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照片相比,没有任何改变。
白栗栗翻回去对比了一下,确认孩的身高和外貌都没有任何改变。
不可诉诸言语的不安涌上来。
不要认出来,不要认出来,不要认出来。
另一张照片,孩骑着式样过时的自行车在街上滑行。周边的行
穿着那个
时代最流行的喇叭裤,墙上贴着海报,绘製着奥运五环和「1972」。
又一张照片,泛黄的黑白纸页上,那个孩身着水手服和过膝袜,和其他三
个同框,好像一家
的相片。其他
的脸被黑色马克笔抹去,只有同一个
孩
脸静静地笑着,远处是大海,还有冒起黑烟的蒸汽船。
孩浑身赤
,腰肢伸展,露出
的
沟,一脸媚笑。这是一张以某种外
文写的海报,大概是某场色表演的宣传单。
记不清是第几页了,孩身着肥大的艺伎和服,抹着浓妆,云髻高耸,侧身
跪坐,露出白色的脖颈,妩媚万分地注视着镜。青春的容颜一如彩色照片上的
她。
一张张地翻动相片,完全不能抵御诱惑。同一个孩,唯一改变的是地点和
时间。
孩戴着布帽,穿着格子外套,怯生生地站在镜
前,看上去瘦了许多。她
背后的建筑物上,纳粹的万字旗随风飘扬,一旁的士兵手执冲锋枪,面容严肃。
如果这些不同年代的照片展现的是一个从幼童到老年的一生,所唤起的应
该是感慨之;但是,前后跨度了近百年的照片中,
孩不变的青春容貌就是诅
咒,只能唤起不见底的恐怖。
孩的脸渐渐分解,好像眼目
鼻被大脑当做不同的部分处理。但是,还是
逐渐认出来了,这个孩。
不要,不要,不要。
最后一张褪色的照片,颇具年代感的场景,孩身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及地长
裙,戴着过大的蕾丝宽簷帽,夹着收起的遮阳伞,好似哥特电影中的面色苍白的
主角;她挽着身穿肥硕的老式礼服的男
,站在一栋建筑前。
孩笑容僵硬,因为那时候的摄影需要长时间的曝光,被拍者必须长时间保
持同一个姿势。背景的建筑很熟悉,因为白栗栗曾经在历史课本上见到过。
阳光下金光闪闪的工业时代的奇迹,以钢筋和玻璃搭建的水晶宫。这栋伟大
的建筑建于1851年,在1936年被焚毁,如今早已然无存。
唯有那个孩,好像不被时间影响一般,以永远不变的容貌,跨越所有灰飞
烟灭的瞬间,向照片的拍摄者展现着密码般难解的微笑。
怎么可能不认识这个孩。
白栗栗伏在墙上,大呼
空气,但是抓不住存在的实感。
照片可能是伪造的。
但她的内心非常清楚,照片都是真的。
相册的主角,那个孩也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她突然明白了娜拉纳的话的含义。的理
无法承受的、超乎
智的神秘,
现在实实在在地灼烧着她的手心。她看到自己一直赖以为生的世界,在这一沓老
照片前,一砖一瓦地轰然倒塌。
身着维多利亚长裙的孩向她露出诡异的笑。
以不变的形态,永恆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点的孩的笑——自己
的笑。
照片上的孩,正是自己,白栗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