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清 > 第三十五章 宸衷独断

第三十五章 宸衷独断(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农夫山田有眼泉 魔潮起时 贞观帝师 仙侠世界 不灭龙帝 宰执天下 我的韩国前女友们 极品地主 武极狂潮 火影之主神系统

不赞成也得赞成,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更多小说 ltxs520.com

甚至想过“师祺祥故智”,以不合祖制为由,废罢垂帘,“请两宫皇太后退居后宫颐养”.但略一想,就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祺祥政变能够成功,三个原因最为关键。

一个是肃顺在朝中其实孤立无援,他用汉,得罪旗和宗室;他跋扈,朝中大佬,不论满汉,得罪个遍;他的奥援其实在地方督抚,但天长水远,缓急难恃。何况那班湘军将领,只要新政府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又何苦为了肃顺和朝廷作对?

一个是恭王勾上两宫,掌握了大义名分,以上凌下,理直气壮;现在“仿祺祥故智”,就是倒转过来,就是臣贼子。

一个是好歹掌握了两支兵力,胜保的一支间接发挥了作用,关卓凡的一支直接发挥了作用。

现在呢?

现在的恭王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肃顺当年的角色。他杀掉了肃顺,但肃顺“泯灭满汉之别”的政策全盘继承下来,重用汉,裁抑旗,早就被旗和宗室视为又一个肃顺。

肃顺跋扈,恭王对两个嫂子也不够礼貌,但他和文武百官打道时,却是一派贤王风范,这一点胜过肃顺多多;可他推行洋务,较之肃顺,又多了一大批守旧派的敌,因此“多退少补”,又和肃顺扯平了。

所以,如果发动政变,根本不会得到足够的支持。

事实上。如果没有两宫皇太后的坚定支持。恭王的许多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如果自砍大树——假设真能把大树砍倒。那也是自除荫庇,继之倒霉的,会是恭王自己。

最重要的是,家手里有兵,自己手里没兵。

吴建瀛部就驻扎在丰台,实实在在肘腋之间。文祥、宝鋆、曹毓瑛都见过吴部,留有极刻的印象,共识是:什么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再加上步军统领衙门,绑在一块儿,也不是家这一支兵的对手。

何况,这一堆“京营”,并不会都听自己的话。

何况,轩军的大军,就驻扎在天津呢!

想到家大未平,就早早地在北京城下放了一支兵;大刚平,大军就北上天津,就像一小一大两把钳子。把整个北京钳得死死的——原来是等在这儿呢!

国手布局,令生畏。

恭王还是有本钱的。

他的本钱。一个是两个兄弟,一个惇王,一个醇王。惇、醇宣宗亲子,宗室之中最重要的成员,都会为他说话,说话都有该有的分量。惇王是他刚刚结成的盟友,醇王这个弟弟他从小看到大,感最笃,不会也不能不为他说话。

一个是恭王秉国三年,亲手提拔了一大批中高级官员,他们大多还是很感激恭王的知遇的,这些,不会都闭上嘴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曾国藩等地方督抚。恭王继承肃顺的政策,大力支持曾国藩等汉官,终于克竞大功。这班,对恭王是很有好感的。他们如果向朝廷要求恭王复出,作用比宗室还要大。

曹毓瑛的建议,叫恭王容颜惨淡,文祥、宝鋆、曹毓瑛三个看了,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良久良久,恭王苦笑着说道:“你们何苦我如此?这个王爵,我不要了就是。难道以宣宗皇六子的身份,我还过不得下半世么?”

文、宝、曹都极为不安。文祥说道:“六爷,你万不可如此!自古成大事者,哪一个不受艰难困苦挫折的?朝廷和国家,都离不得六爷!”

宝鋆接上:“我们几个,也离不得六爷!”

这句话着实重,恭王大为感动,不由就红了眼圈。

事实上,这也是句大实话。恭王的一进一退,不知牵扯着多少的前途?不为他自己考虑,也得为跟随他的那些考虑。

现实压倒了骄傲,恭王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计划。

这一招出乎慈禧和关卓凡的预料,慈禧有一拳打空的感觉,颇不得劲。

她本来已经憋足了劲儿,连“后手”都准备好了——提前写好了黜置恭王的谕旨。这是防备万一倭仁办不下这个差使,就不管“会议”结果如何,直接通过内阁,明发上谕。

倭仁是一定会仰承上意办事的,但参加“会议”的可不止他一,有恭王一脉的,有两面讨好谁也不肯得罪的,倭仁不是没有寡不敌众的可能。

好,现在“会议”也不用了。

这一道谕旨是圣母皇太后生平第一次“做大文章”,花了她好大的力气,如果颁不出去,“心血”就白费了,实在别扭!

想一想还是太便宜了恭王,不能尽如你们所愿——上谕照发!

慈禧这么做并不是真为了“出版自己的作品”,而是因为,同样是“退居藩邸”,一种是恭王自劾,然后两宫“准予所请”;一种是明发上谕,斥责黜退。两者意味大不相同,后者对恭王的打击要大得多。

第二天召见内阁,颁下上谕:

“谕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多招物议,种种形等弊。似此重,何以能办公事?

“恭亲王从议政以来,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看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暗使离间,不可细问。每召见,趾高气扬;言语之间,诸多取巧,满胡谈道。似此形,以后何以能办国事?若不及早宣示,朕归政之时,何以能用行政?

“似此种种重大形,姑免究,方知朕宽大之恩。

“恭亲王着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预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特谕。”

说句实话,单就遣词用句而言,如果这真是“作文”,非被老师打个大大的“红叉”不可。

关卓凡曾经想过,要不要找代她写这个上谕——不好意思,关贝子的古文功底也是不够瞧的。但终究作罢。此事太过机密,除了两位御姐和他自己,几乎不可于第三之耳——包括始作俑者蔡寿祺。

他转念一想,其实这样更好,因为一眼就能看出乃是出自主亲手,反倒增加了震慑的力量。

他的判断是对的,这篇上谕念出来后,内阁诸臣,无不凛然,没有谁对私塾蒙童水准的文字发笑,主“宸衷独断”的权威树立起来了。

倭仁请旨:“恭亲王既退居藩邸,其差使甚多,不可废弛,请两宫皇太后派员接办。”

慈禧沉吟道:“关卓凡去了上海,总要一段子才能回来,军机上文祥他们几个手确实不够,这样吧,叫许庚身进军机!”

一连两道谕旨下发,朝野震动。

恭王终获严遣,而且,家已经“躺倒挨捶”了,还是不放过!

主雷霆之威,惊心动魄。所有的,都在心里边“矮了一矮”。

许庚身进军机,也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因为,这出乎所有的预料。

许庚身的资历,比之现在的几位机枢,实在太浅;还有,他是“恭系”,去一恭而一恭,什么意思?

但许庚身的直军机,让汉官、特别是南方籍的汉官,不论朝廷的还是地方的,都极其振奋。

军机大臣的数,并无定额,但一般来说,应该至少有两位汉,一位北方,一位南方。但事实上,这条“潜规则”并非总是得到认真执行的,许多时候,军机上只有一位汉,以为点缀。

比如恭王当国三年,军机上的汉官就一位曹毓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穿越到异世界的大叔得到了配种大叔的称号 穿书后主角们为我打起来了 白月光是年代文假千金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重生八零:被最猛硬汉掐腰宠 真不是故意想红的 穿成痴傻炮灰后我逆袭成团宠 快穿之鱼忧生存性爱之旅 两不厌 清穿之大佬五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