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並沒有處理憂鬱
緒的專業,我也不知道此時該做什麼
狀況評估或給予什麼藥物,但基於對他的關心,我想,或許此時此刻,他需要的不是醫學專業,不是藥物,而是有
願意傾聽,讓他能夠感受到有
關心他,在乎他。
我決定先多跟他聊聊,而不是立即轉診給
科專科醫師。“那,晚上失眠得很厲害是不是?”
他說,“憂鬱,就像靈魂被困在一個厚厚玻璃的瓶子裡,瓶外環境
事物的一切,看得到,但模模糊糊且失去焦點,失去溫度,事不關已,什麼事都與自己失去關連及感應,沒有喜歡或憎恨,沒有興趣或討厭。禁錮在這封印裡的靈魂,多存在一刻都顯得多餘且沒有理由....”他繼續說著,”其實我整天都感到疲倦。晚上都累得想賴在床上,好像不難
睡,但是又好像睡不
,沒多久就會醒過來,然後就睡不著了,然後就這樣從
夜熬到凌晨,整個腦子一直在胡思亂想,紛擾不安。到了白天又都
很差。整天就這樣該睡時不睡,該醒時又不清醒,整天都覺得好疲倦。
生真的好累。”
他又說,”不過關於失眠這件事,我最近發現,當要整個平躺下來睡時,因為這動作與平常太不同,所以會好像是件正式的大事,所以需要個理由……而我常常找不到理由……但是還是會很累,所以就有焦慮感。但我發現,如果是斜躺,好像就沒那麼正式。至少我就可以告訴自己,這不是很正式的,所以可以不用理由……反正我也找不到理由……這樣好像就比較不焦慮,比較能
睡......” 我心想,我的媽呀,平躺睡還是斜躺睡,還可以扯這麼一大篇...不就是”想太多“嗎?
但我還是覺得,他這波憂鬱好像很嚴重,應該最近有發生些什麼事,加重了原本的憂鬱
格。
。”你會不會覺得平常很有興趣做的事,也變得沒有什麼興趣做了?”
“嗯,什麼都不想做了,”
“但是你什麼都不做,時間更難熬呢。”
“其實我平常有時也有一些慾望,物慾,
慾都有,但我會感到罪惡,對自己有這樣的需求感到羞恥,我強烈的希望自己不會受這些慾望吸引,不要讓這些慾望左右我的心智。我以為無慾則剛,努力克制掉這些慾望,就能讓我心靈獲得自由。”
他看著遠方,眼迷離,接著又說,“之前我喜歡上一個男孩,他也喜歡我,但他已有一個在一起五年的親密伴侶。我無法接受我這樣一個善良的
,怎會喜歡上別
的prtner? 我也無法想像,我這樣一個背負眾
期望的
,怎能犯下讓
劈腿的罪? 我不敢接受這感
,我很辛苦掙扎,一直禱告祈求天主壓抑我的感
…他等我的回應等了一年,終於在過年前,他悲傷的說他不再等下去了…我鬆了一
氣,但我也極度悲傷,我開始懷疑起我
生努力奮鬥的價值跟目標,也覺得,
生好累…我發現,當我終於能對不會受慾望吸引,所有追求都覺得冷感時,我好像也對
生失去興趣…”
“你可以多多去從事運動,看書之類的活動啊,會有助於經傳導物質在大腦裡的作用。”
“我有,一直都有,但我沒辦法只是從這些活動中找到真正的快樂。畢竟這些只是休閒活動吧…..”
我覺得自己說了廢話。如果做做運動,看看書,就能改變心
或
格特質,未免把大腦的秘及
格的修為看得太廉價了。
當天下診後,我自己感到困擾。我發覺,好像什麼問題經仔細思考後,都很難有簡單的答案。隨
與縱慾的界限在哪裡? 適度克制與過度壓抑的界限又在哪裡? 我想這個答案不應該只是個道德標準,也不應該只是個法律議題,或許應該更宏觀的存在於每個
自己的價值觀,
生觀,及生活態度上。怎樣才是合理的生活? 如何才能快樂的生活? 如何在生物本能及社會規範中求取平衡?
這些答案,以前都有很簡單,而且符合倫理道德標準的答案,但在我聽過小傑這些話後,有了重新省思的機會,但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也越來越模糊。尤其是當我們看到挖掘八卦的媒體,受到社會強烈的抨擊,但也同時成為最最暢銷的雜誌,大家一邊罵又一邊超愛看;當我們看到某些為我們制定法律的政治
物,在法律邊緣玩弄法律來得到自身利益,還可以宣稱一切合法;當我們看到某些宗教界
物,從事著世俗的豪華排場或名利追求,但仍能合理的包裝在偉大的
層面裡。我想這些問題不可能有客觀的標準答案,而是在每個
的心中那把尺,雖然那把尺可能忽長忽短,熱漲冷縮,在量別
時一定與量自己時還不一樣長。
有一年,為配合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政策,我曾想要對社會大眾做一些安全
行為的宣導,提醒大家”大家都有過去,即使不濫
,不玩一夜
,
間還是要使用保險套”。靈機一動,想說找小傑寫一首年輕
能接受的宣導歌曲。小傑眼睛轉呀轉,原地跺了幾步,一付當年曹植在哥哥
迫下,吟出”煮豆燃豆箕…..”的縱橫才氣,想了想,一坐下就開始在電腦打出歌詞,
“你說你潔身自愛
我也純真如朝露
你說你對感
一向矜持
我對感
也從來不糊塗
你說你總是很癡心
我談感
也心無旁騖
你說你會讓我舒舒服服
我也努力讓你心滿意足
但是
就算我能參與你的未來
我也不可能掌握你過去愛
的路
就算你願意讓我共享現在的一切
你我未必需要分享彼此過去的全部
可能感覺有點不一樣
只是有點不一樣
但我會感到你的疼惜 你的呵護
給我
給我安心的幸福
可能感覺有點不一樣
只是有點不一樣
但你會感到我的誠意 我的保護
給你
給你的快樂 沒有負擔沒有束縛”
這大概是我所看過描寫保險套最厲害的詞了。在我驚訝佩服之餘,我發現有著重度近視的他,右邊鏡片有個不小的裂痕。我提醒他,這樣看不清楚吧,趕快找個時間去修。他說,”看不清楚,有時反而比較好…..” 他又繼續在電腦寫下,
“戴起眼鏡 看清楚
周遭世間
事物
一切是那麼痛苦
連自己都快要無法與自己相處
難道只有我在承受苦楚
還是大家嘴裡不說 但其實也都很無助
從世紀末期盼到世紀初
心靈還是無法富足
越是美麗的事物越殘酷
一樣的場景 相同的故事 重複演出
我一次又一次想掙脫
但總掙脫不了這
生的束縛
下起雨 鏡片起了霧 看不清楚
世間一切 迷迷濛濛 模模糊糊
終於 有時
子可以過得不那麼辛苦”
不論如何,他的確是個敏銳善感的
,好像能”想很多”的
都常會有憂鬱傾向,是不是
生這麼經不起思考,越思考就會越感悲哀? 史上好多偉大的作家畫家藝術家及發明家,像牛頓,梵谷,也有明顯憂鬱傾向,是不是就驗證了這個說法?“想太多”到底是個優點還是缺點? 他們不就是能想
所不能想,能夠思考到一般
所思考不到的,才會有與眾不同的創見? 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