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无恙,大地春回,
暖花香,窗明几净,小子搁笔已一月有余了。『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gmail.com』回忆去年编述《元史演义》,曾叙到元亡明续的
界;嗣经腊鼓频催,大家免不得一番俗例:什么守岁?什么贺年?因此将元史
代清楚,便把那管城子放了一月的假。现在时序已过去了,身子已少闲了,《元史演义》的余味,尚留含脑中,《明史演义》的起
,恰好从此下笔。淡淡写来,兴味盎然。元朝的统系,是蒙族为主;明朝的统系,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政体虽犹是君主,也算是一位大革命家,大建设家。嗣后传世十二,凡一十六帝,历二百七十有七年,其间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一段极大的原因,不是几句说得了的。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
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
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一代兴衰的确证。
小子尝谓明代开国,与元太祖元世祖的
形,虽然不同,但后来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看官欲问这五大弊吗?第一弊是骨
相戕;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
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这五大弊循环不息,已足斫丧元气,倾覆国祚;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
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一座锦绣江山,拱手让与满族,说将起来,也是可悲可惨的。提纲挈领,眼光直注全书。目今满主退位,汉族光复,感世变之沧桑,话前朝之兴替,国体虽是不同,理
相关,当亦相去不远。远鉴胡元,近鉴满清,不如鉴着有明,所以元、清两史演义,既依次编成,这《明史演义》,是万不能罢手的。况乎历代正史,卷帙最多,《宋史》以外,要算《明史》。若要把《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从
至尾,展阅一遍,差不多要好几年工夫。现在的士子们,能有几个目不窥园,十年攻苦,就使购置了一部《明史》,也不过庋藏书室,做一个读史的模样,哪里肯悉心翻阅呢?并非挖苦士子,乃是今
实
。何况为官为商为农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怎知道明代史事的得失?小子为通俗教育起见,越见得欲罢不能,所以今
写几行,明
编几行,穷年累月,又辑成一部《明史演义》出来。宜详者详,宜略者略,所有正史未载,稗乘偶及的轶事,恰见无不搜,闻无不述,是是非非,凭诸公议,原原本本,不惮琐陈。
看官不要惹厌,小子要说到正传了。说明缘起,可见此书之不能不作,尤可见此书之不能苟作。
却说明太祖崛起的时候,正是元朝扰
的时间。这时盗贼四起,叛
相寻,黄岩
方国珍,起兵台温,颍州
刘福通,与栾城
韩山童,起兵汝颍,罗田
徐寿辉,起兵蕲黄,定远
郭子兴,起兵濠梁,泰州
张士诚,起兵高邮,还有李二、彭大、赵均用一班
寇,攻掠徐州,弄得四海纷争,八方骚扰。各方寇盗,已见《元史演义》中,故用简笔叙过。元朝遣将调兵,频年不息,只山童被擒,李二被逐,算是元军的胜仗,其余统不能损他分毫,反且
加猖獗。那时元顺帝昏庸得很,信奉番僧,
耽
乐,
