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代一些的研究,
是元神由魂魄组成,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
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七魄为英。
其实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喊魂的说法。
喊魂是旧时的一种叫魂仪式。
孩子因惊吓而闹病,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认为“丢了魂”,就给孩子喊魂。
说起来,张天元已经见过许多类似的喊魂仪式了。
有一年他回富城老家。
刚到村,就听到了一阵嘹亮却有哀怨的喊声。
“蛋蛋娃哟——回家喽!”
“回家喽——蛋蛋娃哟——快快回家喽!”
黄昏近,红走西。
张天元闻声寻去,脚踏在一条完全由岁月刷亮的青石小道上,宛如行径在一首七言绝句上,一路平平仄仄,每一次抬脚跨过的都是一段历史,每一脚下去踩出的都是一个旋律。
这悠长悠长的青石小道,像诗,更像歌。光洁如镜的表面不知承载着多少故事,挑担的、砍柴的、骑马的、赤脚的、穿靴的、穿鞋的,有多少双脚从这小道上走过,或许无能晓得。
穿越岁月的烟云,这古老的小道就如一本铺展开来的《诗经》。
青石小道一路延伸而去,就是村庄的心脏。
接近声音的源,忽见一户
家,门庭大开,倚门而立的是一位老太婆。
这位老太婆一身布衣,白发苍苍,她正手扶门框,做着一副翘首期盼状在高声呼喊。
她的喊声悠扬而远,似乎又有点不慌不忙。这声声喊,喊沉了落
,喊淡了夕阳,越过房舍,绕过村庄,就如脚下的青石小道一样悠长。
“蛋蛋娃哟——回家喽!”
“回家喽——蛋蛋娃哟——快快回家喽!”
蛋蛋娃是老太婆的孙子。
令费解的是,此时的蛋蛋娃明明就坐在屋子里的矮凳上,他正在耐心地啃着半个苹果,老太婆却在喊,认真地喊,固执地喊。
仿佛一个蛋蛋娃呆在家,还有一个蛋蛋娃正迷失于荒野寻不到家。
村里告诉我,这老太婆并不固执,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能
,是个称职的
,合格的娘。
和村里的大多数男一样为赚钱养家,老太婆的儿子带着媳
开春就走了,打工远走他乡,走时将他的儿子留给了娘。
岁月洗白了娘的乌发,子压弯了娘的脊梁,老太婆养大儿子后,接过照看孙子的重任,白发
又成了娘,乡村的
啊,一辈子最当不够的就是“娘”。
面对生活,老太婆从来不曾有一丝抱怨,或许她已经遗忘了抱怨,或许早已习惯了睁开了眼就劳作,对于她来说似乎这才是真实的活着,这才是生活,只要不躺进棺材就像蚂蚱一样蹦跶。
这也是多数乡村老的宿命,如同一把伞,只要不坏,风里来雨里去只顾用,直到历经风吹雨打后千疮百孔,再也撑不起腰身,安静地离去时落下的几滴泪水,是放心不下儿孙的无奈,还是如释重负后的欢悦,有几
能真正说得清。
“蛋蛋娃哟——回家喽!”
“回家喽——蛋蛋娃哟——快快回家喽!”
老太婆依然在喊。
她心里清楚,必须在黄昏消失前将迷失的蛋蛋娃喊回家,这样家里的蛋蛋娃才能活泛。
她倚门而立,手扶门框,一副翘首期盼状,半个时辰都不曾换个姿势,喊,不停地喊。蛋蛋娃平时很活泛,活泛到能在的眼皮底下偷走母
刚刚下的蛋。
这是一只绝对称职的老母,多少年了永远是忠心耿耿。
它每一次下蛋后都会“咯咯哒,咯咯哒”以一副居功自傲的姿态欢叫,它是向主汇报自己的战果。
这一次,老太婆听到叫声后兴冲冲地走向
窝,伸手一摸,温度尚存,蛋却没了。
老太婆转眼望向欢叫的母,母
看到主
望它似乎叫得更欢。
“你这打雷不下雨的东西,总是捉弄我这个老婆子,叫,还叫……”
老太婆训斥着母弯腰捡起一个木棍子向着母
扔去,正在兴
上的母
毫无防备,直到木棍子生风而来,它才受惊逃窜,由欢叫变成了哀怨。
躲过木棍子,老母偏着
望着主
,它一
雾水,因为它不明白这是怎么了,多少年了,每天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主
奉献自己一个卵,累得身上的羽毛都光秃了,到
来还要挨打。
“你这牲畜,啥时候学会糊弄了!”老太婆生气了,高声训斥着。
“咕、咕、咕……”老母郁闷了,垂
丧气地小声嘀咕着。首发..
“嘻嘻,嘻嘻——”蛋蛋娃开心了,手里握着带着温度的蛋偷偷地笑着。
就在前几天,蛋蛋娃突然变得不再活泛,吃饭少了,睡觉不实,放学回来就坐在矮凳上发呆。
这可急坏了。
“蛋儿,哪里不舒服?”急慌慌地问。
“那都好!”蛋蛋娃说。
伸手去摸额
,凉丝丝的不见烫。
“这咋就好端端的蔫了呢!这……”自言自语着,手里拿着一团面,竟忘记了自己正在做午饭。
老太婆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英年早逝,她从39岁就开始守寡,一个撑起了一个家,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延续了一门香火。
始终以来,我都无法去明白,这个年迈的老太婆,曾经一个朴实无华的乡村,靠一种什么样的信念,用一种什么样的毅力,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柔肩挑起重担,直面现实,在岁月的长河中艰难跋涉。
远望乡村,层层梯田,蜿蜒的小道,美丽而静默,就如一首诗,宛如一副画,然而身为其中,真实的生活不是诗,更不是画。
对于一个没有男的家来说,无
的现实、艰辛的
子就如雷鸣般会从身上轰轰隆隆砸过,苦苦劳作,省吃俭用,养大儿子,为公爹公婆养老送终,生活的苦难让她早已忘记了
别,独自承受了太多,也学会了很多。
最终凭直觉“确诊”,孩子是丢魂了,需要为蔫了的蛋蛋娃儿喊魂。
“蛋蛋娃哟——回家喽!”
“回家喽——蛋蛋娃哟——快快回家喽!”
老太婆依然在喊。
为蛋蛋娃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