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高兴之余,突然皱起眉看着报纸,苦笑道:“明诚,你说这次喜峰
的捷报,有几分是真的?”
张学良以前也是领军打仗的,自然能看出战报不对劲的地方。更多小说 Ltxsfb.com杀伤敌军数千或许有可能,但缴获飞机1架是什么鬼?居然还缴获了11辆坦克和6辆装甲车,真当
本
的坦克是纸糊的?
报纸上刊载的那些战果,肯定有水分,而且水分极大!
周赫煊笑道:“六帅,不管捷报是真是假,它都必须是真的。你说呢?”
张学良一愣,随即点说:“确实,必须是真的。”
中国民急需这场大捷,它甚至可以说是现在中国军民的
神支柱,它打
了
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它必须是真的,才能激励无数国民抗战,才能坚固中国
民反抗的决心。
至于这场“喜峰大捷”,后世的讨论和研究很多,但都莫衷一是、说不明白。
有资料显示,29军大刀队只是杀退500多军;也有资料显示,大刀队斩杀
寇3000余
。但不管如何,杀退
本
的战果是真实的,而且确确实实炸毁
军18门大炮。
至于缴获装甲车、飞机什么的,说起来实在有些玄幻,愿意信的就信,不愿意信的也可以合理质疑。
但无可否认,那些奋勇杀敌的大刀队战士都是英雄。一场夜袭战打下来,只有零星十几幸存(也有说30
的),而这种夜袭战前后打了好几次。
29军的装备非常简陋,属于长城抗战部队当中的叫花子军。
可这些“叫花子”死守喜峰整整10天,不但多次打退敌
进攻,还数次夜袭冲
敌军阵地。而他们面临的是机枪大炮,以及飞机的轰炸,纯粹是在用血
之躯抵挡炮火。
如今29军还在喜峰死守,历史上的他们,一直坚守阵地未失。直到侧翼友军(晋绥军)防线被击溃,29军才被迫撤出喜峰
,其战斗之顽强可见一斑。
“可惜啊,可惜,”张学良唏嘘道,“这场胜仗,不该是宋哲元打下来的。”
周赫煊点赞同:“确实不该让他来打。”
宋哲元属于冯玉祥的左膀右臂,乃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在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的诸多战斗中都表现强悍。这个打仗确实很强,但却有着天生的
格缺陷——或者说是“优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哲元相当于冯玉祥和阎锡山的“集合体”。综合了冯玉祥、阎锡山的各种优点,同样包括了两无数的缺点。这家伙狡诈而又莽撞,贪婪而又义气,而且权利欲非常大。
北伐战争期间,宋哲元居然能玩出杀俘的把戏,而且一杀就是3000(有说500
的)。且不说他杀的俘虏是同胞,就算是四川的二杆子军阀,也知道不能
杀俘这种事啊。
张学良之所以说“可惜”,是因为宋哲元的身份太尴尬,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悲剧。
中原大战之后,随着冯玉祥倒台,“西北军”这个军事团体实际上消失了。而宋哲元属于西北军残余中最有实力的,他现在相当于西北军的神领袖,就连冯玉祥都悄悄写信内定宋哲元为继承
。
现在宋哲元凭借29军成为民族英雄,必然迅速扩大势力,甚至能吸纳许多以前的西北军来投靠。
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老蒋都不会坐视西北军复活,必然尽可能地打压其发展势。而华北这边又是张学良的地盘,就算张学良胸怀大度,奉军其他将领也不愿看到西北军壮大。
从宋哲元打出“喜峰大捷”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面临中央和奉系的双重打压。
而宋哲元又是个权利欲极盛的老牌军阀,他必然不愿屈服于常凯申,更不愿彻底投靠张学良,也不愿迎回老上司冯玉祥。那他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利用自己巨大的英雄名气,周旋于寇、奉系和中央三者之间,甚至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不惜选择跟
本
进行有限合作。
该死的政治!
该死的军阀思想!
如果换成太祖那样雄才大略之伟,肯定不会太过
迫宋哲元,毕竟对方的实力和名气摆在那里。让宋哲元在华北慢慢发展,做为抵御
寇进攻的屏障,这才是最好的用将用
方略——既可赢得民心,又可赢得军心,既彰显了自己的度量,还可以恶心
本
,何乐而不为?
可惜常凯申的格局实在太小,明知道不可能解除宋哲元的军权,却三番五次的迫宋哲元,差点把宋哲元
得投靠
本
做汉
。
这纯粹是费力不讨好啊,而且还民心尽失,落得个迫害抗英雄的骂名。
历史上的宋哲元,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抱住中央的大腿发展自己。他甚至都主动示好了,拒绝跟共党合作,以免引起常凯申的反感。可常凯申却各种不领,铁了心要吞掉宋哲元的部队。
老蒋这个啊,有时候脑瓜子真的不好使。似乎只要不在他控制当中的军阀,都是必须
掉的王八蛋,搞得反对他的
越来越多。
而太祖就刚好相反,只要不是敌,那都是朋友。就算以前是敌
,未来也可以发展成朋友,于是支持太祖的
越来越多。
只凭一个什么主义,在混不堪、内忧外困的民国,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再好的政治思想理念,都必须讲究合适的方法,领导
一定要有广阔的胸襟,换成太祖来当南京政府的领袖,宋哲元的部队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学良执掌奉系多年,基本的脑还是有的。他完全可以想象,今后几年华北的混
,这种混
比
寇进攻还可怕。
张学良这次因热河之战被迫下野,常凯申必然过来手华北事务。奉系的军权,常凯申肯定拿不走,但一定会染指民政事务,到时候中央和奉系的官僚能打出狗脑子来。再加上一个夹缝中崛起的西北军(29军),那就是三国混战的局面。
如果本
够聪明的话,根本不用再使用武力,就能利用三方面的矛盾,慢慢攫取自己在华北的利益。
事实证明,本
不是傻子,历史上差点搞出“华北五省自治”。
张学良对此毫无办法,他虽然心里明白,但却是力不从心。因为他能力有限,而且名声大丧、不足服,根本镇不住那些收编过来的西北军、晋绥军,更没有办法跟中央政府为敌。
不管是哪一边把事搞砸,张学良都必须为此负责,因为他是名义上的华北之主。
张学良如今顶悬着几十
大锅,就等着哪
落下来,他未来的任务除了背锅还是背锅。给中央背锅,给西北军背锅,给晋绥军背锅……想要不背锅,就只剩下
蒋抗
这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