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把第一题答完了,习惯性地想去看时间,这才想起来已经把这个“定时炸弹”藏了起来,要不然现在还不一定能答完这题呢。不由得笑笑,继续开始答第二题。
有了上一题作铺垫,他明显感觉接下来的答题要顺畅得许多,
首先是比上一题敢写了,所谓衔接的话,有时候并不用考虑太多,先能写出来多少就写多少,总好过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强。
再次,就是写着写着,他开始发现自己手中的“笔”真是变得越来越润,写字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连需要订正的错别字都变少了。
写到第三题的时候,他已然全面理解了她的一片苦心。她之所以让自己做这么多大题,无非就一个“节奏”问题!
可别小看了这个“节奏”,要是没有节奏或者不适应这种边想边写、速想速写的节奏,那就是方寸大乱,非死不可。可如果适应了这种节奏甚至能够独创属于自己的节奏,那必定无往而不利。
手在白纸上哗哗写着,发出悦耳的声音,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开始答第四题了。这一次,他在题与题之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过渡,他答题的手法也变得越来越熟练。先不太考虑逻辑关系,把方便展开的要点放在最前面说,比较难论述的要点放在最后说。
这一点其实很是有的放矢,是直接针对判卷考官的策略。因为这样一调整,首先映入考官眼帘的都是比较完善的回答,等他们看完靠前的一二三点,心里已经给出了大致的高分,这时再去看后面的五六点,就有些走马观花、就坡下驴了。
他越写越有心得,就在迅速答完第四题,准备进入第五题的时候,枕头底下传来一阵急促的闹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