什么演揲儿法,即大喜乐之意。什么秘密戒,亦名双修法,均详《元史演义》。什么天魔舞、造龙舟、制宫漏,专从玩意儿上着想,把军国大事,撇在脑后;贤相脱脱,出征有功,反将他革职充军,死得不明不白;佞臣哈麻兄弟,及秃鲁帖木儿,导上作
,反言听计从,宠荣得什么相似。冥冥中激怒上苍,示他种种变异,如山崩地震旱
水溢诸灾,以及雨血雨毛雨氂,陨星陨石陨火诸怪象,时有所闻,无非令顺帝恐惧修省,改过迁善。不意顺帝怙恶不悛,镇
里与
僧妖
,媚子谐臣,讲演这欢喜禅,试行那秘密法,云雨巫山,唯
不足。于是天意亡元,群雄逐鹿,
都挟有帝王思想。刘福通奉韩山童子林儿为帝,国号宋,据有亳州;徐寿辉也自称皇帝,国号天完;张士诚也居然僭号诚王,立国称周。一班
泽枭雄,统是得意妄行,毫无纪律,不配那肇基立极奉天承运的主子,所以上天另行择真,凑巧濠州出了一位异
,姿貌杰,度量弘廓,颇有
君气象,乃暗中设法保佑,竟令他拨
反正,做了中国的大皇帝,这
非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以匹夫为天子,不可谓无天意。近时新学家言,专属
事,抹煞天道,似亦未足全信,故此段备详
事,兼及天心。
朱元璋,字国瑞,父名世珍,从泗州徙居濠州的钟离县,相传系汉钟离得道成仙的区处。世珍生有四子,最幼的就是元璋。元璋母陈氏,方娠时,梦授药一丸,置诸掌中,光芒四
,她依着命,吞
中,甘香异常。及醒,齿颊中尚有余芳。至怀妊足月,将要分娩,忽见红光闪闪,直烛霄汉,远近邻里,道是火警,都呼噪奔救,到了他的门外,反看不见什么光焰,复远立回望,仍旧熊熊不灭。大众莫名其妙,只是惊异不置。后来探听着世珍家内,生了一个小孩子,越发传为谈,统说这个婴儿,不是寻常
物,将来定然出色的。就史论史,不得目为迷信。这年乃是元文宗戊辰年,诞生的时
,乃是九月丁丑
未时。后
推测命理,说他是辰戌丑未,四库俱全,所以贵为天子,这也不在话下。惟当汲水洗儿的时候,河中忽有红罗浮至,世珍就取作儿衣,迄今名是地为红罗港,是真是假,无从详究。总之豪杰诞生的地方,定有一番发祥的传说,小子是清季
,不是元季
,自然依史申述,看官不必动疑。
且说朱世珍生了此儿,取名元璋,相貌魁梧,骨贯顶,颇得父母钟
。偏偏这个宁馨儿,降生世间,不是朝啼,就是夜哭,想是不安民间。呱呱而泣,声音洪亮异常,不特做爹娘的
夕惊心,就是毗连的邻居,也被他噪得不安。世珍无法可施,不得已祷诸明,可巧邻近有座皇觉寺,就乘便
祷,暗祝明默佑。说也怪,自祷过明后,
儿便安安稳稳,不似从前的怪啼了。世珍以佛有灵,很是感念,等到元璋周岁,复偕陈氏抱子
寺,设祭酬,并令元璋为禅门弟子,另取一个禅名,叫作元龙。
俗呼明太祖为朱元龙,证诸正史,并无是说,尝为之阙疑,阅此方得证据。光
易过,岁月如流,元璋的身躯,渐渐的长成起来,益觉得雄伟绝伦。只因世珍家内,食指渐繁,免不得费用
增,可奈时难年荒,
不敷出,单靠着世珍一
,营业糊
,哪里养得活这几
儿?今
吃两餐,明
吃一餐,忍饥耐饿,挨延过
,没奈何命伯仲叔三儿,向
佣工,只留着元璋在家。元璋无所事事,常至皇觉寺玩耍,寺内的长老,
他聪明伶俐,把文字约略指授,他竟过目便知,
耳即熟,到了十龄左右,居然将古今文字,通晓了一大半。若非当
习练,后来如何解识兵机,晓明政体?世珍以元璋年已成童,要他自谋生计,因令往里
家牧牛。看官!你想这出类拔萃的小英雄,怎肯低首下心,做
家的牧
?起初不愿从命,经世珍再三训导,没奈何至里
刘大秀家,牧牛度
。所牧的牛,经元璋喂饲,
渐肥壮,颇得主
欢心。牧民之道,亦可作如是观。无如元璋素
好动,每
与村童角逐,定要自作渠帅,诸童不服,往往被他捶击,因此刘大秀怕他惹祸,仍勒令回家。
转眼间已是元顺帝至正四年了,濠泗一带,大闹饥荒,兼行时疫。世珍夫
,相继逝世,长兄朱镇,又罹疫身亡,家内一贫如洗,无从备办棺木,只好
藁束,由元璋与仲兄朱镗,舁尸至野。甫到中途,蓦然间黑云如墨,狂飙陡起,电光闪闪,雷声隆隆,接连是大雨倾盆,仿佛银河倒泻,澎湃直下,元璋兄弟,满体淋湿,不得已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