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九洲清晏,同道堂。
同道堂是位于九洲清晏殿西侧的三间套间,咸丰皇帝很喜欢在此居住,为看戏方便,还特意在堂前添盖了一座戏台,不过,这戏台已经有些日子没派上用场了。
房间里,咸丰正飞快的翻看着一份份军机处剔选出来的反对废除八旗制度的折子,内容他基本不看,只看名字,翻完厚厚一叠折子,他忍不住长叹了一声,在他含糊的表明了态度之后,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反对,着实有些让他头疼。
默然半晌,他才开口问道:“那些人还跪在外面?”
跟前太监连忙躬身道:“回皇上,肃亲王等一直在大宫门外跪着。”
略微沉吟,咸丰才轻声道:“宣彭蕴章觐见。”废除八旗制度一事,汉大员皆是避之唯恐不及,人人三缄其口,但他心里清楚,朝中汉大员的态度皆是大力赞成,目前这情形,不能让他们置身事外。
听的咸丰宣召,彭蕴章心里暗暗打鼓,他清楚,定然是为废除八旗一事,他身为朝中汉臣之首,在这件事情上还真是不敢发表意见,这事太大,在他看来,汉臣置身事外不掺和这事是最为明智的,汉臣若是掺和,不定就会授人以柄,有恭亲王等人推动此事,已是足够!
进的房间,叩安见礼之后,彭蕴章借着起身的机会飞快的瞥了一眼,见的咸丰微蹙着眉头,案头上散乱的摆放着不少折子,显然是为废除八旗之事犯愁,心里不由忐忑,缓步踱到战俘跟前跪下。
咸丰沉吟了下,才道:“赐坐,赏茶。”待的对方谢恩落座,他才闷声道:“八旗之制已延续二百余年,旗人也由数十万增至数百万,生计也日渐艰难,早已成朝廷顽疾,但若贸然废除,则犹如沉珂下猛药......。”
咸丰这是还在犹豫不定?彭蕴章心里一沉,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若是咸丰犹豫不决,不会宣召他这个汉臣之首前来商议,召他前来,本身就足以说明咸丰的态度。
略微权衡,他才欠身道:“皇上,乱世用重典,大乱之后,方有大治,痼疾沉珂下猛药,断绝病根,方能迅速见起色。”
见他态度明朗,咸丰微微颌首,径直道:“废除八旗之制,乃彰显朝廷变法之决心,事关变法之成败,汉员不宜做壁上观!”
这是需要汉员造势?彭蕴章心头一喜,连忙起身跪下道:“微臣遵旨。”
当天下午,朝中一帮汉大员就纷纷上折子支持废除八旗之制,见这情形,原本处于观望的京师大小官员纷纷跟风,一时间,呼吁废除八旗之制的之声高涨。
次日一早,东南各省大小报纸尽皆在头版头条刊载了一篇《论八旗制度》的文章,公开抨击八旗制度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尖锐的指出,八旗制度是种族隔离制度,是西方殖民制度,是八旗绿营衰败之根源,是国家发展经济,富国强军之最大阻碍,必须坚决予以废除。
文章末尾则笔锋一转,言及,自秦朝大一统以来,历朝历代,唯有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将治下百姓划为四等,朝廷强分旗民,是一种倒退行为,并指出大清皇帝不是满蒙之皇帝,而是中国之皇帝,务必顺应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废除八旗之制,推行各族平等。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文笔犀利泼辣,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署名,文章署名赫然是长乐居士。
当日上午,东南各省督抚纷纷明发电奏,呼吁朝廷顺应民心废除八旗之制,紧接着,其他各省汉员以及部分满蒙督抚也相继明发电奏以响应,瞬间形成席卷全国之势。
五日之后,咸丰明发谕旨,宣布废除八旗之制。
督办政务处则明发告示,公布废除八旗制度善后事宜方案。
消息传开,朝野上下一片沸腾,满蒙官员如丧考妣,汉人官绅士商则是弹冠相庆,一片欢庆,南北各大报纸一片称颂。
京师,督办政务处。
督办大臣,恭亲王奕訢焦急的问道:“废除八旗制度善后方案已经公开,元奇的银子何时能够到账?”
肃顺连忙回道:“已经到账一百万银元,后继二百万元说是下个月到账。”
“下个月到账?”奕訢心里一沉,“如今急需银子稳定人心,如何能拖到下个月?京师数十万旗人急需安置,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乱。”
“津京战事才结束不久,高丽战事尚在继续,元奇能够及时划拨一百万,已算是尽力。”肃顺缓声道:“能不能着户部先将缺口补上,这两战,朝廷的开支并不大,况且征服高丽之后,也是交给朝廷,那至少是一省之地,就算是发卖土地,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略微沉吟,奕訢缓缓扫了众人一眼,道:“能否妥善安抚、安置京师以及周边旗人,关乎京师安危,也关乎能否废除八旗,容不得半点闪失。”说着,他看向奕枻和文祥,“五哥和文山去户部催促一下,明日午时之前必须将银子押解出库。”
顿了顿,他看向肃顺,“雨亭,再跟元奇联络,咱们等不起下个月,希望元奇这个月月底之前能将剩余的二百万到账。”
肃顺点了点头,道:六爷,咱们可以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奕訢迟疑了下,才道:“但说无妨。”
“这是易国城的主意。”肃顺笑了笑,道:“旗人子弟游手好闲,一无所长,可以将京师旗人青壮集中到京郊几个新军大营进行军训,不论是以后迁居东北,还是进入工厂,都有益处。”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奕訢点了点头,道:“张贴告示,以招募八旗新军的名义,一茬一茬的将他们送往新军大营。”
咸丰明发谕旨,废除八旗,在京师并未引发多大的恐慌,督办政务处公布的废除八旗制度善后方案,对旗人相当优厚,有子弟在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服役的,允许留住京师。
迁移东北者,多是针对生计艰难的旗人,而且同样给予优厚的待遇,发放丰厚的安家费,按人头免费提供三年口粮,赏赐百亩荒地等等。
愿意前往天津入工厂者,也同样给予各种优厚的安排和保证,不愿意听从朝廷安排,欲投奔各省地方亲友或是自谋生计的,发放安家费和路费,限期离京。
短期而言,这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变相赈济生计艰难的旗人,因为就算是废除了八旗制度,剥夺了旗人所有的特权,但皇帝和一众宗室王公都是满人,短期而言,对于在官场的旗人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当八旗新军、北洋水师招募新兵的告示一张贴出来,不愿意离开京师的旗人立时蜂拥前往报名,在京师这繁华之地呆习惯了的,还真没有几个愿意迁移往东北,为生计所逼那是没法子,有机会留在京师,谁不想留?
在招募新兵的同时,八旗京营的所有官兵则开始仿效新军进行各方面强化训练,有消息传出,开春之后进行公开选拨,裁汰一半兵额。
双管齐下,京师人心登时稳定下来,奕訢等人也长松了口气,从容不迫的安排大规模迁移东北事宜,移民东北是朝廷借废除八旗之机充实东北的既定政策,既为移民实边,开发东北,也是为满人预留退路,这事自然不能不上心。
此外,督办政务处开始大幅扩增人手,从各衙门抽调官员前来协助商议变法革新,推行新政等事宜,原本被一撸到底的奕訢、奕枻两兄弟再次变的炙手可热。
上海,镇海公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将一篇文章放在易知足案头,道:“大掌柜,外间有议论,废除八旗意义不大,纯属是换汤不换药,是不是写几篇文章在报纸引导下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