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就是台湾的竹联帮干的。”
陈锋毫不犹豫的摇头,说道:“这绝对不可能,除非竹联帮的那些大佬集体抽风了,要不然他们就绝对不会做这件事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这竹联帮你知道多少?爸只知道他是台湾的黑帮组织。”陈大勇问道。
陈锋闻言将脑中有关于竹联帮的记忆,马上搜索整理了出来,一一告之了陈大勇。
如果说,竹联帮是国内最大的一个帮派组织,应该没多少人会反对。
竹联帮的创始人其实是一群中学生,这在世界黑帮史上也是比较地罕见的。
关于竹联邦的兴起要追溯到1955年台湾的今中和永和两地,这两地方当时的经济并不繁荣,居住着很多军人家属(国民党兵)。这里的中学生假日里时常厮混在一起,看别人不顺眼就打群架。后来发展到械斗。因为当时的台北市爆出了“十三太保”的新闻炒作。于是中和两地的学生也纷纷效尤,开堂组帮。到1956年时,中和两地的帮派已经颇具规模。
永和镇几所中学的学生为主的帮派成员为了打群架的需要,利用放学和假日到竹林路尽头的竹林区内聚会,召开了他们称之为“中和第三次大会”的聚会,与会的大约有二百多人,因为老大孙德培杀人入狱,为以示尊重,就不设帮主,大家均是结拜联盟,并取名为“竹林联盟”。简称为“竹联”。并且还有几句诗“竹叶飘飘片片联,狂沙万里皆竹联,傲笑八方唯竹尊”。
一位竹联帮的元老告诉我,竹联帮刚成立时,他们也学武侠小说里各门派的作法,彼此成员之间都有“切口”暗语,以便辨识敌我。据说,他们的“切口”是:“竹叶飘飘处处联。”
一开始,竹林联盟的成员只有十七个青少年,这些年轻人都是眷村长大的孩子们,父执辈中,不乏军政界的高官。他们会组织帮派,和当时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联。
试想,一个眷村里,住着的都是一群不懂闽南语的外省子弟,但出了眷村,外头都是满口台语的本省小孩。双方的生活习惯既然有所差距,语言沟通上又有隔阂,两方人马自然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因此,眷村里的外省小孩与眷村外的本省兄弟发生斗殴的情形,就履见不鲜了。长此以往,眷村内的青少年慢慢从血的教训中领悟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他们很自然而然的就组成了帮派集团,当帮派的兄弟受到欺侮时,就群起反抗,慢慢的,外省帮派的力量就愈来愈扩大了。
竹联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
竹联帮第一代的成员只有十七个,他们聚在一起,拟定了帮规,也各自取了绰号。而他们的绰号也很特别,都是动物的名字,例如:青蛇、黄雀、白狼、鸭子等等。其中,白狼就是张安乐,鸭子就是陈启礼。…,
竹联帮常常以少打多,反而取胜,很快就以打架的狠劲,逐渐在道上扬名立万。连其他一些大帮会都不太愿意惹他们。1960年春节,一个竹联帮成员在西门町被四海帮修理了一番,于是竹联帮对四海帮,这个当时比它强大得多的帮派宣战,死缠烂打,一时间是战火纷飞,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的安宁。因此台湾警方把打击的拳头伸向了树大招风的四海帮,四海帮被勒令解散。四海帮的地盘就被座收渔利的竹联帮接管了。
而且竹联帮的新陈代谢非常之快,在四海帮的争斗中,大哥级人物陈启礼开始展露头角,竹联帮在与其他帮派之间继续火拼之中不断地壮大,还成立“竹联十三妹”等外围组织。当然他们也开始引起警方的注意。1963年,一个姓梁的竹联帮小角头私设酷刑虐待仇人的案件被媒体曝光,几乎给竹联带了灭顶之灾,竹联帮被迫一度宣布解散。
