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相自金厦北返,先在福州呆了三天,听取署理福州布政、福州知府桂永智的叙职报告。龙腾小说 ltxs520.com尔后于三月初三启程,自福宁州浙。行至福宁州内寿宁县时,当地有二三乡
突然拦路告状,声称官府不认他们为“盗户”,请齐王殿下为他们做主。
周士相十分惊讶,因为“盗户”二字,单听名字就知其意,断不是什么好称呼。若普通家被
称为“盗户”,那便跟骂
是绝户一般的难听。按理,乡
对于“盗户”二字那是当离得远远,唯恐沾惹半分,却不知这些乡
何以反其道行之,要自己堂堂齐王殿下为他们做主,恢复他们的“盗户”身份。
被称做“盗户”,不但自身,子孙也是如此,这
到底是有多失心疯了,才会做出如此荒唐,愚蠢透顶的事?
难不成,这世上还有甘愿背上“盗户”之名的?甘愿自己和儿孙被
当成贼一样看待?
事出反常必有妖!
周士相觉得这件事不简单,背后肯定有什么不可告
之事,加上又是自己第一次碰上这种“拦道叫冤”之事,于是很重视,特意叫军
司到寿宁县境查探,务必将“盗户”之事查个水落石清。
军司奉命彻查后,很快就将事
缘由报了上来。
果不其然,这“盗户”背后的水真的很,
的让周士相既是愕然,又是可笑。
原来隆武二年清军闽后,福建社会治安大
。寿宁县境的百姓十家有七家为盗,清廷任命的官吏不敢抓他们,但又不能任由他们为盗作
地方。于是时任知县花了重金招抚这些为盗百姓,将他们另称为“盗户”。为了这些“盗户”能够安生在乡,不再到处流窜为
,影响地方的政绩,这知县和手下的吏员们刻意拉拢这些“盗户”,或给他们免赋,或逢年过节给他们发放钱粮,以此来让盗户“老实”。
每年寿宁县衙都要给盗户发放一定数量的钱粮,其他农具和种子方面也都有补贴。每年正旦前夕,盗户都会额外领到一笔数额不算多的猪补贴。县里大小官吏也不定期会探访盗户,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基本是有求必应。甚至于盗户家的子弟考童生、考秀才,该县的学官也都会给予特殊照顾。如当年该县核考录中童生二十
,那之中必有一半为盗户子弟。除此之外,县里六房的吏员和闲差帮办等职的新进
员,也向盗户大开方便之门。种种措施,只为能让这些盗户不再为盗,亦或说当地官府百般讨好盗户,只是求他们不要闹事,影响官吏的晋升之途。
寿宁的“盗户”问题真的很严重,严重到那些被否认是盗户的百姓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竟然拦住了大明齐王殿下的车马,向他老家来鸣冤了。
厚厚的一叠案卷就摆在周士相面前,里面是这十多年来寿宁县衙的大小断案宗,还有历年给盗户发放的钱粮户册。
“宁可死后叫当作贼,不可生前不做贼。”
寿宁流传的这句话,让周士相哭笑不得的同时,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背后所折的法制缺失及
为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所在。
盗户之所以在寿宁猖獗,之所以不为耻,反而
争做,归根结底不是
的自私和恶,而是官吏的不做为。
因为怕事,官员们将贼当成祖宗一样供着,那么这些贼就永远成了官府和奉公守法百姓的祖宗了。
盗户有多严重?
军司打听来的一个笑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说是顺治十二年寿宁知县任某的
儿被一个狐狸
迷惑,于是任知县去请一个茅山道士将这狐狸
捉
瓶中,要用火来烤。结果那狐狸却在瓶里大声呼喊:“莫烧,我乃盗户!”那茅山道士听了这话,如何理会,仍要作法去烧。可那任知县却好像叫
抽了筋骨般,吓得赶紧叫
将狐狸放出来,说是盗户烧不得,惹不得。烧了这个盗户,那会引来一帮盗户,他这小小知县如何能安生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