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茨基谈,得把这个竹杠敲好喽!”
很快丘吉尔就紧急飞赴莫斯科,同托洛茨基进行了新一轮友好交流,期间主宾双方深切的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什么共识呢?那就是瑞士必须大出血,少说也得陪个十亿八亿瑞士法郎。反正从丘吉尔返回伦敦之后,英美两国的媒体调子就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之前因为担忧苏联的入侵,英美两国还是有点同情瑞士的,媒体上也还有为瑞士说话的声音。但是从丘吉尔回去之后,媒体的调子就完全不一样了,一边倒的将瑞士在二战中的黑历史全部都挖出来了,直接就被塑造成为了纳粹帮凶狗腿子的角色。
甚至,丘吉尔还示意艾登暗示瑞士大使,盟国对瑞士的态度很不满意,不排除同苏联一起出兵瑞士的可能。
你想想本来一个苏联就能给瑞士吓尿,再加上一个英美,那真心是给瑞士人吓得生活不能自理。在这种强大政治和军事压力之下,瑞士还有选择吗?
认打还是认罚,两条路随你选。反正艾登和斯戴迪纽斯就差没跟瑞士说明了:“赶紧掏钱,掏钱就免打!”
反正苏联是唱白脸的,英美是唱红脸的,那真心是将敲诈的艺术挥到了极致。一番经纪商讨之后,瑞士人服软了,愿意赠与盟国总计十亿瑞士法郎的经济援助。
你还别说,掏了腰包那就是有效果,瑞士表态愿意给钱之后,媒体上那些对瑞士的恶意攻击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苏联方面也表示:“只要瑞士端正态度,愿意配合苏联有关机构对希特勒的追稽,那苏联也愿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