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利将大部分工作都分了出去,不过有些事还得他亲自来处理。01bz.cc
比如说如何处置管效忠、明安达礼、郎廷佐和达素四的问题。
当初大兴军俘获郎廷佐和达素后,李元利并没有杀他们,而是放了两名鞑子回燕京,传达了让小福临用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家来换取俘虏的条件。
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恶心一下福临。无论他换与不换,吃亏的都是福临。
换吧,别会说他卸磨杀驴,吴三桂和尚可喜为主子“尽忠”还没几年呢,就将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家眷后
之上,这有点太不要脸了;不换吧,郎廷佐这辽东汉官还无所谓,但达素可是镶黄旗满
高官,和满洲贵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这些
会不会因此而不满?
小福临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他悄悄下达了抓捕吴三桂和尚可喜家的命令,准备用来换取达素和郎廷佐回京。
在他的心目中,吴三桂和尚可喜丧师辱国,正是因为他们在四川和广东的惨败,才导致“我大清”国势如此糜烂,他们的家眷本就该杀,如今还能废物利用一下,这可是十分划算的事。
至于吴应熊是他的妹夫,这问题完全不用考虑,生在帝王之家,哪有什么亲可言?
只不过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就泄露了出去,吴应熊兄弟二、尚之信和他的几十个弟弟妹妹都逃了个无影无踪。
但这事传扬出来之后,对于汉官汉将们来说却是个致命的打击。明眼
都看得出来,福临想换取的主要是达素,至于郎廷佐,只是捎带手的事
。
很多降清久的汉官回想了一下这两年来满
对他们态度的转变,却全都惊慌地发现,朝廷已经不会在乎他们这些汉官汉将了!
东虏伪朝对汉汉官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老
对汉
的屠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黄太吉对汉
大量拉拢和招抚并委以重用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福临亲政后逐渐疏远汉
的阶段。
自老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后金就遇到了如何对待和处置当地汉民的问题。
当时老对待汉
主要是两种措施,一是大规模的屠杀,二是将抓获的大批汉民分给鞑子为
。
黄太吉上台之后,为了解决当时才缺的状况,开始通过科举、荐举等方式大量选拔汉
士子为官,而且对明朝降官降将的招抚和录用更是不遗余力,不但重礼相待,而且
格提拔。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将降清之时,黄太吉便对他们使用了满洲高层贵族之间才使用的“抱见礼”,并且格将他们封王,这让当时的满族小官都颇有怨念:“昔太祖诛戮汉
,抚养满洲,今汉
竟有为王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
殊不知正是因为黄太吉重用汉,才能有
后的满清
关!
鞑子关之后,因满
并无治政经验,所缺
才更多,多尔衮摄政时期,仍然延续了黄太吉选拔重用汉
的政策。
但到了福临亲政之后,满洲贵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治经验,于是开始歧视打压汉官文士,再加上近几年来在对大兴军的作战中节节败退,满在绝望的心理下,已经对汉官产生了极度排斥的
绪。
满清朝廷薄西山,汉官在满清朝廷中不受待见,又怕落
大兴军手上被诛杀,正是
自危的时候,却传出了朝廷要抓捕吴三桂、尚可喜二
的家眷后
去换取达素和郎廷佐二
的消息,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惊恐?
吴三桂和尚可喜二对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是死于大兴军手上,可说是“为国朝尽了忠”的!但这才刚刚过了几年,鞑子就翻脸不认
,连抓了功臣之后去换俘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这些汉官哪里还有一分安全感?
不过这正是李元利喜闻乐见的事。
李元利已经得到军司密报,知道鞑子已经不会再来换
,但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郎廷佐和达素。不过管效忠和明安达礼,却必须要安置了。
当初这二投诚之时,李元利曾经答应过他们,只要立下功劳便可将功赎罪,这两
引大兴军从策门
南京,轻而易举就
了城,算得上是大功一件,李元利当然不可能再去追究他们原来的罪责,而且还在他们投降的消息没有传到燕京之前,就用鸽信令燕京军
司的
员将他们二
的家眷从燕京救了出来。
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管效忠和明安达礼以李元利感恩戴德,因此李元利现在也可以放心地使用他们。
按李元利原来的想法,是要将他们和明安达礼麾下的四百多蒙古马军当成骑兵教官来用,但自从军司将两
的家眷救回南京之后,李元利却改变了想法。
管效忠暂且不说,这明安达礼可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
科尔沁部在满清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满清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位列蒙古二十四部之首,是满清统治蒙古地区的重要依仗力量。
了解到了这些况,李元利才决定重新考虑对他们二
的安排,不再想着让他们去做骑兵教官。
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这是大兴军现在唯一的短板。
大兴军的战场即将转移至关外,在茫茫的原之上,没有机动力极强的骑兵,首先就落了下风!就算大兴军的步兵对战之时能够战胜骑兵,但骑兵要脱离战斗,他们也只能
瞪眼,这种
况李元利当然不愿意看到。
征服蒙古诸部,将马背上长大的牧民变成自己的骑兵,这才是李元利现在最大的目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他不惜使用任何手段,当然最好用的招式还是和解决西南土司一样,将部落中掌权的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全部掉,再慢慢地拉拢同化那些牧民。
不过蒙古各部和西南土司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时常迁移,而且普通牧民和汉之间几乎没有任何
往,如果像对待西南土司一样处理,那肯定行不通。
因此明安达礼这个蒙古“黄金家族”的后,就成了解决蒙古问题的关键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