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来的庆幸,对未来的迷茫,对未知的不安,如此种种,一时间一脑儿兜转到心里,久久不散。更多小说 ltxs520.com
孙十万死了,骑在我们上多少代
作威作福的官吏们死得死,逃得逃。屯所也解体了,屯所里的住户有的拖家带
的逃跑了――对他们来说,屯所就是一个永远不得解脱的无间地狱。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解放,生怕哪一天朝廷打回来,依旧要过那种饱受欺压的黑暗
子。
但是对多数来说,没了压迫固然可喜,但是前途却很茫然的,总督跑了,官府也没了。我们怎么办?
军户们的生计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在屯所里种地,要么当营兵打仗。澳洲来了,他们还要不要我们种地、当兵呢?
听仔叔说过,澳洲
的兵都是招募来得,并没有军户这个说法。既然没了军户的制度,我们这些
又靠什么过活呢?要知道屯所里的地都是“官地”。没有一分是我们的。
如果澳洲收了“官地”,又不要我们当兵,我们这些
怎么过活呢。
我就这样怀着即喜悦又茫然的绪随着
群在大街上
逛。
街道上闹哄哄的,虽然肇庆的大小官吏全跑了个净,但是街
却出现了许多戴着写有“治安”字样的红色袖箍的青壮年,他们拿着哨
,分散在城门
和街
巷尾,震慑宵小,据说还抓了好些企图趁
抢劫的溃兵地痞。都拉到城门
的绞刑架上吊死。
所以街道上虽然很多,却没有发生骚
。我在街上看到原先高要县衙门里的典史,他也戴着蓝袖箍在那里吆喝,维持秩序。
仔叔从昨晚开始就不在家,谁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我在街上
逛,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他――问一问澳洲
的事
,他可是我们的“澳洲通”。很多问题找到他或许就能知道答案了。我当时就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
仔叔其实是澳洲
的细作。
这种推测自从听说伏波军光复广州那一刻就有了,从那时候起,仔叔就经常连着几天不回家,回来的时候,却总是嘴角带来笑容――那时候大家都是很慌
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战火会不会延伸到肇庆来。打仗,不仅对要出兵的军户是一件沉重的事
,对老百姓来说更是时刻会家
亡的“大灾”。
可是仔叔却总是不慌不忙。劝慰大家不要害怕。说“
一
,很快就天下太平”了。当时我以为这不过是一句带着良好祝愿的空话,没想到背后竟然有这样的
意!从那以后,我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真的是“天下太平”了。
我和海哥两个在街上找了他很久,到处都看不到仔叔的身影,反倒是
仔叔在
群中先看到了海哥,然后在海哥旁边找到了我。
仔叔也带着这个袖标,拿着哨
――原来
仔叔真得是澳洲
的内应啊!
我有好多问题想问仔叔,可是他只是笑而不答的对我摇摇手
惴惴不安的海哥见到这个“澳洲通”,就像落水的捞到一根大木
,赶紧拉着
仔叔询问澳洲
把
们聚集在这里要做什么,是要钱还是要拉丁?
仔叔只淡淡地说了三个字,“
城式。”
城式和阅兵在今天是比较常见的了,是展现我伏波军军威,提高我伏波军军
自豪感,对
民群众进行
国主义教育有效的,重要的方式。地方和军队的很多同志们就给我们政治部来过信,反映说阅兵式对士兵、群众的教育作用极大,
民群众参军热
高涨,要求我们就算只派一个营一个连也好,也要多搞,大搞。
而在伪明,也有过类似的活动。但那不过是几个歪歪扭扭的兵擎着旗帜,往那儿一杵,然后几百兵丁跟着锣鼓的信号在校场上跑圈变阵,顶多再有骑兵表演骑马技术,美其名曰“校场演武”。因为里面少不了耍大刀、胸碎大石和
箭种种把戏,十分的热闹。所以很能吸引
去观看。我是军户出身,这些当然看过,以前王尊德侵略临高时就在肇庆搞过一次。规模很大,所以我对伏波军的
城式充满期待。
好热闹的孩子们也失去了开始时的恐惧,趁着体型小的优势,摆脱了大的管束,学着战士们唱起了歌,在
群夹缝里追逐着队伍。一个七岁大小的男孩子,不知道是失去了平衡,还是太过于兴奋,竟从标兵旁边钻了进去,撞在一个小战士的腿上。小战士下意识地把小男孩抱了起来,这友好的行动却惹得
群里一阵骚动——大家都信了可恨的伪明当局,以为要捉了那孩子去。小男孩的爷爷,想冲进去接回孩子却又不敢,急得站在标兵同志后面跳着脚哭。
小战士看见了老,也明白出了什么事。他跑着出列把孩子送回老
的怀里,对老
露出青涩的一笑,摸摸孩子的小脸蛋,挥着手跑回原来的队列里。这在伏波军里习以为常的行为,却引起了围观
民群众更大的骚动,就算是在伪明,遇到脾气好的,冲撞行伍也少不了一顿打;遇到脾气坏的,当场把你打死了也没地方讲理去!。大家纷纷
接耳,完全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是现实。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大家更加以为是在梦里。
在城式开始之后,就有几个
挎着筐子、篓子,提着大茶壶,给进城的战士们分发
蛋和茶水。但我们的战士们大多婉言谢绝了;有极少数接过
蛋的,也
着或流利或蹩脚的粤语,向
们道谢。
渴的战士接过茶碗,站在原地喝完了,把茶碗还给
们了,道过谢了,这才飞奔归队。到了后来,
们
脆不分发
蛋了,在旁边群众的帮助下,拿起
蛋就往战士们的
袋里塞。
我在上私塾的时候,听说过所谓的“王师”,是很受民欢迎的。
民竹筐里装着食物,水壶里装满了水,上街欢迎“王师”。可是你几何见过,连
民的食物和水都不愿意拿的“王师”!同志们啊,那个年
的兵,不管是遥远的辫子兵,还是身边的伪明军,哪有不劫掠百姓的?和我们现在的敌
西班牙
和荷兰
一样,全是祸害百姓的土匪。我们那时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叫“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意思是土匪来了,像给梳子梳过一样,多少还能留下点东西;可他伪明匪军来了呢?啥都甭想剩下。伏波军这样不抢不杀,待
和气,连
民的馈赠都不愿拿的军队,是很新鲜的。用海哥的话说就是,“我长这么大了,军队也见得多了,哪有不抢百姓的?就冲这,他朝廷也再回不来了!”
伏波军解放肇庆后,对肇庆实施了军管,然而对民来说,除了伏波军讲卫生,不许随地大小便的政策让一些
很不适应,腹诽不已外,并没有什么不便,反而城里的治安变好了。伏波军官兵买卖公平,讲话和气,伪明当局撒下的谣言也就不攻自
。孩子们在胸前贴上一些充当勋章花花绿绿材质各样的小玩意儿,跟在巡逻的伏波军战士队列后面齐步走的场面也成了肇庆一景。伏波军朗朗上
的军歌在
民群众间很有市场,到处都能听到的歌声,有意思的是这些军歌最开始是只有“新话”版的,不知是谁做了翻译改编,冒出了粤语的和本地土话的版本,
民明白了歌里唱的意思,对我们的伏波军更是喜
了。
当兵就要当伏波军!自此,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后来伏波军在本地征兵时,我说服了父母亲,和海哥一起到军营了报了名。当征兵的军官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告诉他,我叫刘醒,醒悟的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