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丑陋吗?——
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柏杨《丑陋的中国
》序言
冯骥才
与
确实会擦肩而过,比如我和柏杨先生。龙腾小说 Ltxsfb.com
一九八四年聂华苓和安格尔主持的”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对我发出邀请,据说与我一同赴美的是诗
徐迟。同时还从台湾邀请了柏杨先生。但我突然出了点意外,没有去成,因之与这二位作家失之
臂,并从此再没见过。
生常常是一次错过便永远错过。
转年聂华苓再发来邀请。令我惊讶的是,在我周游美国到各大学演讲之时,所碰到华几乎言必称柏杨。其缘故是
一年他在
荷华大学演讲的题目非常扎眼和刺耳:”丑陋的中国
”。一个演讲惹起的波澜居然过了一年也未消去,而且有褒有贬,激烈犹新,可以想见柏杨先生发表这个演讲时,是怎样的振聋发聩,一石撩起千层
!其实作家就该在褒贬之间才有价值。我找来柏杨先生的讲稿一看,更为
一年的擦肩而过遗憾不已。其缘故,乃是当时我正在写《神鞭》和《三寸金莲》,思考的也是国民
问题。
国民是文化学最
层的问题之一。国民
所指是国民共有的文化心理。一种文化在
们共同的心理中站住脚,就变得牢固且顽固了。心理往往是不自觉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对於作家来说,则是一种集体
格。由於作家的天
是批判的,这里所说的国民
自然是国民
的负面,即劣根
。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
国民劣根
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
》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
国民
的负面。应该说,他们的方式皆非学者的方式,不是严谨而逻辑的理
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
格中的痼疾。鲁迅与柏杨的不同的是,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
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
物画廊中前所未有
物形象——阿q,遂使这一
物具有
刻又独特的认识价值。当然,鲁迅先生也把这种国民
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
问题的”心脏”——这也是他当年由小说创作转
杂文写作的缘故。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
写
小说,而是通过杂文的笔法单刀直
地一样样直了了地摆在世
面前。他在写这些文字时,没有遮拦,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像把一张亮光光的镜子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哪儿脏哪儿丑,想想该怎么办。
被指出丑陋之处的滋味并不好受。这使我想起从十九世纪下半期到廿世纪初西方
的”传教士文学”——也就是那时到中国传教来的西方的教士所写的种种见闻与札记。传教士出於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於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在这之中,对中国
国民
的探索则是其中的热点。被传教士指出的中国
的劣根
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往往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切切相关。由於
们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那段被屈辱的历史记忆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
直面这些出自西方
笔下的批评。这种传教士文学倒是对西方
自己影响得太
太长,而且一成不变甚至成见地保持在他们的东方观中。这又是另一个需要思辨的话题。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