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殿下现在观鱼处”。
杨凌微微一笑道:“引我前去”。
东南而行,过“闻妙香室”,又经“闲吟亭”,来到“观鱼处”,只见一亭突兀临水,亭边有垂柳点水,泛涟漪微微。楼台临波,影明湖,恰有三个纤如风摆杨柳般的妖娆佳
临水观鱼。
小亭古朴,四檐飞翘似翦水飞燕欲起,溪水清明澄澈,似一潭玉鉴琼田,鱼戏清涟,垂波倒影,杨凌行至近处,眼见美美景两相宜,竟不忍走近了去。
三之中永福身段儿最是高挑,杨凌见她穿着鹅黄的衣衫,银红比甲,葱白曳地水波裙,束一根石青攒心梅花绦,纤腰细细,凭水自照,秀发鸦黑,倩影摇曳生姿。杨凌正自望地出神,临水观鱼的永福公主忽然若有所觉,她一扭
,便与杨凌的眼神对个正着。
瞧见杨凌站在不远处,正痴痴向她望来,永福公主不禁含羞低嫣然一笑,瞬时间颊酡如桃。她咬了咬唇,抬眸望向杨凌,娇靥似笑非笑,玉指轻捻胸
秀发,那一
子少
羞态,端庄中透着妩媚,真是说不出的动
。
杨凌见了心旌摇动,心中只想:“秀宁公主待我意重,这一番无论如何不能再负了
家,管他什么皇家规矩,今次一定要巧做安排,这条美
鱼儿,我要定了!”
**********************************************************************************************
苏州市政天下第一,城区内外不但河水错综,可供运输洗濯之用。而且沟渠达数百条之多,水流顺畅,道路上又以小石子铺砌,即在下雨天,亦可不致湿脚,故有“雨天可穿红绣鞋”地说话。
“黄鹂巷莺欲语,乌鹊河
冰欲消。绿
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小巷雅致、怡然,充满清幽之气,踏着音韵幽幽的清石板路,看着那
致地砖雕门楼,那带着
绳槽的石井,那色彩斑驳地花窗,玲珑秀丽的庭院和临水而筑的风
,实在是难得一赏的美景。
然而正德皇帝和杨凌却颇有苦不堪言之感,花萼里、蒹葭巷、莲子巷、迎晓里、桃花坞、大柳枝巷,谁知道这些看起来娇娇怯怯的小姑娘逛起街来。一双玉足竟有这样大地力气和长劲?
朱公子和杨公子一手里握着一把描金小扇,现在他们却恨不得那扇子变成一把拐杖,走地脚都快断了,可是唐一仙和三位公主似乎还兴致勃勃,既没有回去地意思,也没有上轿而行的觉悟。
两个互相投以一个无奈的眼神,年轻轻地,总不能让扮成家丁护院的大内侍卫搀着他们走吧?
