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昼夜的航行,栗田舰队已然行至菲律宾南部海域,在舰队前方担当侦察诱敌任务的清水战队按计划调整航向,朝菲律宾东部海域搜索前进。更多小说 ltxs520.com就在这天午后,海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和泉”号轻型航母只得暂停露天飞行甲板作业,侦察和警戒任务完全由随行的轻舰艇负责。
下午3时许,航行在“和泉”号前方60多海里的驱逐舰“雪峰”号突然以无线电发出敌袭警报,战斗的警铃声顿时将清水光美麾下官兵从昏昏欲睡的状态惊醒。清水急切地询问战况,最初得到的是断断续续的答复,仅仅几分钟过后,载有200多名舰员的“雪峰”号便没有了音讯。
在这样的况下,清水光美顾不上恶劣天气给舰载机起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强令一队的零式战斗机起飞侦察。尽管起飞过程中没有损失一架飞机,清水光美的心
却沉重得像是背负了千斤担子。一刻钟后,前去侦察的战斗机开始传回消息,飞行员在“雪峰”号的失踪位置发现众多落水者以及大量的油迹碎片,那艘
本驱逐舰似乎是遭到突袭而后战沉的。
清水派去的零式战斗机无法在海面降落,在增援舰艇赶到现场之前,他无从得知“雪峰”号沉没的经过,只好命令那些零战分侦察,可是雨势对
眼视线的影响非常大,几架零战迟迟没有新的发现,不但清水光美心急如焚,后面的栗田健男亦是着急上火。
因为预判敌极有可能隐藏在雨幕后面,栗田向三艘主力航母下了战备命令,所有舰载机都加油挂弹,准备投
第一波攻击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进
起飞位置,飞行员在战斗值班室待命,以确保战斗指令下达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投
攻击。
又过了半个小时,谨慎的栗田觉得自己不能等下去了,他决定派出四分之一的“烈风”战斗机对东南至正北的扇形区域进行大范围侦察。
栗田的命令一经下达,“笠置”、“生驹”、“阿苏”的上层机库里顿时一片忙碌。在带伤作战的“笠置”号上,第1空战中队的11架烈风战斗机,机腹和主翼早已挂载了副油箱和火箭弹,前面四架展开了宽大的机翼,余下的虽然处于机翼折叠状态,但技能均在四星以上的勤务员能够在不到40秒的时间里让它们转为标准状态。
这个时候,拥有本海航第一空战王牌
衔的小笠正雄中尉面朝
本列岛方向,双手合十,闭目祈祷。片刻过后,他睁眼转身,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向即将出战的战斗机飞行员们作了简短的训诫:“此战,敌军飞机将数倍于我,但其
能无一可比‘烈风’。诸君定要全力以赴,做到心无杂念,
诚合作。皇军必胜!”
众飞行员们齐声三呼“必胜”,旋即奔向各自的座机。
云龙级航空母舰最大的特色便是置于上层机库的轨道式弹器,它们以压缩气体为动力,能够将战斗重量超过4吨的烈风舰载机弹
出去,而且这种起飞方式受天气影响较小,能够大幅度提升航母的整体出战效率。
作为领队长机,小笠正雄每次都是率先弹起飞。进
座舱,系好扣带,检查仪表盘,而后
地看了看仪表盘旁的妻
照片,然后
吸了一
气,平缓地向前推移油门,发动机开始发出响亮的轰鸣声,转数表的指针正向移动,飞机很快达到了适合弹
起飞的状态。小笠转过
,朝那些满脸充满敬意与期待的勤务
员微微颌首,然后朝
控弹
器的军曹竖起大拇指。
座舱外面,负责指挥弹器的军曹用他一贯的高嗓门发令道:“一号……弹
就绪!弹
击发!”