1965年,绰号叫“杨站长”的杨剑平开始重整竹联帮,杨剑平凶悍暴唳,为竹联帮的成功转型(转型为真正带黑社会性质的帮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甚至吸收了4名女学生,其徒众达到五、六百人,号称为“天下第一帮”。甚至有着远征台中和台南的“壮举”,颇有“一统江湖”的气势。台岛到处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完全没把警方放在眼里;于是台北刑警队采取了打击行动,终于让杨剑平等人悉数落入法网。
1968年4月,竹联帮的重要人物学历史专业出身的“白狼”张安乐在阳明山召开了一次重要的聚会,重组了新的竹联帮,模仿满清的八旗制度,制定了红、黑、白、黄等颜色,下用虎、豹、狼、鸟等动物名称,分掌执事,创立堂口制度,同时决定了两项大计,第一设赌场;第二大量吸收新会员。各堂口必须要上交一定的利润(称之为母金),这一时期的竹联帮主要活动在中山一带,一个叫柳茂川的元老甚至还挑选二十多个小弟,进行军事化的集训,教授剑道、跑步、打篮球等,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战斗堂”。1970年后竹联帮的势力已渗透到了台北地区。
1970年竹联帮中还发生了一宗大的事情,有个叫陈仁的帮派角头私吞了60多万后无法“了难”,于是向警方请求保护,但是陈仁仍然被老大陈启礼派人给做掉了。这件事让警方觉得很没面子,于是组织对陈启礼的追捕,并最终在其女友处将逃亡了7天的陈擒获,移送到绿岛入狱了6年。在陈启礼入狱前后的这段时间里,竹联帮由张安乐和周蓉控制。
根据陈启礼自己的说法,他出狱后大约有四年左右的时间不再理会帮派中的事务,并且自己开了一家消防设备公司:承安企业,而且干得有声有色,但到了民国六十九年(1980年),政府的特勤组织找上门来,要他重回帮派,重组竹联帮。
陈启礼说,政府当时告诉他,社会上有一股反政府的势力,非常的猖狂,但对于这些反政府的活动及成员,政府不方便出面,所以希望陈启礼能够回到竹联帮,把竹联帮组成一个可以捍卫中华民国的铁卫队。最初,陈启礼拒绝,但政府当局就发动一波接着一波的扫黑行动,把竹联帮的小兄弟都逮到牢中,陈启礼无奈,只好答应政府的条件,在民国七十年间回到竹联帮内担任领导人的角色。…,
陈启礼懂谋略,又懂组织运作,知道如何集结帮派力量去打天下,以及如何巩固夺下的地盘。因此,几年之后,中山区的赌场、地下舞厅、夜总会,都被竹联帮牢牢的控制住。这时的竹联帮也发展成了一个很有规模的帮派。成员也早就从原本的十七个人,扩展为数百人的黑道组织。陈启礼回到竹联帮之后,重组帮派成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个堂口,七十年底,又再增加天、地、至、尊四堂。到了民国七十三年,又新增万、古、长、青、东、南、西、北等八个堂口。之后,组织又往海外发展,在亚洲地区,包括日本、菲律宾、沙乌地阿拉伯都有竹联帮份子,即使远在美国,如洛杉矶、旧金山、休士顿、达拉斯、纽约等几个重要的城市,也都有竹联帮成员在活动。竹联帮除了原有的地下赌场、地下钱庄、期货、激院、黄色咖啡厅、讨债公司等传统行业外,开始更多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向影视、传播、企业、公司、餐饮业等行业进军,甚至将业务扩大到美国、日本和香港等地。尤以对房地产开发、建筑承建业的染指令人侧目。
1984年,台北市政府国宅社区的营建就遭到黑帮分子的勒索,工地无法开工,厂商请出竹联帮老大出面摆平,双方以三十万成交,竹联帮的打手很快就把当地的那些混混全部搞掂,一顿的暴扁,几乎还闹出人命。该年的6月,为了夺回被竹联帮抢占的地盘,四海帮联合台南的黄埔帮北上向竹联帮开战。三大帮派的精英聚集在中山区,双方以荔航餐厅为中心,各自调兵谴将,明火持仗,准备厮杀一场。警方调动了数百名武警直扑荔航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