正德走近了杨凌,愁眉苦脸地道:“杨卿啊,你妹子可真能蹓达啊。下一次,朕是说什么也不陪她们逛街了”。
杨凌苦笑道:“皇上,您的三位御妹这脚力也不弱呀。臣的腿都快走折了”。
前边四位美边走边聊,正自兴致勃勃。忽地发现两位负责掏钱的大爷不见了踪影,唐一仙回
一看,不禁嗔道:“喂,你们两个,怎么越走越慢呐”。
正德哀叹一声,正想抬腿追去,杨凌忽地一把扯住他袖子,往旁边一努嘴道:“皇上您瞧。有家画馆,咱们进去
让画师给皇妃和三位公主画画像吧。嘿嘿,四副像画下来,咱们一定歇地过来”。
正德眼睛一亮,赞道:“好!还是杨卿诡计多端。快,快把她们追回来。朕是无力再行了”。
四位美儿听说不想再走了,初还有些不悦,待听说要请画师为她们画像,可就欣然同意了。
小楼外旗幡飘摇,里边却冷冷清清,看来今生意并不好。其时姑苏画家以画为生早成习俗,并且行
被炒的很高,由此产生了吴门画派。苏杭风俗,凭本事赚钱,可不计较诗词文章乃是高雅之物,沾不得钱财俗气,明文标价,那是理直气壮的。
一见进来许多客,而且衣着举止,明显是大富
家,那伏在案上正在打着瞌睡地老者不禁眯着眼直起腰来,两个小学徒殷勤地上前接迎:“两位公子,几位小姐,请进、请进,您几位请坐,小的马上给您沏茶”。
正德和杨凌跟抢似的,同时夺了把椅子一坐了下去,然后把两脚一伸,呻吟的喘了
气。四位姑娘白了眼这两个没有绅士风度的家伙,姗姗然自去另一张桌前坐下。
小学徒飞快地端上茶水来,老先生这才慢悠悠地起身道:“诸位公子、小姐,欢迎光临小店,老朽所绘图章皆悬于四壁,诸位可以自取而观之,每幅五十文,不可讲价”。
杨凌润了润喉咙,笑道:“老先生,我们不要这些四壁所悬地字画,不知老先生可擅长绘制物”。
旁边一个小学徒脱道:“那是自然,我师傅最擅绘制
物,就是唐寅在时,这方面也未必强过我的师傅”。
老儿瞪了他一眼,矜持地一笑,说道:“仕
物画像,四壁悬地也有,两位公子”。
杨凌摇道:“不是这种,我们是想请老先生给这四位小姐一
绘制一副肖像,你看行么?”
老儿有点诧异,他扭
看看坐在桌边的四位姑娘,缓缓点
道:“使得,只是这现绘
物需时较久”。
正德大喜,他只要能拖过这一天便行,越久那是越好。忙接道:“没有关系,只要你绘的形神兼备,等多久都没有问题”。
老儿一笑道:“好,不过这现绘
物可不是五十文一幅了”。
正德慷慨地道:“无所谓,你说,多少银钱一幅?”
老儿瞧这几
衣着阔绰,谈吐大方。壮着胆子道:“要要一百文一幅画”。
“没问题!”正德一摆手,很大方地道:“一幅画一两银子!万年兄,你付帐”。
杨凌笑两声,对吃惊的瞪大双眼地老
儿道:“呃这位朱公子有个喜欢加价的毛病,好!一两银子一副画,老先生这就动笔吧”。
老儿
神大振,今天真碰上败家子了,一两银子一副,那还有什么不肯的,老
儿立即吩咐两个弟子铺排笔墨纸砚、各色颜料。老
儿又自怀中一件东西慢腾腾地挂在了眼睛上,然后走到桌后坐下,微笑道:“哪位小姐先画?”
杨凌初时没有在意,他低喝了两
茶,一抬
瞧见老
模样,这一
茶差点儿全
到对面正德脸上去,杨凌惊奇地指着老
道:“这老先生,你眼睛上所戴何物?”
老儿一愣,还未及回答,正德已笑道:“这是叆叇。老眼昏花者戴之可以清晰视物,增强视力”。
杨凌目瞪呆,他建造水师时就想到若有望远镜,视力超越敌军数倍。在大海上料敌机先、先发制
,不知要起多大作用,只是想到那时他还没有见到过可用来制作凸透镜的玻璃,这个想法只得做罢。
谁知道谁知道原来民间早已有了眼镜,那要制作望远镜还有何难?若有了这东西,何止在大海上,就是在大原上,长了千里眼的明军和两眼一抹黑的对手打仗。也不知要抢占多少先机了。
望远镜之所以没有问世,只是这个时代没有懂的它地原理罢了,而杨凌却是知道它地原理,但是不会制作玻璃。
杨凌喜出望外,连忙走过去说道:“老先生。可否将这眼镜呃,这叆叇给学生一观?”
正德笑道:“你希罕这东西么?等回到宫回去后。我送你几副便是”。
杨凌快晕了,原来这东西宫里也有?自已当初要是把望远镜的设想对说一说就好了,说不定马上就有
会提醒他世上已经有了可以制作这种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