在压缩气体式轨道弹器的作用下,“烈风”转眼便从静止加速至接近200公里的时速,然而这还不足以让舰载战斗机平稳升空。在勤务
员的视线中,“烈风”的高度迅速下落,就在它即将从水平视线中消失的时候,这架全金属飞行器的飞行轨迹开始上扬,这才意味着弹
起飞的成功进行,机库和舰桥上照例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云龙级航母的轨道弹器共有两台,以并列的方式置于上层机库前部,为免战机在起飞准备过程中相互
扰,左侧的一号弹
器稍稍靠前,右侧的二号弹
器略微靠后,两者的弹
间隔通常为半分钟,将11架烈风全部弹
出去只需要不到十分钟时间,也就是说,装备轨道弹
器和“烈风”舰载机的
军航母,作战效力要较那些采用传统滑行起飞方式并装备零式战斗机的航母大为提升。这种改变并不是某个
或者某个研究机构灵光一现的功劳,而是受益于
本海军自1942年开始实施的“鹰计划”。那一年,
本海军航空兵与苏俄航空部队在彼得大帝湾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双方都宣称自己是战役的胜利者,事实上双方都付出了非常沉重的损失。此役过后,
本海军制定并开始实施“鹰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研发并装备现役舰载机的后续型号,同时对舰载机飞行员
英式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放低海军飞行员的筛选门槛,对
门的海军飞行员实施分段式的训练,大幅度扩充海军飞行员数量,而最为
锐的飞行员依然优先选送舰载战斗机部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海军航空兵的战力。
至1946年,“鹰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烈风、流星等新式舰载机陆续装备海军,而本海军航空兵的合格飞行员也从4年前的7600名增加到了14900名,其中舰载机飞行员7300名;在役作的战飞机从4850架增加到了9000架,其中舰载机4100架。凭借鹰计划的实施,
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整整扩充了一倍,而在这四年间,
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非但没有保持30年代中后期的高速发展,反而因为苏俄的牵制、国联的制裁以及占领区民众的抵抗
坏停滞不前……
三十多架“烈风”顺利起飞并按部署展开之后,栗田的紧张绪终于得到了些许缓解。这种新式舰载机被
本海军高层视为克敌制胜的秘宝,不止是因为它们飞得比零战快,火力比零战强,而是因为它们充分汲取了二次大战及
苏战争的经验教训,其设计融合了自封闭油箱、装甲座舱、防弹玻璃、
压起落架、机械增压器等几乎所有的先进元素,是
本首款搭载机载电侦设备的战斗机,并可搭载75毫米空空火箭弹升空作战。凭借18缸风冷星形发动机提供的强劲动力,它们在6000米高空的最大速度达到630公里每小时,实用升限达到10900米,而且拥有不逊于零式战斗机的机动
能可以说“烈风”的强悍充分体现了
本航空和军事科技追赶世界顶尖水平的成果,而且在第二次太平洋战争
发初期,每一名驾驶“烈风”的飞行员都是
本海军
英中的
英、王牌中的王牌。当然了,这样一支
锐的航空部队,组建和维护的投
远远大于普通航空部队,加之发动机供应速度跟不上计划,“烈风”正式投产14个月,产量仅为960架,远不及美军“地狱猫”同期2600架的产量。
向东侦察的“烈风”,在起飞后的第44分钟侦测到大批美军战机朝着清水光美的第2战队猛扑过去。军飞行员毫不迟疑地联络了母舰,然后召集友邻战机前去偷袭美军轰炸机。可惜美军战机同样装备了机载雷达,这些“烈风”未能偷袭得手,不过在与十数架“野猫”及“地狱猫”的遭遇战中,
军飞行员取得了1比4的战术
胜利,一洗前几天
军航空兵在菲律宾海域惨败给对手的耻辱。
趁着“烈风”返航的机会,美军战机进行了远距离的盯梢跟踪。这一次,因为军的机载雷达较美军落后了不少,先期出动的“烈风”飞行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迷踪步根本没有发挥作用,他们带着胜利的喜悦返航时,也将母舰的行踪
露给了对手,这使得他们和战友们不得不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