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了!”李世民惊叹连连,他觉自己都接不上话了,只因秦风说的话,简直到了心坎里去了,由于遭受突厥荼毒数十年,中原对于突厥军有着先天的畏惧,这也使得一些大臣在涉及到突厥一事,总会往不好的方面去想,这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龙腾小说 ltxs520.com猎 文网而现在,正慢慢好转,特别是秦风两次大胜后,
们霍然现,突厥也不过如此,时至今
,大臣对突厥已经的畏惧已经烟消云散,可以说,秦风的功绩不仅仅是眼前的两场大胜,尤为难得的是他唤醒了大汉民族沉寂已久的血
、尚武、自信心。
秦风微微一笑,然后直主题,开始介绍这一次战役的经过。
他的才极佳,本来就匪夷所思、
彩万分的故事,经他一说更是让
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李世民听得是津津有味,在脑中几乎将自己当作故事的主角,听到惊心动魄处为之惊叹,听到高兴处为之欢喜。
尤其是听到秦风说起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引兵来袭击大唐仆之师的战斗,更是让他捏了一把的冷汗。
接着秦风又说起了关于以绵羊阵一事,过程也是曲折离奇。
李世民也为秦风的奇思妙想而感到震撼,“绵羊敌,亏你想得出来,要是对方不上当,你就危险了。这才是真正是神来之笔,朕都替你捏了一把汗,哈哈好啊,你用兵之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时而谨慎,时而胆大,时而险中求胜,虚虚实实让敌
摸不清你的套路,这才是高明的将军。不错,很不错,颇有朕的风格。”
这一回,倒不是李世民自吹自擂。他用兵险中求胜,让敌根本想不到对方下一步会用什么手段来进行,
这也是李世民惯用战术他通常会让正面部队先与敌接战、对峙,自己领着玄甲军寻找漏
,待敌军受到消耗或者出现
绽的时候,他再率领玄甲军突击敌
的薄弱环节,打
僵局。
所以玄甲军出动,往往就意味着敌的溃败。
李世民出身军事世家,武勇虽不及秦琼罗士信之辈,却也是武恋极高敢拼敢杀的猛,兼之玄甲军又是天下最强兵,攻打的还是对方的
绽,只要一击,对方便会出现了动
,继而给正面的唐军
敌之机会,他这种打法,在虎牢关下挥得淋漓韭。
而在与刘黑闼作战之时,他算清刘黑闼的为,直接让秦琼、尉迟恭为箭
,杀向对方中军,将刘黑闼吓得
滚屎流的逃跑,这主将一逃,士兵顿时为之崩溃。这也正是李世民的可怕之处,因为没有
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与之野战,个个都心惊胆战、束手束脚。
而秦风这个野路子出身的,用兵也没有固有的套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一点与李世民极度相似,所以,李世民格外激动,有种后继有
的欣慰与开心。
“对了,你怎么判定突厥会抢绵羊?”
秦风一怔,复又笑道:“这要多谢岳父大您了。要不然,婿也想不到此策。说起来岳父您也有功劳。”
“哈哈哈哈朕远在长安,胜利全赖你们拼杀,朕哪有半点功劳!”李世民对秦风的话很是高兴,一脸的兴奋,从龙椅上站起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还与朕有关,你且说说看!”
秦风差点晕倒,自己不过提及一句,他还当真了,自恋症也未免太过了吧。
以后谁说明君、圣君不喜欢听拍马
。我跟他急。
秦风心里想着,心思却在急转,嘴里念道:“‘“突厥所长,惟恃骑。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
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中国兵行,皆反于是。与之角战,罕能立功。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彼知无利,自然不来。当今圣主在远,孤城绝援,若不决战,难以图存。’”
李世民听秦风念出了自己的话,尤其高兴,哈哈大笑道:“信而已,想不到却派上了用场,哈哈,出乎朕之意料。”言下之意,我随便说的话,就能让你
敌,如果我认真起来,我自己都害怕。
秦风与李承乾相顾一眼,无言而笑。
“岳父大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谓将突厥的习
分析得淋漓韭。尤其是‘胜止求财,败无惭色’跟是点名了突厥
的心态。因这一句,我想到了江山易改,本
难移这个词儿,于是便让
放出数千绵羊,我也想不到效果那么好。”
李世民道:“‘胜止求财,败无惭色’不仅是突厥如此,
原
全部都如此,贪婪已经
到了他们的骨髓,而这也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之一。以后,你们若是与敌
战,不仅要明白敌
民族的特点,还要知道对方将领的缺点,朕知道刘黑闼胆新死,所以让你父亲与尉迟将军杀向他的中军,他果然弃兵而逃,也使咱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与敌作战,只要明白了对方的缺点,只要你胆子大、敢拼、办法好,
敌其实并不难,当然,还要考虑地形、天气等因素了。”
秦风与李承乾知道李世民是教导他征战半生的经验,军事家的言教身传不是每个都有机会听到,要知道这可是无价之宝。一个个都听得格外认真,要知道,这来自于战场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不是兵书上能教得了的。
李世民说得兴起,不但说起了自己过往经历的经典战役,还拿古今大战来做点评,他这种浅出的解答,比起自行在兵书上摸索要强上百倍。
说的起劲,听者上心,一晃间就是两个多时辰。
“岳父,古之兵书太过奥,一句话在不同的
来解答就有不同的答案,可像您这样言教身传的绝无仅有。三国曹孟德著有孟德新书,可惜无法传到今天。您的军事水平也成就不若于前
,何不结合自己生平之经历?结合李靖、李绩等将军的经典战例,著作不本属于您的兵书,以传后世呢?我建议使用通谷易懂的语言,毕竟,军
出身的
,文学水准毕竟有限,若是文绉绉的,就没有达到您想要的结果了。”秦风见李世民双眼亮,有种心动的神色,便加一把劲道:“孙子兵法写成之
,就算兵圣孙武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著作成为将军必读的武经吧父征战数十年,写出来的更是有依可据,说不定数十年、数百年后又是一本不弱于孙子兵法的兵家要诀呢。”
古好名利,李世民如果不想名传千秋,这是
话。
当皇帝的,所求者除了国富兵强、手掌大权,扫平四海,更想着为后世子孙留下点心得什么的。
若被后奉为兵家至宝,自己的名声岂不是更上一层楼?
“你说得对,朕自从军以来,纵横天下十余载,亲身经历近大小百战。平也做一些心得,只不过东一篇西一篇没有梳理成册,既然你也认可可行。朕从现在起就结合生平之经验,著作兵书、政要,无论胜负成败,皆总结经验,归纳其中,以供后世参阅。”
李承乾闻言笑道:“父皇这个想法甚好,自古立书以遗后世者,无不是安天下,承太平,兴祖业,恩万民者,此事若成,则父皇不但武略震慑天下,文治亦万载流芳。”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你也赞成?不过,此书非一时可立,耗时长当十余载,短则三五年,朕军政要务繁忙,还需乾儿相助,最好是你我共同讨论编撰。你可愿意?”
李承乾心中一暖,知道李世民是借助著书之机,传授自己他的兵政经验,心中一暖。只听李世民道:“朕之书房里有朕近年来总写的兵法政机心要,兵卷暂时有九篇,政要十五篇,且还一些百家点评,你且拿回去代朕编撰排写,朕后旦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