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路德维希,凯尔特和你说过乔治六世准备去澳大利亚的事了吗?”
在希特勒那间气派非凡的大办公室里面,心看上去非常不错的阿道夫.希特勒同赫斯曼和哈尔德握了手,然后就笑着说起了乔治六世准备逃往澳大利亚的事
。更多小说 Ltxsfb.com从他的表
和语气来看,似乎没有把这事儿太放在心上。
“说过了,”赫斯曼斟酌了一下,“我想这会是一个麻烦……在未来也许会让非常
疼。”
“会吗?”阿道夫.希特勒笑了笑,“一个话都说不利索的国王和一群可悲的,好像丧家之犬一样的英国上等,他们能撼动我们的千年帝国吗?”
赫斯曼皱了下眉,他大约可以猜到一些希特勒的心思,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这位没有离开过欧洲的德国总理眼中不过是片放牧的蛮荒之地,根本不可能对强大的欧洲合众国构成威胁。
但同时,蛮荒的放牧之地距离欧洲实在太远,而且那里的防御力量貌似不弱。至少本
忙活了几年,连澳大利亚的边都没碰着,而且还在南太平洋空中拉锯战中损失了几千架飞机。
如果德国硬要去进攻澳大利亚,那么免不了要来一次花费巨大的劳师远征,搞不好还是一场持久战。
另外,进攻澳大利亚的跳板又都在本掌控之中,
涉起来也很麻烦。早在1943年,德国就在和
本
涉借道进攻澳大利亚的问题。可是
本
一直以种种理由搪塞,到现在也没有个结果。
所以希特勒脆来个无视,然后开开心心和欧洲
民一起庆祝世界大战胜利算了——欧洲
民,特别是德国
其实苦于战争很多年了!几乎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没有什么好
子过。
现在好不容易打赢了战争并且征服了半个世界,当然要开始享受国家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了,谁还会有兴趣去远征澳大利亚?
“现在问题不是英国,而是美国
。”赫斯曼提醒希特勒说,“乔治六世只是一个傀儡,躲在幕后的应该是美国。根据
报显示,从5月1
开始,从美国西部港
发往澳大利亚的货
数量比4月份时至少增加了100%。
此外,美国政府还在动员流亡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欧洲和亚洲
以及美国志愿者去澳大利亚、新西兰定居。很明显,美国
是想将澳新当成一个反对我们的据点。”
美国加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行动几乎是公开进行的,同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议会也通过了极为宽松的移民法案:欢迎一切反对纳粹和军国主义的自由前往安家落户。
所以德国报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向赫斯曼进行了报告,而且还派了特务冒充波兰
和俄国
去投奔自由民主的澳大利亚。
不过派特务过去容易,派军队可就困难重重了,从欧洲发兵打过去光是坐船就得坐上两万几千公里。如果本不愿意提供基地,登陆是根本不可能的。坐船是会晕的,两万多公里晕下来,大部分官兵都已经东倒西歪,没有个把月的恢复和训练,根本不可能上战场。所以赫斯曼现在拿“自由灯塔澳大利亚”也没什么好办法。
此外,美国扶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政策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和德国做对,但实际上也起到了进一步分拆大英帝国的作用。
一个强大起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王国,在未来无论如何是不会服从伦敦的支配的。所以对想要把英国本土并欧洲合众国的德国而言,也不见得是不利的。
看到希特勒对“收复”澳大利亚没有什么兴趣,赫斯曼也就不提这个茬了,而是将话题转回了大英帝国——英国在欧洲一直都是个另类,现在还守着个败帝国,如果不妥善处理,未来的欧洲合众国始终会存在离心主义的倾向。
赫斯曼首先让哈尔德向希特勒报告了印度战场的况,希特勒听得很认真,但是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很明显,他对印度的兴趣不高。当哈尔德提及“印
雅利安
”时,希特勒
话道:“他们的血统已经被玷污,不是纯正的雅利安
。”
“对,他们不是纯正的雅利安。”赫斯曼点
同意了希特勒的观点,“但是他们仍然比印
土著高等。”
这不是赫斯曼在歧视谁,而是印度本土的规矩——种好的就是比种差的高级!任何外来政权想要在印度站稳脚跟,就必须承认这点,否则就得天下大。而英国
在印度的统治接连遭遇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英国本土的平等思想始终在
扰印度帝国的治理。这种对印度而言非常有害的思想不仅让英印当局很难拉拢印度社会的上等阶层,而且还毒害了一代印度青年
英,让他们走上了和大英帝国过不去的路子。
所以在赫斯曼影响下的“印分治”和“印
政治改革”中,就提出了“印
雅利安
”的概念,将“印
雅利安
”和“印
土著”区分成不同种族。
在这个基础上,再把伊丽莎白二世和弗里德里希一世为首的“欧洲裔印度、基斯坦贵族”也归
“印
雅利安
”这个大概念中。
根据这套民族划分方法,伊丽莎白二世和圣雄甘地就成了血浓于水的同胞兄妹,而他们和印度、基斯坦最广泛的劳苦大众则都是对立的。所以他们应该团结起来。一起来剥削印
劳动
民……
当然了,“印雅利安
”要真正成型还是有个过程的。毕竟民族认同往往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最后形成。但是只要坚持推行,并且给予“印
雅利安
”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认同了。
“很好,印分治和印
雅利安
认同应该是可行的。”希特勒听完哈尔德的介绍,几乎没有思考就点
表示认同,接着他就将话题转向了加拿大。
他缓缓地说:“印度和基斯坦是属于印
雅利安
的,终究是会真正属于他们的。而大西洋对岸的加拿大才是真正属于大英帝国的。在未来,那里应该出现一个繁荣、富饶、足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国家,这个国家应该是大英帝国的主体。”
现在大英帝国的主体是小小的英国本土,以狭窄的本土统御辽阔的殖民地大概就是大英帝国衰弱的主要原因。
而现在,已经衰弱的英国一方面要面对欧洲统一的进程;一方面又顾及自己的海外财产,被两方面的拉力撕裂是早晚的事。
解决的办法,也就只有在欧洲的帮助下置换帝国的主体,让狭窄的本土融欧洲,同时让不愿意成为欧洲
的英国
移居加拿大,将这个99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自治领变成帝国的新主体。
而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本土和欧洲会向加拿大输送大量的“过剩”,还会在加拿大大量投资,最终将加拿大打造成一个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北美洲强国。
希特勒一边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踱着步子,一边侃侃而谈着自己发展加拿大的宏伟设想。
“如果我们能从美国得到8000亿欧洲马克以上的赔款,那就能从中拿出至少800亿欧洲马克的加拿大开发基金。用这笔钱,我们可以帮助数以千万的欧洲移民加拿大,还可以用来建设加拿大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让这个国家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保持高速发展,直到成为美国劲敌……”
800亿欧洲马克可不少了,这笔钱相当于320亿美元,而历史上美国援欧的“马歇尔计划”的总投资不过131.5亿美元。
另外,800亿欧洲马克的加拿大开发计划一旦提出,肯定会引发一私
资本投资加拿大的高
。大量的英美系资本很有可能会将加拿大当成和罗马帝国相同的投资热土。
最后投加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