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吓了一大跳,半响才回过神来。
“不是吧。你几句话的功夫,就赚了三四十万?”小云愣愣地说道。
“还好吧,”孟子涛显得并不太在意,实在是这种类捡的多了,对他来说,已经没多大的惊喜了。
“这还好?”小云呆愣了片刻,说道:“土豪,咱们做朋友吧!”
这话让孟子涛感觉天雷滚滚,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何婉奕轻轻踢了小云一脚,没好气地说:“你这丫头,说什么呢!”
小云嘻嘻一笑道:“开个玩笑嘛,小女子难道还会跟你争啊!”
何婉奕俏脸一红,娇嗔道:“死丫头,下回再胡说八道,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小云揶揄地笑道:“这话你自己数数,说了多少遍了,不过,我的嘴怎么还好好的呢?”
“哼!”何婉奕冷哼一声,如果在平时,她肯定要找小云算帐,现在外人这么多,她也只能这么表示一下。
“好啦……”
正当小云和何婉奕说笑的时候,舒泽对着孟子涛轻轻一笑道:“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孟子涛愣了愣:“什么意思?”
舒泽手指着桌子上一枚核桃道:“你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枚核桃有问题啊!”
孟子涛微微一怔,心想,难道舒泽也看出来了?但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当然,他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表现还是装作很诧异地说:“我刚才只是拿这对核桃凑数的,并没有发现这枚核桃有问题啊!”
孟子涛的表演瞒过了舒泽,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相信:“你真的没看出来?”
孟子涛有些无奈地说:“我骗你干嘛,当时我的注意力都在这枚玉勒上,再说了,这就是一对普通的鸡心核桃,我花时间研究它们干嘛?”
“真没有注意?”
“真没有!”
孟子涛显得很无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种事情有什么好隐瞒的?你还是说说这枚核桃到底有什么问题吧。”
说着,他就拿起了舒泽说的那枚核桃,打量起来。
舒泽说:“你没觉得这枚核桃比另一枚要轻吗?”
孟子涛轻轻掂了掂,说:“确实要轻一些。但如果光是这样,也不能说明问题吧?”
舒泽说道:“你不觉得核桃的缝隙大了一点吗?而且你仔细看,右半边比左半边还要高上一些。看起来很不自然。”
举起核桃端详了一番,孟子涛装作惊讶地说:“你是意思是说,这对核桃被人解开过?”
舒泽说:“我觉得很有可能。”
小云马上想到了一个可能,说道:“难道这里面藏着东西?”
舒泽耸了耸肩膀:“这个就不好说了,或许有,或许只是有人搞了破坏,担心之下。用胶水粘上去的。”
孟子涛说:“大军,你那有刀吧?”
“有的。”
大军拿出一把小刀,放到了桌上。
孟子涛把刀打开。试了一下锋利程度,感觉没问题,接着就小心翼翼地把核桃重新分开。
由于担心把里面的东西损坏,孟子涛动作很慢。足足用了十多分钟。才把核桃打开,就见里面有一用纸张包裹起来的东西,长约三厘米左右。
小云惊呼了一声:“真的有东西!”
孟宏昌接过话道:“快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孟子涛小心地把东西从核桃里拿出来,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条用果核雕刻的小船,船首做着一位老人,左右放着方几、书卷等物。中作篷栊,两面共有四扇窗。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另有茶炉。
此物虽小,却精美绝伦,不但各件器物惟妙惟肖,并且所刻人物气度潇洒,十分传神。而且整器只有三厘米左右,材质又是果核,这种雕刻技艺真是惊人天人。
舒泽惊讶道:“原来是核雕!”
所谓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见于著作中最早的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艺人,“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孟宏昌惊叹道:“这个好像是桃核雕刻的,水平能有这么高,作者应该不是普通人。”
这个时候,孟子涛把船身翻了过来,就看到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另外还有一枚印章。
孟子涛拿出放大镜一看,发现原来是“王.毅印”三个字。
“居然是王.毅雕刻的桃核舟!”舒泽看到款识和钤印,就有些不淡定了。
何婉奕说道:“这个名字好像有些熟悉啊,我好像在哪个书上看到过。”
孟子涛笑道:“魏学洢的《核舟记》,有没有印象?”
“啊,原来是他!”何婉奕他们都恍然大悟。
明代核雕,最为著名的首推用桃核雕刻而成的舟船“桃核舟”,首创人就是这枚核舟的制作者王.毅。
王.毅,字叔远,又字叔明,号初平山人,人称“鬼工”。他是晚明清初时期著名的雕刻工艺家。他的名字能为世人所知且流芳百世,就得益于何婉奕说的那篇,魏学洢的《核舟记》。
据现有的资料获悉,王.毅的创作活动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初间,他善雕刻,能因材设计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细入微,雕刻技艺高超,冠绝于时。
但留世作品却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只有4件,而且其中3件只有文字记载。
其中,果核雕刻作品有2件,分别是桃核舟《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东坡泛舟赤壁》,木雕作品1件,为微型木雕《天封塔》。
另外,传世实物有一件,果核雕刻品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现藏于国内博物馆。
孟子涛思考了片刻,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那枚《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了。”
舒泽说道:“我记得这枚桃核舟是王叔远送给李日华的吧,后来李日华同样也写了一篇《核舟记》。”
孟子涛点了点头,随即拿出手机,上网一查,片刻后,就查到了相关的文章。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仅八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开则内栏楯。”
“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奇哉!”
孟宏昌把这篇短文读了一遍,再对比眼前这枚核舟,笑道:“不用说。这就是文章里说的这枚核舟了。小涛。你这个漏可捡大发了。”
孟子涛笑着摆了摆手:“到底是不是捡漏,还得鉴定了再说。”
“不是吧,都这样你还觉得有假?”小云说道。
“照理说确实不太可能是赝品,但我们这行可没有照理这个说法,东西的真假必须有理有据才行。”孟子涛笑道。
“真是麻烦。”小云嘀咕了一句,而何婉奕则暗自点了点头,觉得孟子涛这个态度不错。
看孟子涛准备鉴定,孟宏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