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关,可我们仇敌却是蔡贼,将事怪在他身上,似非所宜,清照原本不该违逆君姑,只恐君姑因怒生错,不得不郑重相告。况且,此
之名,既然能达大内,安知他
,先翁之冤,不会因此
而洗?”
“他一介市井小儿,就算被官家看重,也不过成为弄臣罢了,岂有本领替你先翁洗刷冤屈?”郭太夫不以为然。
“先外祖之憾,乃童贯所解,苏子瞻之禁,至师成始开。是儿狡黠,更胜过童贯、梁师成当年!”
李清照这番应对,让郭太夫终于无言。
李清照的外祖父,即三旨相公王珪,他为刑恕所陷,自己贬官,子孙亦被削夺官籍,形与赵挺之相似。王珪生前死后,两次遭遇此难,皆因童贯之力而得解之。至于苏子瞻则是苏轼,大铛梁师成冒称苏轼之子,当天下查禁苏轼诗文时,他泣拜赵佶,求问“先辈何罪”,于是苏轼诗文之禁才稍解。
李清照是王珪外孙,又喜好苏轼黄庭坚的文章书法,因此得知这二件秘事。她开这个
,郭太夫
再无理由拒绝。
“虽然如此,君姑担忧亦是对的,你们救之时还须谨慎,不可被岸上歹
发觉!”李清照再次吩咐道。
船上仆役,见郭太夫不再反对,便令船公将船移过去。此时汴河上船只往来,却没有谁敢惹麻烦救周铨的,周铨刚刚跑得全身发热,突然
水,哪怕魂穿之后的他
谙水
,也架不住抽筋,正处于危机之中。
赵家的客船靠近周铨,那郭太夫叹了
气:“救
可以,不可令岸上
发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