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卷第二(三国)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滥波国那揭罗曷国
健驮逻国
详夫天竺之称。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
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
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茍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垄膏腴。南方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唯十六里。穷微之数分一踰缮那为八拘卢舍。拘卢舍者。谓大牛鸣声所极闻称拘卢舍。分一拘卢舍为五百弓。分一弓为四肘。分一肘为二十四指。分一指节为七宿麦。乃至虱虮隙尘牛毛羊毛兔毫金水。次第七分以至细尘。细尘七分为极细尘。极细尘者不可复折。折即归空。故曰极微也。
若乃阳历运
月次舍。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时极短者。谓剎那也。百二十剎那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
一夜(昼三夜三)居俗
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
十五
。月有小大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
游在内北行也。
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六
至三月十五
。渐热也。三月十六
至五月十五
。盛热也。五月十六
至七月十五
。雨时也。七月十六
至九月十五
。茂时也。九月十六
至十一月十五
。渐寒也。十一月十六
至正月十五
。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
至五月十五
。热时也。五月十六
至九月十五
。雨时也。九月十六
至正月十五
。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谓制呾罗月。吠舍佉月。逝瑟咤月。当此从正月十六
至四月十五
。夏三月。谓頞沙荼月。室罗伐拏月。婆罗钵陀月。当此从四月十六
至七月十五
。秋三月。谓頞湿缚庾阇月。迦刺底迦月。末伽始罗月。当此从七月十六
至十月十五
。冬三月。谓报沙月。磨袪月。颇勒窭拏月。当此从十月十六
至正月十五
。故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两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
至八月十五
。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
至九月十五
。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斯皆边裔殊俗。不达中国正音。或方言未融而传译有谬。又推如来
胎初生出家成佛涅盘
月。皆有参差。语在后记。
若夫邑里闾阎方城广峙。街衢巷陌曲径盘迂。阛阓当涂旗亭夹路。屠钓倡优魁脍除粪旌厥宅居。斥之邑外。行里往来僻于路左。至于宅居之制垣郭之作。地势卑湿城多垒砖。暨诸墙壁或编竹木。室宇台观板屋平。泥以石灰覆以砖墼。诸异崇构制同中夏。苫茅苫
或砖或板。壁以石灰为饰。地涂牛粪为净。时花散布。斯其异也。诸僧伽蓝颇极奇制。隅楼四起重阁三层。榱梠栋梁奇形雕镂。户牖垣墙图画众彩。黎庶之居内侈外俭。隩室中堂高广有异。层台重阁形制不拘。门辟东户。朝座东面。至于坐止咸用绳床。王族大
士遮豪右。庄饰有殊规矩无异。君王朝座弥复高广。珠玑间错谓师子床。敷以细□蹈以宝机。凡百庶僚随其所好。刻雕异类莹饰奇珍。衣裳服玩无所裁制。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
乃襜衣下垂通肩总覆。为小髻余发垂下。或有剪髭别为诡俗。首冠花鬘身佩璎珞。其所服者谓憍奢耶衣。及□布等。憍奢耶者。野蚕丝也。丛摩衣。麻之类也。颔(墟严反)钵罗衣织细羊毛也。褐刺缡衣织野兽毛也。兽毛细耎可得缉绩。故以见珍而充服用。其北印度。风土寒烈短制褊衣。颇同胡服。外道服饰纷杂异制。或衣孔雀羽尾。或饰髑髅璎珞。或无服露形。或
板掩体。或拔发断髭或蓬鬓椎髻。裳衣无定赤白不恒。沙门法服唯有三衣及僧却崎。泥缚些(桑个反)那。三衣裁制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也)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盘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为褶束带以缁。褶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剎帝利婆罗门清素居简洁白俭约。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鬘宝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贾唯钏而已。
多徒跣少有所履。染其牙齿或赤或黑。齐发穿耳。修鼻大眼。斯其貌也。
夫其洁清自守非矫其志。凡有馔食必先盥洗。残宿不再食器不传。瓦木之器经用必弃。金银铜铁每加摩莹。馔食既讫嚼杨枝而为净。澡漱未终无相执触。每有溲溺必事澡灌。身涂诸香。所谓栴檀郁金也。君王将浴。鼓奏弦歌祭祀拜祠沐浴盥洗。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气韵清亮为
轨则。邻境异国习谬成训。竞趋浇俗莫守淳风。至于记言书事各有司存。史诰总称谓尼罗蔽荼。(唐言清藏)善恶具举灾祥备着。而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七岁之后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疏别。二工巧明。伎术机关
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谓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旧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
。二曰祠。谓享祭祈祷。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异能伎数禁咒医方。师必博究
微贯穷玄奥。示之大义导以微言。提撕善诱雕朽励薄。若乃识量通敏志怀逋逸则拘絷。反开业成后已年方三十。志立学成。既居禄位先酬师德。其有博古好雅肥遁居贞。沉浮物外逍遥事表。宠辱不惊声问以远。君王雅尚莫能屈迹。然而国重聪叡俗贵高明。褒赞既隆礼命亦重。故能强志笃学忘疲游艺。访道依仁不远千里。家虽豪富志均羁旅。
腹之资巡丐以济。有贵知道无耻匮财。娱游堕业偷食靡衣。既无令德又非时习。耻辱俱至丑声载扬。
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智之悟。部执峰峙诤论波涛。异学专门殊途同致。十有八部各擅锋锐。大小二乘居止区别。其有宴默思惟经行住立。定慧悠隔諠静良殊。随其众居各制科防。无云律论经是佛经。讲宣一部乃免僧知事。二部加上房资具。三部差侍者祇承。四部给净役使。五部则行乘象舆。六部又导从周卫。道德既高旌命亦异。时集讲论考其优劣。彰别善恶黜陟幽明。其有商搉微言抑扬妙理。雅辞赡美妙辩敏捷。于是驭乘宝象导从如林。至乃义门虚辟辞锋挫锐。理寡而辞繁。义乖而言顺。遂即面涂赭垩身坌尘土。斥于旷野弃之沟壑。既旌淑慝亦表贤愚。
知乐道家勤志学。出家归俗。从其所好。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诃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羁旅艰辛或返初服。
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