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刘老脸上不由的露出了黯然的神,见此,楚琛连忙安慰道:
“刘老,逝者已矣,咱们活着的,就应该高高兴兴的生活,您老活的开心、长寿,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听了这番话,刘老收起心中的感伤,说道:“小楚,让你看笑话了,老了,就特别的念旧,不过你说的对,咱们活着的就只要开心就好。来,咱们来看看这锦盒里装着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来到刘老的工作室,楚琛把锦盒外面包裹着的塑料纸都揭了下来,打开锦盒一看,里面居然放着的是一幅绢本书画。
在书画界,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不过绢本虽然看起来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而且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功夫较多,因此也不及纸本通行。
而且绢本还有两不足,不但容易被虫蛀,另外还容易被折损,没来纸本来的容易保存。所以古代书画卷本虽多,但真正能够无损的保存下来的作品,并不多见,特别是一些历经千年的作品,能够无损保存下来的,那是更加的少见。
看到里面居然放的是幅绢本作品,而且楚琛他们发现,从侧面看上去,绢面上有一层淡淡的光亮。
绢面上的这种光亮,俗称“镜面光”。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是因为绢本的特,所以传世保存需要经过若
次的重裱,每次Cāo作都要加胶、加矾,并且用石
加蜡将书画的背面用力地轧光。次数累积的多了,就出现了这种光亮的效果。
而这种况一般只出现在宋元以前的绢画作品上,明清及其以后的绢本,一般是见不到这种
况的。
看到这幅作品,年代居然是至少是宋元时期,三惊讶的同时,表
也变的非常的慎重。
把桌子清理净,楚琛戴上手套然后小心翼翼的把东西从锦盒里面拿了出来,慢慢的平铺在了桌子上,一幅绢本设色山水画,顿时就映
了大家的眼帘。
设色指的是用了用了颜色的国画,因为传统国画,很多都是只用水墨,而用了颜色的就叫“设色”。
国画向来是非常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晋书》说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杜甫赠画马名家曹霸的诗,题名为《丹青引》,可见“丹青”之名已为们习用。
设色是古代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所以谢赫把“随类赋彩”列为“六法”之一。
这幅绢本设色山水画描绘的是隐士的山居生活,只见画面上两座山之间的山谷,有溪水曲折蜿蜒而下,汇成一个波纹涟漪的溪池。
池岸有竹篱茅屋,后院有仆在劳作,篱门前有牧童骑牛,小道上有农夫赶路,一亭榭伸
水中,高士倚栏而坐,举目眺望,神态极其悠闲,其夫
则抱儿与仆
嬉戏于旁,一派平淡然而其乐融融的生活
景。
屋后山腰有悬泉拾级而下,至山脚汇集于溪池。水流及涌波以细线勾画,一丝不苟。
此图中溪池、溪水、山坡、近山、远山的画法各不相同,而竹篱茅屋、近树、远树的画法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组合有节奏、有变化,整幅画面可以说非常的和谐。
这些景致和画家笔下的那些惟妙惟肖的物,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得不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这幅作品,艺术水平之高,简直让叹为观止。不过在场的三
之中,就算是楚琛都涉足古玩界已经五年了,画作刚映
三
眼帘的时候,就觉得有些熟悉,当三
看到画作的款识之时,每个
都不由的大惊失色。
“这……这……这怎么可能,爸,我不会看错吧。”
虽然刘琴舒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在楚琛面前,显露出她有多么高的古玩鉴赏能力。但不要忘记了,她可是从小就在刘老的身边学习古玩方面的知识,就算是天赋再怎么不好,几十年下来了,水平会差到哪里去?
看着这幅作品上多条题跋,还有大大小小十多个铃印和收藏章,每个印章都代表着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物,证明此图是传承有序的作品,再加上刘琴舒沉浸在书画中几十年的专业水平,几乎可以断定,这幅作品就是一件真迹。
当然,如果换作其他的真迹,或者刘琴舒还不会这般惊讶,但此画的款识却是“北苑副使臣董源画”,这就不得不令她大惊失色了。
董源,字叔达,中国五代南唐画家,源一作元,江南钟陵。他主要活动在南唐中主时期。官至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南唐亡后
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董源善山水,兼工禽兽。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画而不为奇峭之笔,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
物多用红青衣,
面亦有
素者。二种皆佳作也。"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也能画牛、虎、龙及物。作为山水画家,董源也是不专一体的。宋
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宛有李思训风格。
但其最有独创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笔甚
,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
。
他的名作《夏景山待渡图》和《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
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当初董源的山水画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
据说李璟年轻时曾在庐山修建别墅,将山泉林园胜景融为一体。他为了能时时看到庐山景致,特地派董源画了一幅《庐山图》。
董源将五老奇峰、云烟苍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别墅巧妙地绘一图。李璟观后,称赞不绝,
不释手,命
挂在卧室里,朝夕对画观赏,犹如长居庐山中。由此可见董源构思的巧妙和写景艺术的高超。
董源现存于世的作品很少,只有有《夏景山待渡》、《潇湘》、《夏山》、《龙宿郊民》、《溪岸图》等寥寥几幅而已。
虽然如此,刘琴舒到不是为现在能看到一幅董源的作品而惊讶,而是在他们眼前的这幅作品,分明就是《溪岸图》。
刘老放下手中的放大镜,满脸兴奋和激动的说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你是不是想说《溪岸图》现在在米国的大都会?嘿嘿,我当初就觉得那幅作品有问题,不说其它的,就说和《夏山图》等作对比,完全是截然两种风格。而你们看,眼前这幅作品,其技法就是用的董源所创的披麻皴。”
“而且这其中画风还有物、动物的用笔和《夏山图》等作相比,也是一贯相承的。最关键的一,这里起首铃印还是南宋大臣贾似道,这一,你们两个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吧?所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溪岸图》。”
为什么刘老要单独提起这个铃印呢,那是因为大都会的那幅《溪岸图》,起首的同样也是贾