句丽的皇族和官员乘着大船进
茫茫大海,一方面等候邻邦的援军,另一方面期盼着匈
掠夺过后,能及早退兵。 而楚国和卫国都相应地推行新政,只不过在他看来,那些政策是换汤不换药,依然是旧制的延续,虽然暂时起到安民的作用,但与汉中的差距将会越来越远。 对历史指手画脚评
论足的,总是那些身在历史之外的
,如所谓的后世专家、历史学者,因为历史已经既成事实的失败和成功,这些
可以比较容易地去判断先
政策的得失利弊;然而无论他们得出怎样的结论,却都只能是一种假设而已,毕竟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而龙天羽很幸运,因为他已是局中
。 一步走
历史,转眼成为古
龙天羽身临其境,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走向,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历史规律,逆行必遭反噬,他虽然改变了历史方向,但并没有违背历史的规律,很多
认为历史不可以改变,这只是固守的思想,历史就好比水流,因为地势的原因它的方向从西向东流,你可以借外力改变水流的方向,却无法改变由高到低受重力牵引的流动规律。 今
朝会,百官林立,龙天羽派
宣召了高句丽的使者上殿觐见。 两位身穿高丽服饰的男子进
了大殿内,向着汉王拜礼后,男子用着中原语说道“高句丽使者车载元,叩见汉王” 原来在当
高句丽使者跟随在燕国护亲队伍后面,进
山谷后,发生了伏击战,三
正好还没进
峡谷,避过了一劫,当下绕走山脉,迷路后进
了
原边界,又从贺兰山一带混
了商队,进
陇西郡,周转了一个多月才抵达汉中,因此要比依依
城晚了一个多月。 到了汉中之后,呈递了书函,却被龙天羽压下,毕竟关系到出兵的大事,没有足够的利益,汉室岂会因为一个边疆小国而扰
了逐鹿中原的计划今
宣召使者觐见,则是时机将要成熟,因为他接到密报,匈
与夫余、鲜卑、乌桓因掠夺的财物分配不均而失和,东胡残部正纠集兵马要讨伐匈
王庭,龙天羽有意要趁火打劫,把匈
搅
自顾不暇,为他出兵中原暂时除去一个大碍。 “贵国战事危急,整个半岛即将沦陷,你身为臣子,不在故土守卫,反来我大汉西川所为何事”龙天羽开
问道。 车载元拱手一揖道“在下奉了我国大王之命,前来西川祈求援军,解我亡国之危难” 他话一说完,周围的百官哄然大笑,朝鲜半岛距离燕国最近,而西川原理中土,与高句丽八竿子都打不着,如何出兵再说派大军前往援救,如何经过中原诸侯地而且朝鲜有什么利益能打动汉室出兵 龙天羽微笑道“向汉室借兵,贵国使者不是找错了
吧” 车载元回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